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太空,如何與微生物和平共處?

2025年05月17日21:50:16 科學 8727

空間站作為一個複雜、封閉、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為航天員長期駐留創造了良好環境,同樣也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空間站微生物的來源是什麼?可能造成哪些影響?如何防控?一起來了解下吧。


01 空間站微生物從何而來?


微生物是一類數量繁多、分布廣泛且適應性極強的群體,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空間站。這些微生物在溫度、濕度等生長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會不斷滋生,共同構成空間站上的微生物群落。空間站的微生物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① 航天員自身攜帶


人體自身內部或體表天然存在細菌、真菌等大量微生物,隨航天員身體進入空間站,並通過艙內氣體和其他接觸途徑引入。


② 空間站使用材料和設備上攜帶


建造空間站使用的結構金屬、非金屬等各類材料在生產、存放、使用和安裝過程中,以及相關設備在裝配過程中,會通過人員、工具和環境(如廠房空氣、放置表面)將微生物引入並附著在材料、設備表面或內部。


③ 地面總裝、測試等階段引入


空間站在地面總裝、測試、試驗和發射準備過程中,操作人員自身攜帶或穿戴的衣物、使用的工具,都會將廠房內地(牆)面和其他設施表面的微生物引入艙內。


④ 來訪航天器及其貨物攜帶


為空間站運送貨物的貨運飛船自身及貨物均會攜帶微生物,並通過人員對貨物轉移和艙內氣體流通傳遞至艙內。


02 微生物對空間站有何影響?


要實現人在太空的長期生存,必須構建相應的生態系統,不僅要有動植物,也要有微生物。但如果空間站微生物失衡,就會給航天員健康安全及艙內系統穩定性帶來挑戰。


① 構成航天員健康威脅


致病性微生物會對航天員的健康構成威脅,在長期飛行過程中,航天員自身體內的微生態平衡會發生變化。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感染毒性可能增強,使航天員在軌健康風險增加。


② 導致空間站設備及材料損壞


微生物會腐蝕電纜、接插件、電路板等,造成艙內設備短路或斷路等故障;一些微生物會形成生物膜堵塞管道,引發設備故障。


人在太空,如何與微生物和平共處? - 天天要聞

國際空間站上微生物在各種材料上的生長情況(從左到右依次為:橡膠、金屬鈦、電路板、金屬鋁)


此外,微生物會侵蝕材料,降低材料性能,進而影響空間站使用壽命;某些微生物還會產生毒素,污染艙內空氣、水源和食物,導致艙內環境惡化。


人在太空,如何與微生物和平共處? - 天天要聞

國際空間站上各種材料的微生物腐蝕情況(從左到右依次為:飛船舷窗有機玻璃腐蝕、密封圈腐蝕、金屬鋁板損傷)


03 空間站微生物防控如何開展?


在軌開展空間站微生物防控,對於保障航天員健康和設備在軌長期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如何進行微生物防控從而與它們和平共處


① 在軌微生物監測


空間站微生物監測是微生物控制的基礎。微生物監測主要是對艙內氣體、表面、水系統等不同介質中的微生物的菌種和菌落進行定期的檢測,並對微生物生長狀況進行評估,為微生物的控制提供依據。在《天宮tv》中,我們也會看到航天員乘組定期開展空氣微生物、表面微生物、飲水分配器出水口微生物採樣的相關畫面。為何要從這幾方面進行監測呢?


一方面,密閉環境氣體中的微生物水平可較為真實地反映整個環境的平均水平,且氣體中的微生物與航天員的接觸更為密切,是影響航天員在軌健康的關鍵。


另一方面,表面是密閉環境中內表面微生物生長的載體,其數量直接反映了對艙內材料的破壞腐蝕情況,定期監測表面中微生物水平,能夠預防材料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防止其短期快速爆發。


同時,水系統中微生物生長速度較快,而空間站中的再生水循環系統、熱控管路都是水大量聚集的場所,直接關係到航天員飲用水和空間站熱控系統的穩定性。因此,對上述環境中微生物的定期監測尤為必要。


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在軌穩定運行兩年多,在微生物培養法檢測技術方面開展了多項研究和應用。


在軌微生物培養法檢測技術


基於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能力,通過提供適宜的營養物質和環境條件,使微生物在培養基上生長和繁殖,從而實現對微生物的檢測和分析。我國科研團隊就研製了微生物在線監測模塊,配備在軌微生物培養和觀察系統,可監測空氣、水和表面樣本中的微生物活性。


在軌微生物免培養法檢測技術


由於培養法的微生物種屬鑒定需下行至地面後進行,存在時間滯後性,在軌培養過程也增加了航天員暴露於高水平微生物的潛在風險,隨著相關技術和檢測設備的改進,我國空間站已成功開展了基於分子法的在軌微生物檢測驗證試驗,證明了該方法在空間進行實時測序分析和直接微生物鑒定的可行性。


② 在軌微生物控制


一是嚴格標準及規範。目前我國實施的國家標準gb/t 43421-2023《載人航天器微生物控制要求》中,對載人航天器密封艙設計、研製、在軌運行等階段的微生物控制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對實/試驗載荷、貨物、航天員等微生物控制作出了相應規定,為我國空間站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了依據。


