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開幕式暨2025第二屆「香江諾貝論壇」4月1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8位諾貝爾獎和圖靈獎獲得者、40位海內外院士及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青年科學家、企業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討大數據、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議題。活動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為指導單位。本屆活動在4月13日至16日舉行,期間舉辦峰會論壇、項目洽商、成果展覽、大學校園講座等系列活動。
中歐科學家論壇(cesf)受邀組織了中歐科學家專家團隊出席大會。團隊由中歐科學家論壇榮譽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教授,中歐科學家論壇組委會首屆主席、玻利維亞國家科學院院士蔣林華教授,cesf組委會副秘書長侯君,法中孵化器聯盟協會會長孫學光及二十餘位來自世界各國的院士、教授和青年科學家組成。團隊代表分別在主會場和分論壇做了不同的主旨演講,及參與了基礎研究、未來科學、人工智慧、生物醫學、中歐科學家對話等相關主題的多個圓桌論壇,與大會邀請的眾多高層次專家探討前沿科技議題,助力本次大會圓滿召開。
圖1、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部分人員現場合影。
從左至右:鮑以晴、張嘉明、李俊、侯君、沈景華、謝爾蓋·蘇契科夫、馬楠、卡爾米·哈密德、白曉煒、蔣林華、斯扎博·伊仕特萬、ryad chellali、葉世欣、孫學光、胡欽紅、蔣中亮
在開幕式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視頻致辭中表示,香港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創新科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香港為創科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會長李然致歡迎辭表示,此次大會精準吸引國際一流創科人才,加速香港與國際前沿科研項目的對接,助力香港加快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和國際高質量創科中心,打造京港國際科研學術及創科國際地位及影響力。中歐科學家專家團隊共同受邀出席了vip拍照留影環節。
圖2、中歐科學家專家團隊受邀出席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vip拍照留影
大會論壇上,中歐科學家論壇榮譽主席、201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教授做了主題為「impact of biological intelligence(bi), human intelligence(hi), & machine intelligence(ai) on innovation in science & technology」主旨演講。
圖3、中歐科學家論壇榮譽主席、201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演講
在香江諾貝論壇的圓桌環節,萊維特教授與來自匈牙利農業與生命科學大學副校長伊仕特萬教授等人,共同參與了「未來諾貝爾與基礎研究」為主題的圓桌論壇探討。
圖4、中歐科學家論壇團隊代表萊維特和伊仕特萬參加「未來諾貝爾與基礎研究」圓桌論壇探討
另一場圓桌論壇,中國科學家論壇的控制工程平行論壇負責人、歐洲科學院院士卡爾米·哈密德教授,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德華·莫澤等科學家共同參與了「科學迭代重塑人類未來」的主題討論,探討科學的進步在不斷探索和迭代過程中如何更好的重塑人類的未來。
大會第二天,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的「青年科創人才發展峰會」,俄羅斯第一莫斯科國立醫科大學藥學院病理學系教授謝爾蓋·蘇契科夫做了「個性化和精準醫療(ppm)獨特的醫療保健模式」主題報告,介紹推動設計驅動型的生物工程和創新生物製造的發展,以保障人類醫療保健和人類生物安全。北京同仁醫院原院長王寧利教授做了最新研究成果發布-「眼科圖像人工智慧大模型」,報告了眼科影像如何與最新的ai計算機視覺方向結合的研究及成果。
第一場圓桌論壇,中歐科學家論壇首屆主席蔣林華教授,與諾貝爾獎獲得者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喬治亞科學家院外籍院士,亞洲科學院院士ryad chellali教授、北京工業大學馬楠教授等科學家共同參與了「人工智慧跨學科研究」的主題探討。 蔣林華教授同時介紹了中歐科學家論壇在德國發展的歷史背景,其致力於推動中歐科學家友好交流和技術合作、讓人才與孵化器載體協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潛能的理念。希望中歐科學家論壇團隊作為本次大會重點邀請的科學家團隊,助力香港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促進中歐研發、創業和創新科技合作蓬勃發展。
圖5、「人工智慧的跨學科研究」圓桌論壇參與者合影:沈寓實、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蔣林華、ryad·chellali、馬楠、專業主持人
第二場圓桌論壇,中歐科學家組委會第二屆主席、法國薩克雷大學終身教授葉世欣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諾誠建華臨床開發與醫學研究負責人沈景華教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等人共同參與了「創新技術成果的全球轉化」的主題討論。
大會第三天,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的「低空經濟與空間國際學術香江論壇」,美國地質學會會士胡欽紅教授,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張嘉明博士,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中心李俊主任,以及復旦大學張宏亮教授等共同參加了「中歐科學家對話」的主題討論,各位專家基於自己研究的領域都闡述了不同的觀點,精彩異常。
中歐科學家論壇團隊的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在這次香港青年科學家大會中收穫頗豐,不僅和世界不同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創業者共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領域,也學習了不同國家,不同科學領域的最新知識和科學前沿發展。團隊代表都表示十分感謝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會長李然的熱情邀請和辛勤組織,希望「香江諾貝論壇」越辦越好,共同以科技創新與合作鑄造人類未來美好生活。
註:中歐科學家論壇是一個全新的開放式的合作平台,首屆中歐科學家論壇已於2024年10月在德國法蘭克福成功舉辦,感謝中國駐德總領館、中國科協、中國僑聯、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英國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科技專家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人民日報、cctv中文網、中華網、北歐時報等數十家海內外主流媒體報道。目前中歐科學家論壇簽約共建備忘錄的機構60餘家。第二屆中歐科學家論壇擬於2025年10月下旬在德國海德堡市會議中心舉辦,新增華為歐洲公司首席科學家主持的ict轉型平行論壇,和歐洲科學院院士hamid主持的控制工程平行論壇,平行論壇總數達到十個,成為歐洲華僑主導的最大科技盛會。
(本文來源:日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