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2020年12月11日22:50:13 科學 1461

1975年,中國首次測得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8.13米

2005年,中國再測珠峰,高度8844.43米

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60周年,是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依託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測得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電影《攀登者》


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呢?

珠峰還在不停地長個

珠穆朗瑪峰的形成及不斷長高和地球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有關。

大約在2.5億年前,非洲、印度、南美洲和澳大利亞並沒有分開,他們在同一塊大陸上,叫潘吉亞。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里,這塊巨大的大陸破碎了,非常緩慢地形成了和今天一樣的大陸。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大約在7000萬年前,印澳板塊開始在地球表面移動,它移動速度非常快,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

促使板塊運動的動力來自於地球深處的內部熱量,這些熱量只有通過對流才能有效地逸出。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大約在5500萬年左右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在它們之間曾經有一個叫Tethys的海洋。由於印度板塊的快速移動,到了2500萬年前,它幾乎完全封閉了中間的海洋,擠壓了洋底的沉積物。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由於沉積物很輕,它們沒有隨著板塊一起下沉,而是皺成了山脈--喜馬拉雅山。


珠穆朗瑪峰是全球最高的山峰,但是它地面的岩石大部分都是灰岩,而這些岩石都是在海底形成的。今天,人們還能在喜馬拉雅沉積岩及其邊緣的火山上發現的海底古老動物的化石。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 珠峰長個的原因

在大陸洗牌、造山力學等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下,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才得以形成。

直到今天,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每年還在以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擠壓,這就使得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珠峰每年也增高約1.27厘米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想要攀登挑戰。

它有多危險?

珠穆朗瑪峰首次登頂是在1953年,因為珠峰的天氣變幻莫測,氣候惡劣,到1987年,也只有約200人登頂了珠穆朗瑪峰。

1990年開始,攀登珠峰逐漸形成商業化運作。截至2018年,喜馬拉雅資料庫報告稱,已知有295人在攀登珠峰時死亡,而有5294人成功登頂9159次。

攀登珠峰的死亡率大約為1.2%,也就是說,每100名攀登者其中就會有一人死在途中

據一位攀登過珠峰九次的攀登者說,她在2018年爬山的最後一段路程中看到了7具屍體。其中一具屍體非常的令人害怕。"他看起來還活著,因為風吹動了他的頭髮,"仔細觀察後,她發現他的臉被凍住了,而且被毀容了。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1996年死於珠峰東北嶺的登山者 "綠靴 "

即使珠峰危險重重,但是它依舊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挑戰。現在幾乎人滿為患,而且每年人還越來越多,在攀登旺季還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就像在滑雪勝地忙碌的周末排隊一樣。」尼泊爾登山者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這張試圖到達山頂的人群照片。它迅速傳播開來,並引發了網友們關於山上人滿為患問題的討論。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山頂是什麼樣子的?

珠峰的山頂是一個雪地小圓頂,大小和餐桌差不多,可供六七個登山者站在這裡欣賞美景。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中國測量登山隊登頂

不過,在珠峰最繁忙的日子裡,登山者必須輪流站在這裡,才能真正站在世界之巔,而且他們最多也只能在那裡停留20分鐘。


總結

為了減少對珠峰環境的破壞,我國已經極大可能的減少登山許可證的發放,但是在山的另一側尼泊爾,攀登珠峰成了一筆大買賣。據當地旅遊部報告在2018年他們收取了520萬美元的許可費。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當地提供的嚮導服務並不專業。2019年死在8000米山峰上的21名登山者中,有15人是尼泊爾組織的探險隊的客戶。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 天天要聞

總之,珠穆朗瑪峰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考察和研究的地方,希望它不要僅僅只成為有錢人炫耀的網紅打卡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 天天要聞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證明:經常自拍,可解鎖這3大硬核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隨手曬自拍照嗎?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為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為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 天天要聞

柳州發現3萬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縮長眠,牙齒萬年不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廣西柳州鳳岩遺址,又挖出一具3萬年前古人骨骼。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 天天要聞

純國產!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3C6000系列晶元有多強

長期以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深受西方技術的影響,學習和借鑒一直是發展的主旋律。然而,中國的科研團隊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從未停止自主研發的腳步,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西方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在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領域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 天天要聞

234億元!科研投入創新高,螞蟻AI再進化

6月30日,螞蟻集團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發關注。從報告內容看,螞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施三年後,進行了整體刷新,AI是一大關鍵詞,聚焦場景包括醫療服務、理財服務等。技術始終是螞蟻戰略的底色,《報告》顯示,螞蟻2024年科研投入高達234.5億元,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超營收10%,巨額...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 天天要聞

當自然邂逅科技:植物醫生在央視「大國品牌」綻放東方美力

在美妝行業沉迷「概念營銷」的當下,植物醫生以一項硬核專利撕開競爭裂口,自2014年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攜手共建「中科昆植植物醫生研發中心」,十年砥礪前行,結下累累碩果,其核心成分石斛寡糖的發現,為肌膚抗衰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