二是空間微生物腐蝕防護。我國空間站正在開展空間微生物腐蝕領域的研究工作,科研團隊研製的微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科學試驗裝置已開展了多批次微生物與材料相互作用試驗,包括黑麴黴對聚氨酯塗層電路板、裸銅電路板、熱縮管等多種材料的微生物腐蝕試驗等。


人在太空,如何與微生物和平共處? - 天天要聞

微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科學實驗裝置


表面塗層防護技術


微生物腐蝕防護的重要手段之一,防護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防止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長、釋放抗菌劑殺死微生物以及通過接觸殺死微生物。


總的看,目前我國在空間站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在軌微生物檢測技術已涵蓋培養法與免培養法,並且均有相應設備和技術應用;在微生物控制方面,也制定了明確要求並配備了有效的技術手段。


微生物監測與控制是一項伴隨空間站長期運行的持續性工作,需要隨時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演變及規律,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控制措施。因此,空間站微生物防控技術將是持續保障長期載人航天任務中航天員安全和空間站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關鍵技術之一。



策劃製作

來源丨中國載人航天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林林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漢邦科技張大兵:國產色譜領域的逐夢領航者 - 天天要聞

漢邦科技張大兵:國產色譜領域的逐夢領航者

《科創板日報》5月17日訊(記者 陳俊清) 張大兵,迎來高光時刻。5月16日,漢邦科技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敲鐘上市,交易首日,市值42.69億元,張大兵是其實控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敲鐘現場,張大兵表示,漢邦科技將以此次上市為契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優化產品結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渠道,堅定不移地...
藍廳觀察丨多領域密集互動 中歐關係是否「回暖」? - 天天要聞

藍廳觀察丨多領域密集互動 中歐關係是否「回暖」?

在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中歐交流熱度近期出現增加勢頭,面對美國不斷通過關稅擾亂國際貿易秩序,近幾個月來,中歐多領域的密集交往釋放出了哪些最新信號? 歐洲的反思:謀求戰略自主並尋求夥伴多樣化就在16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剛剛結束對瑞士和法國的訪問後,17日,丹麥外長又開啟了其訪華行程。在上周舉行的第十次中法...
人在太空,如何與微生物和平共處? - 天天要聞

人在太空,如何與微生物和平共處?

空間站作為一個複雜、封閉、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為航天員長期駐留創造了良好環境,同樣也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空間站微生物的來源是什麼?可能造成哪些影響?如何防控?一起來了解下吧。01 空間站微生物從何而來?微生物是一類數量繁多、分布廣泛且適應性極強的群體,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空間站。這些微生物在溫...
世界高血壓日丨精準測量、科學控壓,守護生命「無聲防線」 - 天天要聞

世界高血壓日丨精準測量、科學控壓,守護生命「無聲防線」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個「世界高血壓日」,主題延續「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作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首要風險因素,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中國2.45億患者中近半數不知曉病情,農村患病率已超城市,年輕化趨勢顯著。高血壓:潛伏的「血管炸彈」長沙市望城區人民醫院專家介紹,高血壓是血液對血管壁的持續高壓狀...
新疆多地現不明飛行物,目擊者稱和月亮一樣亮,幾秒內突然加速消失,氣象部門回應 - 天天要聞

新疆多地現不明飛行物,目擊者稱和月亮一樣亮,幾秒內突然加速消失,氣象部門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5月16日晚,新疆烏魯木齊夜空中出現不明飛行物,引髮網友熱議。多位目擊者向極目新聞記者表示,該飛行物分為上下兩個扇形,中間有一條很明顯的分隔線,在夜空的襯托下特別明亮,當時有很多市民都掏出手機拍下了這一畫面。網友xerman拍下的不明飛行物烏魯木齊網友xerman告訴記者,當晚10時56分,他和朋友...
魚的記憶只有7秒?她用實驗說「不」,原來他們這樣發現好問題 - 天天要聞

魚的記憶只有7秒?她用實驗說「不」,原來他們這樣發現好問題

如何用基因編輯技術去除病變細胞?量子糾纏未來能否實現超光速通信?今天的張江科學會堂,「問題」格外多。這些問題來自「天問杯」學生好問題徵集活動,以懸掛、光影和展板形式出現在公眾眼前,體現了挖掘兒童和青少年好奇心、培養他們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價值
應急科普丨這樣應對「風」險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這樣應對「風」險

大風天氣可能造成高空墜物、廣告牌墜落、樹木傾倒等增加戶外作業和出行安全風險還可能引發火災事故防範這些潛在「風」險這樣應對!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
是的,你沒看錯!撿冰雹能換「瑪瑙」還能助力科學研究 - 天天要聞

是的,你沒看錯!撿冰雹能換「瑪瑙」還能助力科學研究

最近,全國多地頻發冰雹和大風天氣前幾天北京出現了一場「鴨蛋大」的冰雹你遇到了嗎?與此同時一則「冰雹換瑪瑙」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收集了冰雹真能兌換瑪瑙嗎?「冰雹」被收集後用來做什麼?一探究竟為什麼要面向公眾收集冰雹?「冰雹換瑪瑙」怎麼換? 由於冰雹天氣在小範圍內來去迅速目前常規的氣象觀測難以捕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