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一個億!市一醫院建立醫學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魏星

「在未來,醫院不僅意味著『大樓』和『病房』,更是轉化與精準治療的平台,讓醫療真正成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福音,讓患者在醫院收穫滿滿的安全感。」8月26日上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落成儀式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據悉,市一醫院大手筆投資1億元,配備90多種、300多台實驗儀器設備,打造科研平台。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建設六大特色平台

據介紹,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一期設立六大特色平台,包括腦科學與疾病研究平台、納米醫學研究平台、醫學免疫學研究平台、代謝組學研究平台、組織病理學技術平台和顯微成像平台。同時,公共實驗平台設立100個實驗台,10間標準細胞培養室,大大滿足醫院科研與臨床需求。

中心將以國際生物實驗室標準,全方位支持醫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通過強化創新體系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臨床科研轉化平台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圍繞重點疾病和關鍵技術開展創新與轉化研究,努力產生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指南、新標準。

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廣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賴志鴻肯定了市一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綜合實力方面取得的成績,希望市一醫院瞄準臨床技術發展前沿,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以學科交叉融合催動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突破關鍵領域,取得更多重大原創性創新成果,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發揮市屬醫院「領頭羊」作用。

發揮科研平台優勢,助力百年老院創新局

近十年來,市一醫院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引進醫學人才團隊,提升醫療服務和技術,厚積薄發,交上一張「亮閃閃」的成績單,成為了廣州醫院發展中的「黑馬」。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曹傑表示,如今醫院醫學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的落成,標誌著醫院科研平台建設再上新台階,將成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

「中心啟用必能更加激發醫院臨床科研工作者創業的激情,為醫院打造更多的重點學科、培養更多的高層次醫學領軍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形成一流人才、現代管理、高端設備、一流成果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大格局。」

在人才培養和引進上,市一醫院提前10年布局,現在有了充足的人才儲備和研究力量。全職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18人,柔性引進特聘/客座教授69人;全職引進「雙一流」高校畢業博士150人,進站博士後23人;選派100名優秀中青年骨幹到國外頂尖機構訪學,推薦200餘人攻讀後續學歷(學位);現有各類國家級、省市級人才94人,包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衛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海外優秀青年人才2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人才1人,人才項目質量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科研方面,深化研究型醫院建設,2019年至2021年,市一醫院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4項,資助金額3855.7萬元,立項數和資助金額數連續3年創醫院歷史新高。曹傑教授團隊獲廣東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結直腸肛門外科張通醫生以獨立第一作者在《CELL》雜誌正刊發表論文1篇。醫院連續五年入選「中國醫院競爭力•頂級醫院排名100強榜單」,並在「中國醫院競爭力•省會市屬醫院100強榜單」位列前三。2021年排名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華南區)第18名。

「在未來,醫院不僅意味著『大樓』和『病房』,更是轉化與精準治療的平台,讓醫療真正成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福音,讓患者在醫院收穫滿滿的安全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曹傑表示,醫院將依託醫學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平台,進一步推進醫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廣納國內外優秀學者,拓展學術交流渠道,嘗試開展精準醫學、醫學大數據研究,打造科研臨床綜合體,搭建轉化與精準治療的平台,全力推動研究型醫院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