我國小行星防禦工程啟動,一期雷達開機,成功獲取月球三維圖像

什麼?!我國小行星防禦工程啟動了?說了下午五六點不能睡覺吧,別人是一睜眼就到晚上12點了,我怎麼一睜眼就過100年了,都進入科幻時代了?事實上,這不是科幻,也不是100年後,就是現在。據媒體報道,2022年12月29日,我國深空探測雷達「中國複眼」項目一期正式開機,實現了利用分散式雷達體制進行深空探測,拍攝出了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三維圖像。

中國複眼拍攝的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三維圖像

可是,這個雷達跟小行星防禦有啥關係,拍攝月球夠得著小行星嗎?別急,聽小編慢慢說,首先,這個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中國複眼」,就是我國小行星防禦系統的一部分(當地的朋友可以自豪了),它是一種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可對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進行成像,看清楚了,是成像,並觀測1.5億公里範圍內的小行星,同時也可以對地月空間之間的區域進行仔細「掃描」,確保不放過任何一顆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

就是它

當然,目前我們建成的,只是一期工程,只有4部16米口徑的雷達,對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成像也只是小試牛刀。而「中國複眼」的二期工程確定在重慶雲陽縣建設,有25部30米口徑的高解析度分散式雷達,目前已經開工。到了三期工程,則有上百部雷達,探測距離1.5億公里,可保持我國在深空探測雷達領域50年的領先優勢。

也有說二期工程是25到30部直徑25米的雷達

不要以為這些又是遙遠的計劃,實際上,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一期工程從開工到建成,連一年都沒用,二期和三期工程雖然規模大得多,但預計在2025年即可全部投入使用。「中國複眼」不僅能防禦小行星,也能確保我國2030年前載人登月的成功,以後我國就有比較完善得深空探測網路了,部分技術比美國的更先進。

建設中的中國複眼一期工程

來個近景,重慶的朋友自豪吧

不僅如此,如果未來咱們的載人登月成功了,在月球上再部署一個「中國月眼」,實施對地觀測,又會怎樣呢?或者直接將它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盯著美國本土和各個軍事基地,又會怎樣呢?當然,說一千道一萬,其中最關鍵的能源供應需要解決,太空基建,電力先行,所以現在明白了我國提出搞千米級太空發電站,有多重要了吧?

所以明白千米級太空發電站有多重要了吧?

可是,無論「中國複眼」建設的規模有多大,它始終是探測工具,難道有小行星襲擊,我們就盯著它,「用目光殺死它」嗎?當然不,我國早就開始了相關的小行星攔截器的研製,去年11月24日,在央視二套經濟信息聯播節目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就明確表示了,「我們現在準備實施一次對小天體防禦的任務」,這個時間預計在2025年。

和美國在2021年12月發射的DART攔截器不一樣,我們計劃在2025年用一枚長征五號火箭同時發射兩個攔截器,一個負責撞,另一個負責拍,萬一第一個沒撞上,還有第二個作為備份,可謂是萬無一失。如果成功,我們中國人也就第一次在宇宙尺度上掌握了改變自己命運的科技,可以避免衝到恐龍的覆轍,再陰謀論一點想,如果被美國帶偏的小行星要砸向我們,我們也有實力去攔截了。

我國小行星攔截方案

已經在研製了,不是PPT哈

不僅如此,202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廣西桂林召開的第一屆全國行星防禦大會上,我國還探討了《10km/s以上內爆式超高速發射技術研究及其在行星防禦中的應用探索》,以及《關於核爆防禦小行星的作用機理及效果評估的探討》這些高深而又現實的話題,說明我們準備攔截小行星的手段,可不止撞擊這一種方式,必要的時候,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挽救全人類。

如果再加上2022年2月25日在安徽合肥成立深空探測實驗室,我們發現很多計劃都正在緊鑼密鼓的實施了,這不禁引發很多人的聯想,我們在月球背面到底發現了什麼?1999年的事情,真的要瞞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