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張峰未能獲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如果張峰如果是歐美科學家,一定會名列其中,暗指諾獎委員會歧視華人科學家的傑出貢獻。也有人說,原創與創新,才是諾獎評審委員會最重要的考量,固然張峰開發出的方法與流程最為生物學家普遍接受和使用,但也是對兩位諾獎獲得者工作的拓展和開發,他也因此獲得重要專利,並打贏專利大戰。
張峰登上時代周刊封面,說明了對其重要科技貢獻的認可。
想起昨天的物理獎,有人爭論奧地利物理學家Zellinger教授與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師徒之間的貢獻大小,因為在諾獎委員會介紹得獎緣由中,特地提及了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而這個項目的中方主要負責人就是塞林格教授的弟子潘建偉教授,而歐洲接受站的負責人就是塞林格教授。
這裡再一次說明了原創性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初心,是興趣、執著,而不是為了論文、頭銜、虛名和獲獎。
離今年的化學獎公布還有一個半小時,今年的獎項會與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有關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分類視頻推薦
-
0:22
-
0:23
-
0:19
-
0:48
-
0:13
-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