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關生活中的輻射,你了解多少?

藍字關注「中國小康網」

提到「輻射」,大家會馬上想到生活中的常用電器——電視、電腦、微波爐、冰箱、手機……沒錯,它們確實都有輻射。但你對生活中的輻射真的足夠了解嗎?

「中移科協」近期發布了一個有關輻射的科普視頻,裡面介紹道:這個世界上的任何東西,不論是電視電腦還是貓貓狗狗,都有輻射。包括我們最熟悉的太陽也有輻射,它每時每刻都在向宇宙空間發射電磁波和粒子流。雖然地球僅僅接收了太陽輻射的1/22億,卻是地球大氣運動、光能熱的主要來源。而在吸收太陽輻射的同時,地球也同樣日夜不停地向外輻射熱量。所以,「輻射」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只有當電磁輻射強度超過一定的標準,才會產生負面效應,危害人體、引起人體的不同病變,這部分超過標準的電磁場強度的輻射叫「電磁輻射污染」。

常見的輻射有三種,即電磁輻射、太陽輻射和熱輻射

電磁輻射又稱電磁波,常見的電磁輻射源包括雷達系統、電視、手機和廣播發射系統、射頻感應及介質加熱設備、射頻及微波醫療設備、各種電加工設備、通信發射台站、衛星地球通信站、大型電力發電站、輸變電設備、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地鐵列車及電氣火車等,它們都可以產生電磁輻射。

太陽輻射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僅為太陽向宇宙空間放射的總輻射能量的1/22億,但卻是地球大氣運動的主要能量源泉。

熱輻射是一種物體用電磁輻射的形式把熱能向外散發的熱傳方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約-273.15攝氏度)以上,都會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

圖源:中國科普博覽官網

2014年,我國對《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進行整合修訂,出台《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並於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根據該標準,通信頻段功率密度應小於40微瓦/平方厘米,而美國這一標準為600微瓦/平方厘米,兩者相差了15倍。專業人士表示,考慮到基站信號會有相互疊加的水平出現,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時執行的都是國標五分之一的標準,即小於8微瓦/平方厘米。

這個標準數值是什麼概念呢?以電吹風為例,它的功率一般在1000瓦以上,由於使用時和人體距離很近,其實際輻射量能達到100微瓦/平方厘米。國家標準是依據長期接觸情形而制定的,人體暴露在輻射場中無論多長時間都是安全的,不存在輻射累積效應。

因此,「電磁輻射」和「電磁輻射污染」是兩個概念。如上所述,任何帶電體都有電磁輻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國家標準會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只有超過標準的電磁場強度的輻射才是電磁輻射污染,也是人們需要防範的重點。

END

作者:傑西

編輯:趙狄娜

審核:龔紫陌

關注「科學強國」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