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腫瘤看腫瘤,血管靶向治療為抗腫瘤事業引領新方向

融媒體記者 王麗娜


2021年9月25-29日,第24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21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學術年會召開,主題是「聚焦創新研究、引領原創未來」。

9月28日,由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委會組織召開、正大天晴獨家贊助的「抗腫瘤血管靶向治療專場」在雲端舉辦,本次會議由於金明院士、韓寶惠教授、李凱教授重磅引領,攜各領域專家線上聯動,全面、系統、深入的介紹了抗血管生成藥物理論機制、更新迭代,及以安羅替尼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在泛瘤腫最新研究數據及進展,為我國抗腫瘤事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形式和思路。

接下來,隨著《醫師報》小編先睹為快吧!

於金明院士|跳出腫瘤抗腫瘤:重視針對腫瘤微環境的療法

CSCO候任主委、山東省腫瘤醫院於金明院士從腫瘤治療歷史開始,生動講解了腫瘤精準治療理念。他表示,以往的腫瘤治療方式、放療、化療、靶向都是針對腫瘤細胞,而目前腫瘤研究領域最熱的研究是抗血管治療和免疫治療,都是針對腫瘤的微環境的治療。因此,要跳出腫瘤看腫瘤,將兩者合,從而提升抗腫瘤治療的效果、克服耐葯。

此外,於院士指出,免疫聯合治療目的是擴大免疫療效的窗口,免疫治療與化療、抗血管生成藥物、放療等治療方式的聯合都可以擴大免疫療效窗口,從而增加腫瘤治療的效果。

韓寶惠教授|血管靶向治療的中國之路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從理論、聯合治療、生物標誌物、未來等四個方面介紹了「血管靶向治療的中國研發之路」。他表示,臨床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包括三類:單靶點(貝伐珠單抗,針對VEGFR)、多靶點(安羅替尼,針對多靶點)和泛靶點。在惡性實體瘤中,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臨床適應證廣泛,在聯合化療、靶向、免疫治療方面都可見到療效提升,在藥物選擇上,則需要揚長避短聯合治療。

韓教授著重介紹了在單靶點的基礎上,小分子多靶點聯合治療新策略。如安羅替尼+化療在一線、二線NSCLC患者治療中均有嘗試,並且取得較好的療效。

韓教授指出,在晚期肺癌治療中,作為中國原研的血管靶向藥物,安羅替尼創新突破晚期肺癌三線治療的格局,成為晚期肺癌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聯合策略,為患者提供了兼顧療效和安全性的治療選擇。同時,安羅替尼在不同適應症及泛癌腫聯合治療方案充滿潛力,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李凱教授|換代新葯-優顯何方?

天津市腫瘤醫院李凱教授則詳細講解了新、老血管靶向藥物的作用機制。他表示,隨著臨床應用的增加,第一代單靶點血管靶向藥物面臨著耐葯這一共同短板。

李凱教授指出,新一代血管靶向藥物安羅替尼則可抑制多個靶點,且兼顧腫瘤及「周邊」環境。研究顯示,安羅替尼能降低腫瘤脈管滲漏、改善局部循環狀態,並減少異常脈管新生、抑制腫瘤生長轉移。其次,安羅替尼可明顯改善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和粒細胞比值,並通過明顯下調血管內皮細胞上的PD-1,解除免疫屏障,使得免疫活性細胞迅速進入腫瘤,促使免疫活性細胞分泌大量干擾素和窗口素,形成抗腫瘤作用。

因此,安羅替尼可以說是彌補了第一代單靶點血管靶向藥物的短板,能夠承擔起血管靶向治療藥物升級換代的重任,並成為中國人在抗腫瘤方面獻給世界的禮物。

朱向幟教授|抗血管生成藥物是治療肺癌腦轉移重要方式

江蘇省腫瘤醫院朱向幟教授介紹了抗血管生成藥物在肺癌腦轉移治療上的應用。朱教授指出,抗血管生成藥物是治療肺癌腦轉移重要方式,以安羅替尼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放療治療肺癌腦轉移,可通過抑制VEGFR2,減輕腦水腫;同時,也可通過增加放射敏感性來控制腫瘤。

此外,與安慰劑比較,安羅替尼三線單葯治療無論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腦轉移還是小細胞肺癌(SCLC)腦轉移,均可延長PFS和OS。此外,一項II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野生型或突變型接受過標準治療後耐葯的NSCLC多發腦轉移患者,安羅替尼聯合WBRT延長顱內PFS達11.1m。由此可見,NSCLC腦轉移及SCLC腦轉移,安羅替尼單葯或聯合放療是新的治療策略。

盧鈾教授|驅動基因陽性晚期NSCLC患者抗血管治療進展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盧鈾教授介紹了驅動基因陽性晚期NSCLC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療進展。

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靶向治療(A+T)聯合治療方式具有協同作用的分子基礎,理論上可增強抗腫瘤療效。但在初治的驅動基因陽性NSCLC患者中,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EGFR-TKI聯合治療中,顯示了PFS延長,但OS未獲益。小分子安羅替尼+EGFR-TKI現有證據表明PFS獲益,需進一步驗證OS獲益。

因此,盧教授認為,僅僅改變腫瘤微血管是不夠的,臨床醫生仍需進一步思考、探究。

宋勇教授|驅動基因陰性晚期NSCLC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療進展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宋勇教授介紹,基礎研究證實抗血管生成治療聯合免疫治療,有協同增效的作用,且安羅替尼在改善腫瘤微環境上,優於貝伐珠單抗。

