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地球上最大隕石坑的小行星竟然比之前想像的還要大

科學家們發現,他們仍然低估了天體的直徑,在墜落期間,我們星球上最大的撞擊坑——南非的弗雷德堡形成了。對其大小的新估計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卡累利阿發現了這次撞擊噴出的岩石。


Vredefort 撞擊結構的遺迹:從太空看

今天,在地球表面發現了190 個撞擊坑。其中最大的是南非火山口Vrederfort,其直徑估計為 250-280 公里。它是大約 20 億年前天體墜落形成的,這也使其成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天體之一。

此前的計算表明,它可能是一顆直徑10-15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15公里的速度移動。然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科學家的新工作表明,我們大大低估了它的大小。從這些數據來看,天體增加了20-25公里,並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表面。Miki Nakajima 及其同事的一篇文章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上

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里,侵蝕和其他地質過程幾乎抹去了弗雷德堡的輪廓。最有可能的是,在此期間它變得更小了,但最初它的直徑可以達到近 300 公里。此外,今天它的大部分區域被農田佔據,這使得估計火山口的真實大小以及離開它的身體變得更加困難。

這就是古代災難的震中今天的樣子。Vredefort 火山口的圓頂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在他們的工作中,美國科學家依靠其輪廓的新數據,還使用了 iSALE 模型,這使得模擬衝擊(衝擊)事件成為可能。計算表明,一個 15 公里的天體以每秒 15 公里的速度可以形成一個直徑不超過 172 公里的隕石坑。為了以每秒 15 公里的速度創造一個大隕石坑,小行星的直徑必須達到 25 公里或移動得更快。

科學家們還利用這些數據來研究天體撞擊拋出的質量隨後是如何分布的。今天,甚至在俄羅斯的卡累利阿也發現了它的礦床。根據這一層的特徵,以及他們的模型,該工作的作者表明,在小行星墜落時,該區域距離它只有 2000-2500 公里——遠比今天更近。

新的估計使這個天體甚至比著名的小行星更重要,小行星的墜落與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和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有關,這導致所有不會飛的恐龍滅絕。「與 Chicxulub 不同,Vredefort 撞擊事件並沒有留下大規模滅絕的痕迹,因為當時只有單細胞生物,沒有樹木。然而,它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可能比奇克蘇魯伯的影響更大,」 Miki Nakajima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