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隨著全球環境不穩定因素的不斷增多,外來物種入侵的發生也逐漸增多,其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的生態安全。截止目前,已有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最具危害性的五種外來入侵物種
非洲大蝸牛
這種蝸牛原產於非洲東部地區,屬於中大型蝸牛,他們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生存,食物廣泛,可危害數百種農作物。它們一次可以產下30到700粒卵,繁殖能力特彆強,速度極快,而且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食用危害性極大,就連觸碰都有可能感染。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國就發生過因為觸碰這種大蝸牛而造成嚴重後果的例子。
鱷雀鱔
鱷雀鱔是確實實實在在的大型兇猛魚類。它的滿嘴牙齒過超過500顆,可以輕而易舉的劃開獵物的皮膚,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體型巨大,成年以後的鱷雀鱔體長能長到3米。這種怪魚原產於北美南部地區,性情十分兇猛,它們幾乎可以吃掉整片生存區域內的大部分生物,並且還沒有任何天敵,人類遇到也是非常危險,一旦放入天然水域,會對當地水體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破壞,可以形容為「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曾在我國就多次出現過鱷雀鱔的身影。
巴西龜
巴西龜的名字耳熟能詳,原因就是因為這是一種很流行的寵物,被很多家庭飼養。這種龜原產於北美洲地區,它們是世界上飼養範圍最廣泛的一種爬行動物。因為被很多家庭都當做寵物飼養,所以近年來頻繁出現了一些被飼養家庭棄養、放生或者養殖逃逸的現象。這並不是一件小事,這會導致世界各地巴西龜的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在我們國家更是呈幾何被增長,嚴重影響了我國本土龜類的生存環境。不僅如此,他們還是沙門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上百萬人感染此病菌,對人類的危害非常巨大。
福壽螺
福壽螺現在在網路上可謂大名鼎鼎。他們原產於中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上世紀八零年代由巴西引入我國廣東進行人工養殖,後來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福壽螺在野外迅速擴散並且大量繁殖。由於本土田螺已經無法滿足廣大吃貨們的胃口,所以就把目標指向了體型更大的福壽螺,但是一隻未煮熟的福壽螺體內就含有多達6000多條寄生蟲,這些寄生蟲對人體危害非常嚴重。好在現在互聯網普及程度高,現在福壽螺的危害和識別方法在網上已經很容易找到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區分田螺與福壽螺的差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清道夫
這種魚原產於南美洲地區,在1980年被作為觀賞魚引進中國,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清道夫在野外大量繁殖,並且在水中橫行霸道。它們不僅能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而且對於水體較高酸鹼度的環境耐受能力也特彆強,就連被晒乾後遇到水甚至也能存活,堪稱變態一般的存在。由於清道夫屬於外置骨骼魚類,身體80%都是骨頭,而且還特別堅硬,因此在生存地幾乎沒有任何天敵,就連驍勇善戰的廣大吃貨們看著他也是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