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能夠實現火星移民?科學家:可定居,但存在諸多挑戰

當「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飛越火星,並傳回火星表面的照片後,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火星表面極為荒涼、乾旱的景象,這些畫面讓很多科學家的夢想都破滅了。因為在探測器到來之前,我們很多人都認為火星可能和地球一樣也存在生機勃勃的景象,畢竟火星與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處,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

2050年實現火星殖民?

雖然我們看到的火星極為荒涼、乾旱,卻不影響人類探索火星的熱情,在過去幾十年時間內,人類已經發射了很多火星探測器到達火星,現在甚至出現了一些載人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夢想。

SpaceX公司的馬斯克先生多次表示,他有信心在2050年之前將100萬人送上火星,在火星打造一座100萬人的火星城市,從時間來看,也就是未來30年時間內的事情了。按照設想,SpaceX公司將會打造1000艘星際飛船,這些星際飛船一次最多可以搭載100名乘客,計劃每天發射3艘星際飛船,最終實現火星移民。對於大多數朋友來說,可能會認為移民火星、在火星打造城市的想法過於超前,畢竟人類探索38萬公里外的月球都還是比較困難,更別說在最近超過5500萬公里外的火星打造一個火星城市。

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有很多研究人員認為未來30年內移民火星還是有可能實現的。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Serkan Saydam教授在看到NASA毅力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後表示,提供充足的水源和能源的機器人採礦將會成為未來 30 年內移民火星的關鍵,只要能夠讓自主採礦的過程白等更加商業化,那在2050年實現火星移民還是可行的。

在移民火星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一個就是需要在火星開發水資源。因為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很遙遠,從地球運輸水資源到火星,在技術、成本等多方面都不具可行性。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火星依舊存在水,而且火星的水資源含量還是比較可觀的。如果我們能夠在火星開發水資源,可以從水資源中得到氧氣、氫氣。

火星或存在不為人知的生物?

雖然現在已經有載人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設想,但這些設想或許過於冒險。因為我們目前對火星的認識還非常少,在未來幾十年內,即使會有更多先進的探測器探索火星,依舊沒法對火星有更充足的認識。對火星的認識不足,意味著沒法有效發現潛在的威脅。

例如,遠古時代的火星曾經存在液態水,溫度也比較適宜,在那樣比較宜居的環境下,火星可能曾經出現過生物,即使現在的火星已經變得極為乾旱,那些潛在的遠古生物可能還能存活至今。因為現在的火星依舊存在水冰物質,這些水冰物質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而出現季節性的融化,能夠滋養這些潛在的生物。

此前我們也有分享過一個實驗研究。科學家將一些微生物放置到一些培養液中進行培養,隨後將培養液進行乾燥,生活在培養液中的微生物也被乾燥。緊接著科學家再次給這些已經乾燥的微生物補充水分,這些微生物再次恢復生命力。這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火星存在史前微生物,即使它們可能會被乾燥,但當得到水分後依舊可能會再次存活。

目前我們人類暫時還沒發現火星微生物的跡象,所以我們也不知道火星是否依舊存在這些微生物,更不知道火星潛在的微生物到底有什麼特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人類貿然登陸火星、移民火星,可能會面臨這些潛在微生物的威脅,而這些潛在的微生物會給我們人類帶來什麼威脅,沒人知道。所以,未來移民火星之前,可能需要對這些潛在的挑戰進行研究,做好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