宋教授對目前已有的1-3線治療進展進行了闡述。

一線 化療±抗血管仍是晚期NSCLC一線治療重要選擇。目前的研究顯示,安羅替尼一線無論是化療還是免疫治療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還需要大規模的循證醫學證據。

二線 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化療Ⅱ線治療,對比化療單葯療效明顯改善。尤其在一線免疫治療失敗患者中,療效更好。

三線 Ⅲ線治療中,安羅替尼是CSCO NSCLC指南唯一推薦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是NSCLC三線標準治療,且安羅替尼3線使用生存獲益顯著優於4線及以後使用。

儲天晴教授|抗血管生成藥物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定位和思考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儲天晴教授介紹了抗血管藥物和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聯用中的定位、現狀和一些思考。儲教授表示,聯合化療在國外和國內都是經典的標準治療。而聯合靶向治療(A+T)PFS顯著獲益,OS暫無陽性;聯合免疫治療(A+I)模式可雙重調節微環境,前景無限已被多個指南認可。

儲教授指出,在抗血管生成藥物中,安羅替尼是唯一獲批單葯3線治療NSCLC/SCLC適應症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其他該類藥物均需聯合治療。且不同於貝伐珠單抗,安羅替尼無論是在非鱗還是鱗癌均有效。

王晶教授|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相關轉化研究進展

天津市腫瘤醫院王晶教授對晚期肺癌治療現狀,抗血管生成藥肺癌獲批情況和未來展望三部分進行了分享。她表示,目前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在肺癌治療中占重要位置,已成為肺癌各個亞型治療中的標準方案。而作為唯一獲批單葯3線治療NSCLC/SCLC適應症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聯合化療一線治療SCLC,mPFS、mOS獲益顯著;安羅替尼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NSCLC具有良好的療效及可控的安全性。

對於未來,王教授總結:抗血管生成藥物單葯有效,聯合更佳;聯合化療,互促增效;聯合TKI,抑制耐葯。聯合免疫,協同增效。

陳立波教授|晚期甲狀腺癌靶向藥物治療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陳立波教授介紹了晚期甲狀腺癌靶向藥物的治療進展。他表示,甲狀腺癌發病率快速上升,在過去30年中增長了4.73倍。而對於不同分型的甲狀腺癌,治療策略不同。

陳教授介紹了2021年ASCO會議上報道的安羅替尼新輔助治療局部晚期甲狀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顯示13例合格患者中,總體ORR達76.9%,10例患者達到PR,體現出極大的前景。安羅替尼序貫碘-131治療晚期DTC的研究,期望安羅替尼能降低治療難度,在療程數和總記錄兩方面上均取得臨床獲益。

最後,陳教授表示,從為藥物優選適應證到為患者優選藥物,晚期甲狀腺癌靶向治療已邁入新時代,要求嚴格對照和創新設計提升研究價值,在提升療效、保證生活質量和擴大適應證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

周宇紅教授|中國肉瘤患者靶向抗血管TKI治療之路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宇紅教授介紹了中國肉瘤患者抗血管TKI治療之路。她表示,肉瘤治療一線治療至今仍以化療為主,患者的無進展生存長期沒有明顯提高。

周教授指出,作為我國自主原研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已經在軟組織肉瘤的二線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獲益,其中位PFS可達6.27個月,顯著改善患者生存,獲得了CSCO指南Ⅰ級推薦,是軟組織肉瘤患者蒽環類進展後治療的標準藥物。安羅替尼是國內唯一擁有軟組織肉瘤適應證的靶向藥物,給中國肉瘤患者帶來更多生存希望。

陳治宇教授|晚期結直腸癌抗血管治療的全程管理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治宇教授介紹了晚期結直腸癌抗血管治療的全程管理。他表示,近年的研究顯示,抗血管生成治療可貫穿於mCRC全程管理,從一線、跨線、二線到末線治療。三葯聯合治療時代,三葯聯合(FOLFOXIRI)+貝伐珠單抗ORR、PFS和OS均好於兩葯聯合(FOLFIRI),且初始三葯明顯優於序貫三葯。

對於標準治療失敗的患者,抗血管生成和細胞毒藥物的聯合,以及對免疫微環境潛在的調節作用,為抗血管生成治療在末線治療應用發揮新的價值。

周琦教授|複發轉移性婦科惡性腫瘤困境和破局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周琦教授介紹了複發轉移性婦科惡性腫瘤藥物治療的困境與破局。她表示,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患者複發率高,約30%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會經歷複發,預後往往很差。且複發/轉移性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鉑耐葯卵巢癌的化療方案療效均欠佳,存在著大量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周教授指出,近年來,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療的興起,給晚期複發婦科腫瘤患者帶來了希望。其中,安羅替尼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多靶點抗血管生成新葯,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雙重功效,可與多種藥物聯用,增強抗腫瘤療效。與同類藥物相比,安羅替尼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高。多項臨床試驗均驗證了安羅替尼治療婦科腫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臨床提供了一種新選擇,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

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與國際腫瘤學界影響力的提升,CSCO已經成為走在學術前沿、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學者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學術平台,我國自主原研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未來,期待在全國腫瘤界同道的拼搏奮進下,不同聯合方案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