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蔡林格,其中安東·蔡林格教授是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的博士生導師。
潘建偉於1996年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的正是這位量子實驗研究的世界級大師。 在導師指導下,潘建偉1999年獲得了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並留在那裡又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回到中國科技大學至今。
潘建偉院士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學生,潘建偉院士也是其導師研究工作的最主要的參與者之一。頒獎委員會提到了導師安東·塞林格的四篇量子通信實驗文章,潘建偉是其中兩篇的第一作者,兩篇文章的第二作者。頒獎委員會還提了另外三篇文章,都是潘建偉領銜的中國科學家獨立開展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