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快樂!祖國73 歲生日,近年來我國取得過哪些成就?


祝福祖國73歲生日快樂!!!

1、我國順利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消除瘧疾認證

2016 年 4 月,我國報告了最後一例本地原發瘧疾病例,2017 年後連續 4 年未發現本地原發病例。2021 年 6 月 30 日,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現場評估,我國順利通過了消除瘧疾認證。

這意味著我國消除了瘧疾這一重大傳染病,同時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貢獻了寶貴的經驗。

因此,這一偉大成就確實值得我們自豪。


2、「奮鬥者」號載人潛水艇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載人深潛新紀錄。


3、中國探月工程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被命名為「嫦娥石」。


4、中國空間站

從發射載人飛船,到航天員出艙,再到即將建成的「天宮」,3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而堅定。


5、我國重點領域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C919打飛機即將取證交付;「復興號」高速動車組跑遍神州大地;移動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以及核磁共振,超聲影像等高端醫學影像裝備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6、我國全球首次開發出全球領先的,具備高突防能力的「錢學森彈道」導彈

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儀式上,東風系列導彈方隊一經亮相,就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因為它的存在,讓當今所有反導系統都變得形同虛設。

常規彈道導彈攔截難度不大。

常規導彈的飛行軌跡,就像是我們扔石子,是一個近似的拋物線曲線,它的特徵非常明顯,很容易被反導系統破解,進而提前攻擊將其摧毀。

為了削弱我國的彈道導彈優勢,美國在韓國部署了薩德,用於攔截彈道導彈。

1948年秋,錢學森在美國火箭科學年會上,提出了一種帶翼火箭的洲際飛行方案,這種火箭的平均飛行速度可以達到12000公里每小時,攜帶燃料只需提供幾十分鐘的飛行需要,在發動機關機之後,依靠慣性仍然可以爬升到90公里以上,在超越大氣層的臨界點時,再依靠重力作用重返大氣層,這個時候,火箭可以依託空氣動力在大氣層內地進行無動力滑翔飛行,並且慢慢的降低速度,最後末端以每小時150公里的速度著陸,這就是著名的助推——滑翔飛行軌道方案,這種飛行方案具體運用到火箭、導彈上,就構成了獨特的助推一滑翔彈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錢學森彈道。

該技術提出後,多個國家進行了研究,只有中國取得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