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海灘上,有230多頭鯨魚擱淺,大量黑色發亮的領航鯨擱淺在一片綿長的海灘上,有人替部分領航鯨蓋上毯子,用桶子為它們澆海水,以協助其維持生存。
目前,已經有200頭擱淺鯨魚死亡,鯨魚集體擱淺的原因至今仍是謎團,這些擱淺的鯨似乎是健康無恙的,沒有外傷,也沒有常見的疾病徵兆。
鯨魚為什麼會擱淺
科學家發現,當我們去看鯨類擱淺事件發生的地圖,會發現有些顯著的「死亡地帶」,比如歐洲的北海沿岸、還有就是這次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鯨魚經常發生擱淺事故,在2年前,大約470頭長鰭領航鯨曾在塔斯馬尼亞的另一個海灘擱淺,當時救援隊共救出108頭鯨魚,這是澳大利亞史上最大規模鯨群擱淺事件。
所以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和鯨魚的聲吶有關,鯨類是依靠聲吶來定位導航的,聲學專家發現很多擱淺高發地帶有著類似的海洋聲學特徵,比如坡度極緩的海灘,這種情況下聲波在海面和沙灘底之間來回反射,使得鯨類難以確定水深。
還有科學家認為,是軍用聲吶驚擾了鯨魚,它們快速向水面逃竄的時候出現減壓病,引起擱淺死亡。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則匯總了1920-2002年間的639例事件,發現了一個11-13年的波動周期,這與太陽活動的周期很接近。太陽活動周期引起的氣候的周期性變化——風向、海溫、洋流的變動,比如洋流的變動轉移了鯨魚的傳統食物來源。為此,它們將去其他海域尋找食物來源,此時如果它們的身體狀況不是特別好,它們可能會挨餓,這可能會導致它們冒更大的風險,去更靠近海岸的地方,最後擱淺。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為了救助同類。有些社會性較強的鯨(比如領航鯨)可能會不願意丟下已經擱淺的個別成員,最終導致整個鯨群的大規模擱淺。
鯨魚擱淺非常難救援,像大型鯨類擱淺都是極難救助的,這在世界上已形成共識。因為它太大了,龐大的身軀難以有效移動,甚至貿然接近,都可能對人造成危險。全世界有過很多救助擱淺大型鯨魚的行為,但是成功的很少。
那小型鯨類呢?小型鯨豚膽子小,很容易受有應激反應,嚴重的甚至是死亡。2021年11月10日,一頭東亞江豚誤入內河,在杭州餘杭南苕溪徘徊多天遺憾的是在將江豚進行運輸的過程中,江豚因為害怕產生了嚴重應激反應最終死亡。
鯨魚或產生鯨爆
當然,這些都僅僅是猜測,200頭鯨魚死亡,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因為可能產生鯨爆。非正常擱淺後,我們要知道,鯨魚不僅體型大,而且食量也很大。鯨魚死後,胃腸道一般會殘留較多的食物,胃腸道食物和鯨魚體內各種組織、器官在細菌降解過程中會腐爛,這樣就會產生大量氣體,不過,鯨魚的皮膚和脂肪非常堅韌,鯨魚的巨大喉囊也能承受很大的壓力(鯨魚的喉囊會膨脹,這是為了充盈海水和把海水逼出以濾食食物),這也讓鯨魚體內可以承載巨量的氣體,另外,鯨魚體型越大,內部組織與器官腐敗的速度越快,體內積聚的氣體和壓力也就越多——所有能量都在尋找宣洩出口,
所以,整個鯨魚的屍體會逐漸膨脹變大,變得像一個充滿了氣體的大氣球一樣。這些氣體一旦超過皮膚的承受範圍,再加上屍體受到陽光的暴晒,表皮溫度升高,極易將其體內的易燃易爆氣體引爆,這就是鯨爆。
碰到擱淺海灘的鯨屍,一般人應該怎麼辦?要麼就地掩埋,這是最好的辦法,但是200頭鯨魚就地掩埋,可能性不太高。如果都行不通,那就只有讓鯨屍自然腐爛。 不過,鯨屍的臭味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難聞的氣味之一。
所以大部分時候都會選擇移走鯨屍,擔任這頗具挑戰性,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引發鯨爆。
鯨爆多恐怖?2004年,中國台灣台南海灘一頭抹香鯨擱淺,它身長大約17米,體重超過50噸,這種「型號」在號稱「海中巨獸」的抹香鯨中,也絕對算是佼佼者了。
當地想把這頭鯨魚用去科研,所以相關單位採用了平板卡車、3輛起重機及50多位工作人員,耗時13小時才成功把抹香鯨裝運上車。
抹香鯨屍體在運輸途中突然爆炸,隨著「砰」的一聲巨響,無數脂肪塊與幾公升的血從鯨魚體內爆出,腐敗物噴涌橫飛,有腿那樣粗的腸子,血肉橫飛的屍塊,散落在府城的角角落落,散發駭人的惡臭。馬路和附近店家、甚至停在路邊的車輛,全部被染成腥紅色,空氣中瀰漫著難以忍受的臭味。這樣的臭味持續了長達兩個月的時間,依然無法完全消除掉。
這個恐怖事件很快傳播開來,因為全世界都沒有鯨魚在市區爆炸的先例。這頭爆炸的抹香鯨仍然按計劃被運往了成功大學。60名科學家花費了10天時間才將它解剖完成。
所以鯨爆的威力是非常恐怖的,澳大利亞如何處理這些擱淺死亡的鯨魚,可以說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