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2025年05月17日15:12:06 科學 1821

初夏

有一種花正值盛開期

讓很多市民駐足拍照

殊不知它美麗的外表背後

隱藏著致命危險

它就是鼎鼎有名的夾竹桃

花雖美,卻有毒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杭州富陽街邊的夾竹桃 攝影:朱嘯塵

夾竹桃傷人事件頻頻發生

多人中招

近日,54歲的趙先生因上火牙疼,外出遊玩時發現路邊種有夾竹桃。老伴說用夾竹桃泡水可以止牙疼,兩人就隨手摘了幾片葉子回家煮茶。

不料喝了兩杯後,趙先生晚上開始劇烈嘔吐,心跳在過快和過慢之間反覆波動,被送進醫院ICU緊急搶救。因服用時間過長,毒物基本被吸收,只能通過血液透析加速毒素的代謝。

好在經過治療,趙先生已經恢復了意識。他老伴十分後悔:「誰知道就兩片葉子,能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攝影:朱嘯塵

事實上,類似的「夾竹桃傷人事件」已發生過多起:

把夾竹桃含嘴裡拍照,女子中毒被送醫

一女子跟路邊夾竹桃合拍了一組照片,結果第二天因中毒被送進醫院,「元兇」就是她拍照時含在嘴裡的夾竹桃。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女子聽信偏方,用夾竹桃泡酒致肝腎功能嚴重受損

醫院急診科曾接診過一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的中年女患者,血檢結果顯示這位女患者的肝腎功能嚴重損傷。原來,女患者患有風濕病,聽說夾竹桃葉子泡酒可以緩解風濕,被送醫前,該女子已經喝了一個星期左右。

千萬別亂碰

夾竹桃全株有毒

據了解,夾竹桃又名筆桃、白羊桃,是一種廣泛種植的觀賞花,常見顏色有白色、粉紅色等。不過夾竹桃雖然有著漂亮的花朵和四季常青的綠葉,但它是全身帶毒的植物,只可遠觀而不能「褻玩」。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攝影:朱嘯塵

夾竹桃的所有部分,包括莖、葉、花粉、種子、枝都有毒,它的主要毒性成分為強心苷類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夾竹桃苷,對人和動物有著很高的毒性,如果皮膚接觸到夾竹桃汁液,會引起過敏,疼痛、起疹子,如果誤食,輕則噁心、腹瀉、肌肉無力,嚴重的會危害心臟,攝入過量會導致嘔吐,心臟收縮變強變慢,心傳導阻滯,最終停止跳動。也就是說,成年人吃幾片樹葉,就可能造成致命風險。

這種物質主要存在於夾竹桃的汁液中,甚至夾竹桃燃燒後的產物都具有毒性。

「一般情況下,夾竹桃的氣味對人不會有什麼影響。」醫生介紹,雖然夾竹桃的葉、皮、根、花粉都有毒,但遠距離觀賞或路過花叢並不會引發中毒。若不慎誤食或傷口碰到夾竹桃分泌的乳白色汁液,可能會造成中毒。輕微中毒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腹瀉等,嚴重中毒可能會危害心臟甚至誘發死亡。

既然有毒

為什麼還要在路邊種

夾竹桃因其花艷麗、花期長、觀賞性強,深受市民遊客喜愛。它主要通過插條、壓條的方式進行繁殖,植株極易成活,對土壤要求不高,憑藉易萌芽、不挑剔的特徵成為園林綠化植物中的首選。

此外,夾竹桃號稱「環保衛士」或天然「綠色吸塵器」,能抗煙霧、抗灰塵、抗毒物、凈化空氣、保護環境。

夾竹桃的葉片對汽車尾氣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吸收效果強,抵抗性也強,即使全身落滿了灰塵,仍能旺盛生長。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圖源:杭州植物園

