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2025年05月13日14:00:26 科學 6217

目前,「雪龍2」號船正在返回國內,此前,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進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

在南極,萬物有靈。最常見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講述一萬年的故事,科考隊員就針對海冰進行了專項研究。

總台央視記者 王楠:這裡是「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今年3月下旬,我們在紐西蘭完成補給後,重新返回南極的羅斯海區域。一路從北向南,隨著溫度變化,我們看到了海面上不同樣態的海冰,當我們抵達南緯75度附近的羅斯海特拉諾瓦灣時,放眼望去只有茫茫冰原。雖然說都是海冰,但是海冰中也包含了不少神奇的「密碼」。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南極羅斯海聯合航次隊員 史久新:秋季航次,我們從北面往南走,能經歷海冰整個形成的過程,這個機會在以前的南極考察中是很難遇到的。這是更早期的了,它像一些絮狀的冰晶,很多的冰晶浮到海面上以後,上面這一部分應該就是脂狀冰。這就是尼羅冰,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少見的。這是那種比較標準的蓮葉冰,形狀有點像新疆的饢。它的邊緣因為互相碰撞,碎了以後會變厚。南極其實是以一年冰為主,北極它是以多年冰為主。

不管南極還是北極,海冰對海洋吸收熱量發揮著重要作用。白色的海冰幾乎能反射所有的太陽光,而有一定透明度的灰色的冰,就意味著陽光能夠穿透海冰。雖然目前南北極的海冰都在減少,但是相比之下,北極海冰對於氣候變化的響應更為明顯。近年來,夏季的北冰洋有將近一半的海域變成了無冰的狀態。

探索之旅 海洋生物等方面成果初現

經過一個多月的南大洋秋季考察作業後,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南極羅斯海聯合航次的隊員們交出了一份初步成果,他們在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方面有不少新發現。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兼首席科學家 何劍鋒:設計的一共是18個優選站位,但是我們整個做下來的話,一共是做了24個站位。分布在三個區域裡面,首先是淺灘區,這邊是冰間湖區,r1斷面是我們傳統的調查斷面。還有底層水的出流區,這也是磷蝦資源非常豐富的區域。這次的考察好於預期。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在南極羅斯海聯合航次中,無論是在海洋化學,還是在生態等方面,隊員們都有不少的新發現。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南極羅斯海聯合航次隊員 馮媛媛:這次來羅斯海,基本上,我們沒有怎麼發現棕囊藻,大部分還是硅藻,生物量是越來越低。我們預計可能用不了多久,可能就會降到甚至檢測不到的水平了。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南極羅斯海聯合航次隊員 楊光:在夏季,我們進行一個水柱的分層拖網,一般在深層水的區域,浮遊動物的量是非常少的。但是在這一次,在深水區域,也就是500米到1000米,或者是比1000米更深的區域,我們獲得了大量的浮遊動物,大量的橈足類,它要在這個水層進行越冬的。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南極羅斯海聯合航次隊員 蘇尼婭.貝思德:小型橈足類沒有足夠的脂肪來越冬,所以它們通常存在於海洋中層。但是我們這次在深層發現了很多小型橈足類以及其他一些物種的幼體,這表明它們可能是被深對流過程帶到深層的。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除了科學層面的發現外,聯合航次在優化完善南極秋季大洋作業流程,為平台裝備後續升級改進,以及豐富作業人員經驗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助理 陳留林:我們不但鍛造了一支具有國際水準的調查隊伍,取得填補空白式的科學成果,豐富了國際科學界對極地科學,尤其是羅斯海的科學認知,我們還是中國極地考察在空間和時間拓展上的一次成功嘗試,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中國極地考察的軟實力和硬實力都在不斷進步。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總台央視記者 王楠: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放大器,極地攸關著全球命運。經過約20天的南極秋季大洋作業後,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南極羅斯海聯合航次的中外科學家們,克服嚴寒、大風、浮冰等不利因素影響,初步交出了一份覆蓋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多學科的答卷,這是我國第一份南極秋季大洋考察的初步成果,這將有利於掌握南極生態系統的稀缺資料,填補相關的現場觀測和實驗空白,為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創造條件。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
一定要這樣嗎? - 天天要聞

一定要這樣嗎?

文/採芹人今天早上五點多我被一隻鳥的慘叫聲驚醒了,我趕緊趴在窗戶上看,是一隻黑色的體型像烏鴉的小鳥(並非烏鴉)。它停在我家陽台外的欄杆上,感覺有人立刻起飛,一下子就飛到了對面的樓頂,仍然扯著沙啞的嗓子「喳,喳,喳」的叫著。唉!這可憐的鳥沒有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目前,「雪龍2」號船正在返回國內,此前,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進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極,萬物有靈。最常見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講述一萬年的故事,科考隊員就針對海冰進行了專項研究。總台央視記者 王楠:這裡是「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今年3月下旬,我們在紐西蘭完成補給後,重新返回南極的羅斯海...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 天天要聞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EBSD基礎知識:EBSD應用-李晶分析。大家好,這裡是中材檢測科普講堂。·1.形變李晶的識別。通過EBSD技術可以確定材料內部的李晶組織,李晶與基體之間存在特定的對稱關係和取向關係。例如在立方晶系金屬中,李晶與基體之間可能存在60°111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研究人員發現,「擴張頭盔蟲(Helmetia expansa)」有行走的腿和蛻皮行為,這改變了人們對其移動性和生長的假設。一個多世紀以來,寒武紀節肢動物擴張頭盔蟲一直是個謎。它於1918年被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杜立特爾·沃爾科特發現,最初被認
剛剛,物理學家實現了「點鉛成金」!0.000001秒 - 天天要聞

剛剛,物理學家實現了「點鉛成金」!0.000001秒

編輯:犀牛 好睏【新智元導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剛剛實現了一項令人震驚的壯舉:將鉛轉化為黃金!這一「點石成金」的過程雖然僅持續約一微秒,且成本高昂,卻讓17世紀鍊金術士的夢想在現代物理學中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