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人群30億?《Nature》公布:有望重編程視神經告別「四眼」

如果說統計數據中有多少青少年患有近視,那麼就有多少孩子曾被叫作「小四眼」。

曾經互聯網出現過一份有趣的問卷,如果你擁有三種能力你會選擇做什麼,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結果顯示,擁有一雙視力健康的眼睛竟然打敗擁有一份完美的工作、美好的感情等躍居前3。看來,即使近視問題成為常態化,但近視的痛也在近視後才能明明白白地體會了。

看電視反而不會近視?

作為「中國激光顯示第一人」,許祖彥將激光技術濃縮在僅僅一台小型印表機大小的控制器,背後是八旬院士的追光之路。許祖彥還常常糾正人們對於激光顯示的誤解:激光不僅不會傷害眼睛,反而能更好的保護眼睛。

如今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正處於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時期」,激光顯示技術或將成為突破瓶頸的那一束「光」。激光顯示不僅增強視覺感受,更有一個與其他顯示器相比無法超越的優勢:護眼。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報告,激光顯示技術無主要對眼造成傷害的短波藍光,且做到低疲勞度。

事實上,對於普通家庭用戶而言,重要的並不是色彩折射或色域覆蓋率數字高低,而是切切實實反應在視力度數上的變化。

教師或將成為近視問題的壓力終端

除新型顯示技術行業外,同樣對於視力問題倍加關注的還有教育行業。

近日,有網友留言稱:全國小學生近視率超30%、高中生達80-90%,如此觸目驚人的數據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的未來。希望可以將近視率納入學校考核指標。

教育部對此回應,早在2018年就明確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作出規定。並有計劃制定新規以解決這一大難題。

我國如今作為世界近視第一大國,誠然緊抓視力問題是必要的,但是,青少年的視力問題來源於自身、家庭與學校三者,如果「層層重視」變味為「層層施壓」,最終壓力或將落在執行端的教師一人肩上,這是否不太公平?況且,這並不是任何人的初衷。

「趁火打劫」近視焦慮助長治療亂象

有調查者曾隨處進入一家近視治療店,「醫生」宣稱:自己的店裡曾治療過一個5歲多的女孩,僅兩個療程,視力從0.3提高到0.7,再提升到1.0。而工作人員竟把這些「逆天」的治療效果歸因於「我們的大夫每天陪伴孩子訓練、泡腳、扎針、按摩,因材施教及時調整,保證孩子治療效果。」

如此離譜且天價的治療方法,有不少家長前赴後繼去嘗試,即使知道也許只是智商稅,但還是都抱著「萬一」的心態,「萬一真的有效,孩子的眼睛就好了」。不幸的是,沒有那麼多萬一之事。

也許你會說,改善用眼習慣或者屈光手術如今也算得上是小手術範疇,近視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無論是打磨角膜或植入人工晶體都需要在度數足夠穩定後才能進行,術後會伴隨終身性的副作用,況且,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進行手術,李嘉誠等為什麼不摘眼鏡,難道是因為差錢嗎?

再者,某些眼部問題如視網膜脫落黃斑變性等生理性視力問題,僅靠生活習慣或手術等手段一般無法很好解決。

有望實現分子水平呵護雙眼

此前,大衛·辛克萊教授在頂級科研期刊《Aging》上發文表示,經Wright Life (萊特維健)等生物企量產化的一種名為WLNAD的物質對視神經有極強的保護作用,並且能夠顯著抑制視網膜脫落等病症的進一步惡化。人眼視網膜發育和存活的主要因子為SIRT1,其活性的改變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老年視網膜、光誘導的視網膜變性都有改善作用。而WLNAD正是通過激活SIRT1活性,加強修復DNA能力。

事實上,這一物質早就流行於國外富豪圈,辛克萊爾教授將其由國外帶入東亞的視線,而萊特維健將其量產送進千萬普通家庭之中。據悉僅僅是網上購物平台數據顯示,WLNAD相關物質的市場達50億之多,可謂是把福音順著網線傳入家庭。

在辛克萊的論文發表之前,一項研究曾躍於《自然》(Nature)封面,一支來自哈佛醫學院、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耶魯大學醫學院等在國際具有影響地位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治療誘導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並提供了靶向基因參考。

「我們的研究表明,可以安全地逆轉視網膜等複雜組織的年齡,並恢復其年輕的生物學功能。」作者Sinclair表示。不過,在進行任何人體實驗之前,這些發現還需要在不同的動物模型中得到複製。

即使某些技術目前無法靶向作用於人體,但是如此方向發展,我國摘掉世界第一近視大國的「帽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