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發來的神秘信號—脈衝星

曾經有一本科幻小說寫到:在宇宙深處某一星球上,已經產生了高度文明,但是那顆行星的引力比地球大,所以那裡的居民都十分矮小。極度發達的科技使他們的四肢退化了,惟有大腦得到高度發展。更有趣的是,它們的皮膚是綠色的,能像植物那樣直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因此它們不必進食。

1967年10月,24歲的女劍橋研究生,喬斯琳·貝爾在用一架射電望遠鏡觀測星際閃爍時,接收到一種很強的射電脈衝信號。這種信號反覆出現,周期為1.337秒。好似人的脈搏一樣準確而穩定,他們觀察後發現,這種脈衝信號每隔23小時56分,過子午圈一次,它重複出現的時間間隔和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同。

科學家休伊什認為,這可能就是那些「宇宙小綠人」向地球發出的信號,他們一定也在急切地等待迴音。於是他把這個射電源稱為LGM-1。

1968年1月,這種神秘信號已被確認了4個。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宇宙小綠人」以同樣的頻率,同時向地球呼叫呢?休伊什認為這些脈衝信號,應該來自於星球本身,於是他給它們起名「射電脈衝星」,簡稱「脈衝星」。

1968年2月,休伊什和貝爾宣告了脈衝星的發現,引起了國際天文界的轟動。脈衝星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四大天文發現之一。

脈衝星竟然和1932年蘇聯物理學家,他們預言的中子星那麼相像!天文學家在蟹狀星雲中央又發現了一顆脈衝星,它證明中子星確實是在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脈衝星就是中子星。

至今在我們銀河系內已經發現了數千顆脈衝星,它們是銀河系的特殊存在,絕大部分居住在銀道面附近。

目前觀測到的最暗的脈衝星是1994年發現的,位於鯨魚座,距離我們280光年,每秒旋轉74次,它也是脈衝星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