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與地球互動的滯後性
宇宙與地球的互動不是立竿見影,立馬產生效果的。科學家對災難理解得太狹隘了,好像當時產生互動,當時就要在地球上爆發出來,有些天象只是某一個地球事件的開端,它需要孕育,並非立馬爆發。比如一個人患了癌症,可能潛伏數年,一個人患了感冒,也會潛伏几日。如果抵抗力強,可能感冒病毒被免疫系統擊垮了,也就沒有感冒的癥狀出現了。
太陽系的運行充滿玄機科學無法模擬
二、萬有引力與天體運行不能解釋宇宙與地球的互動
利用萬有引力和天體運行規律來分析宇宙,規範宇宙,科學家已經誤入歧途。因為科學家們把宇宙看作無聊、無意義運行的天體,根本不明白這些天體為什麼是這樣的運行方式。比如,彗星,為啥軌道那麼狹長,如果軌道接近正圓,還能穿過地球軌道嗎?還能繞到太陽附近蒸發嗎?還能給地球送水嗎?假如,小行星帶形成了一個行星,它還會撞擊地球,與地球實現互動嗎?科學家研究的是天體運行的規律,小行星,彗星的運行規律有錯誤嗎?當然沒有。但是運行的宏觀布局卻能夠實現與地球的互動。其實,宇宙是系統,宇宙是生命,人類的一切活動全部是宇宙的安排,而不是人類安排宇宙,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天體運行規律去機械的理解宇宙、規範宇宙,難免謬以千里。
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
牛頓
老年愛因斯坦
達爾文
星系示意圖
居住在洞穴里的原始人群
漩渦星系
銀河系側面圖
萬有引力定律
三、科學家認識的規律很狹隘
科學家相信人類經常使用的幾個小規律,對宇宙規律根本就是一抹黑。
銀河系是宇宙的子系統,太陽系是銀河系的子系統,地月系是太陽的子系統,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只有萬有引力和輻射嗎?那麼銀河系是否也只有萬有引力和輻射影響所有天體。
四、天體的總布局通過天體有規律運行實現宇宙與地球的互動
作為系統,天體運行的總布局是為宇宙的最優化服務的。不只是人體,人類的組織形式社會都在追求最優化,作為超大質量物質的宇宙既然是系統,難道沒有自己的最優化?
天體運行絕對不是科學家認為地通過萬有引力與地球互動那麼單純。其總體布局是科學家沒有理解的處女地。它不像天體運行嚴格遵循物理規律,它是宇宙的提前設定,不能更改,人類只能適應、承受,當然,也可以認識,可惜科學界對此幾乎一無所知。這裡只知道宇宙的設計原則是為最優化服務的,是通過物理規律與地球實現互動的。具體到空間布局的意義,還沒有人真正研究過。
五、科學的殘缺
為啥五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點都是每一次物種最繁盛的時候發生災難,特別是恐龍,達到最興旺的時候滅絕了。其實,這是宇宙的設計,其唯一原則是盛極必衰物極必反。
為啥2020年新冠病毒突然降臨人間?這是一種社會制度的盛極必衰的內在規律在運行,是天人合一的典範。這些規律科學能解釋嗎?能觀測嗎?能實驗嗎?根本不能,科學無能為力。只能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天體運行規律胡亂猜測,最後輕描淡寫地說,這些天體之間的影響微乎其微。顯然,這是科學的無知,機械套用物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