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標籤是種子外包裝上或內標籤中標註內容的文字說明及特定的圖案 但是有很多種子標籤的不規範標註會誤導農友,因判斷失誤而造成嚴重損失,那麼市面上見到的種子標籤的不規範標註有哪些呢?
1. 品種名稱標註的不合法性
有些企業在其生產、經營的種子外標籤和內標籤上,標註的是通過審定的該種子的品種審定編號,卻因為炒作和價格因素,而冠以別的品種名稱進入市場銷售,這種現象屬於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他種品種種子,造成品種名稱標註不合法,應判為假種子。
2. 質量指標標註不規範
質量指標也稱質量特徵,由標註項目(如發芽率、純度、凈度等指標)和標註值組成。
3. 凈含量標註不規範定義
除去包裝物後的內裝物的實際質量或數量。正確的標註是:凈含量:1.5千克,其他標註均為不規範標註,如:凈含量:1.5公斤;凈含量:1500克;凈含量:1.5千克±10含量>1.5kg等。
4. 生產年月標註不規範
生產年月標註在《標籤通則》有明確的要求,基本格式:YYYY-MM。
例如種子於2016年9月收穫的,應標註為:生產年月:2016-09。近年部分企業常用的不規範標註有:生產日期:2016-9或生產年月:2016等。《標籤通則》中明確規定,種子的生產年月是指種子的收穫或種苗出圃的日期,標註時應具體到月,但在市場檢查中發現許多包裝袋上標註的是生產加工日期,使用者不知道生產加工日期具體是指收穫日期還是指加工日期,甚至有的標籤上只有加工包裝日期,無生產年月。種子是有壽命的生命載體,種子的使用壽命是從種子收穫開始產生的,與種子的加工包裝日期無關,使用者憑種子的生產年月可以判斷種子的使用壽命還有多久。
另外還可以結合生產地點,判斷這批種子是否合法生產,因為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地方,它的收穫日期相對是固定的。對企業來說,加工包裝日期可不做標註,但必須標註生產年月,即種子從地里收穫出來的年月。
5. 藥劑處理種子警示標誌的不合法性
種子企業為增強種子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會對種子採用包衣或藥劑處理。但必須注意的是藥劑處理的種子應當標明藥劑名稱、有效成分及含量、注意事項;並根據藥劑毒性附骷髏或十字骨的警示標誌,標註紅色有毒字樣。
警示標註必須醒目,如沒有警示標誌或警示標誌不明顯,造成影響人身的事故時,即視為銷售者沒有盡到告知義務,須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6. 進口種子標識不全
隨著經濟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種子也開始進入市場,有許多企業開始涉足種子的進出口業務。進口的種子也應該遵守相應的法律規定,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進口的種子普遍存在標識不全。
按規定,進口種子除了一般種子需標註的內容外,還必須標明進口商、種子進出口貿易許可證編號和進口種子審批文號、進口種子檢疫證明編號、產地等。其中進口商是指直接從境外購買種子的單位,檢疫證明編號是指引進種子檢疫審批單的編號,產地是指收穫或採集種子的領土所在國。此外,無論是從哪國進口的種子,在境內銷售必須使用相應的中文說明,以便購種都知曉,而且其它語言的文字不能大於中文。
7. 產地標註的不合法性
《種子法》規定,種子標籤上標註的產地與種子實際產地不符的屬於假種子。在種子標籤管理過程中發現,某些種子企業標籤上標註的產地和植物檢疫證書編號認定該種子的產地是A地區,但該種子企業調運種子時所附的植物檢疫證書查明種子是在B地區生產的,與種子標籤標註的產地不一致,因此種子企業生產所以地隸屬的行政區域與標籤標註的產地不符,按《種子法》規定,判定為假種子。
8. 一些企業為規避責任,在包裝袋背面的購種說明(或為注意事項)中標註
(1)從購種之日起15天內請試芽,若出現芽率不夠,可攜帶包裝袋及所購種子的收據到所購處協調解決,過期視為合格產品,不承擔任何經濟損失。
(2)無購銷票據、原種子包裝袋、防偽標籤和內標籤保存不全或不符的,不負賠償責任,由用戶自己承擔。
(3)因種子本身具有複雜之遺傳因子,且氣候栽培管理條件對於栽培之結果影響甚大,故播種後結果恕不負種子價以上之責任。
(4)本品種出售之後,恕不退換(恕不負任何責任)。
(5)本品種種子繁育嚴格選擇在沒有自生稻的非直播田塊,若大田種植因自生稻引起的純度的,本公司不負賠償責任。
(6)本包裝種子加工及銷售前已按國家規程檢驗合格發芽率達標,但由於直播稻(尤其是旱直播)田間出苗影響因素多,故因直播造成田間出苗問題的,本公司不負賠償責任。
以上六種標註均為不規範標註,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為無效標註,也不作為企業免責條款。
9. 其它不規範標註
(1)根據種子發芽率的高低或品種的商品性等分別標註精品包裝和普通包裝。
(2)由種子協會在行業內部評定的種業五十強稱號標註在種子標籤上。
(3)藥劑處理種子中毒引起的癥狀、可使用的藥劑的建議等在種子標籤上不標註。種植適用範圍、抗逆(病)性等內容被隱瞞或篡改。
以上是種子標籤上有可能出現的不規範標註。通過查看標籤,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買到造假的種子,但由於市場上造假手段千奇百怪,要想杜絕假種、劣種,還需要企業誠信經營,政府加強監管力度和政策支持。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種子的包裝可別隨手就扔,種子標籤是鑒別企業所生產、經銷商所經營的種子是否真實的重要依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種憑據。萬一買到假種,這可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真實、規範的標註種子標籤顯得尤為重要,大家在購買種子時一定要注意看種子標籤的規範性。
來源|農業種植技術
編輯丨農財君
聯繫農財君丨1856526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