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既然沒發現生命,為什麼會有上百噸垃圾?網友:誰扔的?

2021年01月14日10:09:02 科學 1415

縱觀古今,為人皆喜探索之事,因其好奇之心。前有哥白尼曾提出「日心說」,震驚眾人;後有霍金提出黑洞蒸發,世人再次為之一驚;清朝也有王貞儀觀天象。這些都說明了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是一直延續至今的,也有很多的古籍記載了天象,但就如陸遊詩作所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付出自己的實際行動。

月球上既然沒發現生命,為什麼會有上百噸垃圾?網友:誰扔的? - 天天要聞

自古,中國人便對宇宙有著美好的嚮往,故宮中珍藏的金嵌珍珠天球儀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我們也有著代代相傳關於宇宙的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古時的人們都認為嫦娥居住在月亮上,有月宮,還有一隻玉兔,這些都是人們的美好想像,人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真正的登上月球。

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國家的科技也在不停地向前發展,經過人們的努力,人類已經成功的登上月球,在進一步實現人類探索月球的願望。從探索研究我們也發現了月球和地球的構成是完全不一樣的,月球上的土也不能夠用於種植,在月球上也沒有生命的存在,那麼為什麼在沒有生命的月球之上,卻存在著上百噸的垃圾

月球上既然沒發現生命,為什麼會有上百噸垃圾?網友:誰扔的? - 天天要聞

有網友還提出過「是誰扔的?」這種疑問,在科技發展的初期,我國是處於落後地位的,美國則非常先進,他們也是全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在1967年7月,阿姆斯特朗作為美國的宇航員登上了月球,這不僅是美國的第一次,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從美國之後,各個國家都開始加快自己的科研進程。

但是,登月也不是一件說能成功便能成功之事,因此有很多國家因自身的經濟狀況等原因暫時還沒有實現登月的願望。在全球範圍內,至今為止也只有3個國家登上月球,而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月球上既然沒發現生命,為什麼會有上百噸垃圾?網友:誰扔的? - 天天要聞

中國通過多年的科技研究,與不懈努力,將國家的航天事業帶到一個「強國」的高度。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將我國帶入一個探索月球的成熟領域,讓我國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這也是所謂的科技強國。我國的探索也為研究月球提供了更多有效信息。

當然,我們之前提到各個國家都在積極的探索月球,這也不可避免地會給月球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月球探測儀不管是在哪個國家,製造之時都是採用金屬材料製成,是很難被物理降解的。而在我們探測月球之前,我們必須做好一系列的分析,要針對月球的「高真空、高潔凈、弱重力、弱磁場」四大特點來進行探測器的開發。

月球上既然沒發現生命,為什麼會有上百噸垃圾?網友:誰扔的? - 天天要聞

但由於很多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不達標,從而讓研發出來的探測器達不到登月的標準,也因此在月球上留下了很多,因探測不成功而墜毀的探測器,這些金屬器械以我們人類現有的技術是帶不走的。而這些探測器的重量也相當大,所以才導致了現在的月球上有187噸左右的垃圾。

但我們都要相信科技的發展,人類一定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帶走月球上這些金屬垃圾的心愿。可現在會有人想,為什麼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這麼的執著呢?簡單點來看就是因為人們想要找到地球以外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月球上既然沒發現生命,為什麼會有上百噸垃圾?網友:誰扔的? - 天天要聞

氣候變得惡劣、地球資源也不斷地被人們開發,這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原因之一;其次,人類也想要尋找更多能夠適用的資源。而又因月球的距離是離地球最近的,所以月球便成了首當其衝的探測對象。

人類的願望都是美好的,但是我們也得站在辯證的角度上來看待這些「願望」,古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世間萬物都是具有兩面性。就好比人類探索月球一般,好的一方面是將人類的探索領域擴寬,也將人類的科研成果增加;但壞的一方面則是,我們人類的探索給月球造成難以卸掉的「負擔」,給它帶去大量的金屬垃圾。

月球上既然沒發現生命,為什麼會有上百噸垃圾?網友:誰扔的? - 天天要聞

人類對世界、對宇宙保持好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也說過:「人類的天性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正是因為如此,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研發出針對月球來說可以被降解的材料,甚至研發出針對其他的各個星球都能降解的材料。人類是擁有很強創新力和探索力,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參考資料:

《冬夜讀書示子聿》

《世界名人語錄》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布《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像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