其實,生活中常見的有毒花卉不僅是夾竹桃。

常春藤、一品紅、杜鵑花、苦楝等與夾竹桃一樣,汁液含有毒素;紫藤、國槐皂莢等的果實和種子有毒;而家養植物常見的滴水觀音萬年青、水仙、綠蘿和龜背竹等也有一定的毒性。

它們有很多優點,非常有利於園林綠化,只要不誤食,不觸碰汁液,一般不會中毒。

總而言之

不亂摘、不亂碰

安全第一位

綜合:杭州發布央廣網富陽發布

來源: 浙江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初夏有一種花正值盛開期讓很多市民駐足拍照殊不知它美麗的外表背後隱藏著致命危險它就是鼎鼎有名的夾竹桃花雖美,卻有毒杭州富陽街邊的夾竹桃 攝影:朱嘯塵夾竹桃傷人事件頻頻發生多人中招近日,54歲的趙先生因上火牙疼,外出遊玩時發現路邊種有夾竹桃。
頭皮發麻!上海河道現「粉色入侵者」,一隻藏6000條寄生蟲 - 天天要聞

頭皮發麻!上海河道現「粉色入侵者」,一隻藏6000條寄生蟲

一年中最潮濕的季節又要到了!此時福壽螺也進入了繁殖旺季近日,上海市金山漕涇鎮水庫村的村民志願者在巡查河道時發現水庫中心河的河岸邊出現大量粉紅色的福壽螺卵塊立即上報村委會第三方養護單位趕赴現場進行全面清理金山部分河道現大量福壽螺相關部門加急清理記者來到水庫中心河看到,河道護岸及水生植物上,彷彿開出了一...
《科學》:劉如謙團隊帶來基因編輯新突破!實現完整大片段DNA插入 - 天天要聞

《科學》:劉如謙團隊帶來基因編輯新突破!實現完整大片段DNA插入

基因是生物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它們攜帶了構建和維持生物體所需的所有指令。當基因的特定區域產生突變或缺陷時,則可能導致各種遺傳疾病,如囊性纖維化、鐮狀細胞貧血等。傳統的基因治療通常依賴於病毒載體將正常的基因導入細胞,但這種方法存在諸多局限性,比如潛在的致癌風險、以及基因表達的不可控性。近些年來,CRISP...
防震減災小知識丨遇到火災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防震減災小知識丨遇到火災怎麼辦?

防震減災小知識遇到火災怎麼辦?(1)在室內遇到次生災害怎麼辦火災: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必要時要匍匐前行;設法隔斷火源。毒氣泄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不要慌亂擁擠;待地震停止後再設法轉移。(2)在野外遇到次生災害怎麼辦水災:如果江河湖海漲水,要向高處...
「天宮尼爾菌」!空間站內發現微生物新物種 - 天天要聞

「天宮尼爾菌」!空間站內發現微生物新物種

5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近日,科研人員首次公布了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樣化的生命形式之一,它們體型微小卻分布廣泛。
學者三年田野調查被判AI代筆 論文AI率檢測如何避免「誤傷」 - 天天要聞

學者三年田野調查被判AI代筆 論文AI率檢測如何避免「誤傷」

「論文疑似AI生成率82.54%。」 5月初,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將剛剛完成的研究秀場直播產業的論文,提交至某學術論文檢測平台,得到的結果令他哭笑不得。他發現,系統標紅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們研究團隊耗時3年紮根基層、追蹤多個真實案例寫成的內容。 近期,西南交通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等...
神奇動物在山東⑥丨東方白鸛的田園生活vlog - 天天要聞

神奇動物在山東⑥丨東方白鸛的田園生活vlog

編者按: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又到了候鳥北遷的時節。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達到監測最高數量,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提前100萬億億億億年?科學家最新警告:宇宙終結倒計時已啟動 - 天天要聞

提前100萬億億億億年?科學家最新警告:宇宙終結倒計時已啟動

各位宇宙探索愛好者們,今天我們要聊一個既震撼又充滿詩意的話題——宇宙的終極命運。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壽命」要短得多!一、驚人發現:恆星殘骸正悄然「蒸發」傳統理論認為,中子星和白矮星這類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