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進入小冰河的原因找到了?研究:月球遠離地球,每年約3厘米

萬萬沒有想到,我們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的原因似乎已經找到了「眉目」,竟然與我們說的「地月距離」可能存在關係。

來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22)發布新研究指出,我們地球在過去25億年之中,發生了多次的「距離變化」,從而引發了我們地球的氣候巨變,並且這個變化還比較大。



科學家們通過對地球的岩石——沉積物,找到了相關性的答案,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情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情況。

地球與月球的關係

沒錯,你要說地球與月球之間,沒有任何的影響,那必然是不可能的。說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那就是我們說的「潮汐」現象。



這種現象發生在沿海地區比較明顯,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它的出現就是與月球的關係密切,並且是月球,太陽引力相互作用之下,引發地球海水出現的周期性變化,一般每日漲落兩次,也有漲落一次的。

雖然這裡面「摻和」了太陽的影響,但是也說明了地球與月球之間的關係是存在的。



所以,月球的改變的確能夠影響到地球,地球的改變也可能影響到月球。當然這種變化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明顯的福利,那就是出現了潮汐發電系統,它與普通水力發電原理類似,通過出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的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勢保存。

然後,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



所以,人類可以說將地球變化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

這不,關於地球與月球的關係,對我們地球的氣候變化影響也出現了,其實大家從潮汐關係也可以想到,對地球的氣候影響也是存在的,只不過這個「量」是如何去評判。



研究:月球一直在遠離地球

月球一直在遠離地球這是如何發現的?地球岩石——沉積物可以計算出地球氣候的變化。而對於月球來說,人類也早已進行了相關性的部署。

那就是美國宇航局(NASA)在阿波羅計劃的時候,安裝了一個儀器,能夠進行對月球的變化進行相關性的測定。NASA官方也明確說明了,可以將月球自轉的測量提高几個數量級。



而且精確度非常地高,能夠使得其變化精度測量達3厘米。所以,通過它的變化,我們知道了月球一直在遠離地球,並且以每年3.8厘米的改變遠離。

然而,地球與月球的改變,科學團隊通過模擬米蘭科維奇循環的變化,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卡里吉尼國家公園,通過峽谷區域具有過去25億年歷史的分層沉積物,通過裡面所攜帶的礦物質變化,找到了我們地球古老改變的過程。



從而也找到了我們地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規律,並且無論是小冰河時期,還是我們的極暖時期,以及潮濕或乾燥的區域氣候條件,都存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一個變化。所以,它的改變可能引發了我們地球的一個根本轉變。

地球進入小冰河原因找到?

你還真的別說,這項研究還真的給出了似乎比較明了的變化。



在米蘭科維奇循環周期之中,本身就描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地球軌道形狀及其軸方向的微小周期性變化,是如何影響地球在多年內接收到的陽光分布。

而在這一份研究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地球與月球之間每40萬年、10萬年、4.1萬年和2.1萬年變化一次,在這個變化過程之中,與它對我們地球的氣候響應出現了。



因為在這個周期活動之後,我們地球的表面會隨之發生氣候轉變。這也是為何撒哈拉沙漠周期性變綠,深海氧氣含量低的原因之一。而在這次的分層沉積物之中,也的確找到了地球與月球距離變化之下,引發地球氣候變化的證據。

這些遺留下來的沉積岩存在非常清晰的一個證據,那就是岩石沉積大約以10厘米和85厘米的間隔重複,這意味著周期性的氣候變化大約是11000年和100000年發生一次。



所以,這也形成了地球的小冰河時期以及地球極暖期的變化過程。同時,科學團隊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發現當時月球離地球大約 60000公里(這個距離大約是地球周長的1.5倍)。

這將使一天的長度比我們現今看到的時間短得多,大約為17小時,而不是現今的24小時。所以,這對找出地球第四紀冰期演替的根本原因具有極大的作用。



而這個實際性的證據就可以說明一個事情,那就是之前有科學團隊說,太陽的活動變化可能引發地球小冰河時期的出現。

而這會我們看到的「實際性」證據,更加說明了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關係,周期性的變化,才可能是引發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的根本原因。不過,這會兒我們處於哪個時間段,暫時沒有說明。



但是,站在周期性地變化上來講,那意味著未來地球的確還可能出現小冰河時期。所以,就看後續科學團隊能不能給出一個推測性的說明。

總結

整體上來說,雖然通過對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研究變化,我們看到了一部分關於地球氣候轉變的原因,發現了地球小冰河時期與極暖時期的變化過程。



但是,這個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進行解答才行。只能說月球距離的改變對地球氣候有影響。但是它也存在循環過程,未來這個循環過程的節點在什麼地方,暫時也屬於未知的,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