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想過,動物園裡威風凜凜的大老虎,要是哪一天壽終正寢了,它們的屍體能咋處理呢?
是像普通動物一樣埋了,還是另有別的門道?畢竟老虎那可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處理起來肯定不能馬虎。今天咱就來嘮嘮這事兒,揭開動物園老虎屍體處理背後的神秘面紗,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在過去,老虎的骨頭和肉確實被當成了藥材(20世紀90年代前),那時候老虎可遭老罪了,被大量捕殺,數量直接從4000多隻銳減到百來只。
現在國家對老虎保護老上心了,2021年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里東北虎、華南虎全是「一級」,那保護力度,杠杠的。
老虎在動物園裡過得那叫一個舒坦,有專人伺候著,好吃好喝的供著。可老虎也有生老病死啊,等它們去世之後,屍體到底咋整,這就成了好多人心裡的一個謎。接下來,咱就一步一步地瞅瞅,動物園處理老虎屍體都有啥講究。
審批比高考還嚴,老虎屍體處理第一關
動物園裡的老虎那可都是寶貝疙瘩,死了也不能隨便處理。首先得走一套比高考監考還嚴的審批流程。動物園得在老虎咽氣後24小時內向當地林業部門和野生動物保護機構打報告,死亡時間、死因、個體檔案(比如是不是華南虎這種極危品種)都得交代得明明白白。
相關部門就跟法醫查案子似的,得帶著獸醫和專家上門驗屍,排除人為傷害或傳染病可能。要是發現死因可疑?好傢夥,直接立案偵查!
為啥要這麼麻煩呢?這可不是故意刁難動物園。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五條,虎屍屬於「特殊物種資源」,從報備到處理全程錄像,連根虎毛都不能少。
就怕有不法分子搞假死騙局,把虎骨虎皮偷去賣錢。去年瀋陽森林公安就破獲過一起動物園員工偷藏虎牙的案件,那夥計被判了五年!
處理方式花樣多,樣樣都有大講究
等林業部門蓋完章,動物園才能動手處理。常見的招數有三種,咱挨個嘮:
變身標本繼續「活」在展館裡
有些老虎生前顏值高、毛色亮,就會被做成標本。這活兒可不像咱小時候玩的填充玩具,得請省級以上博物館的專業師傅來整。
先得用福爾馬林泡透防腐,再拿鋼絲搭骨架,最後用硅膠重塑肌肉線條,一套流程下來得花小半年。北京動物園2019年給去世的東北虎「大壯」做標本,光眼珠子就換了三對才調出活著時候的凶光。
為科研「捐軀」
老虎屍體對科學家來說就是行走的數據包。像中國林科院的專家們,去年解剖了上海動物園一隻17歲的老虎,發現老年虎普遍有關節鈣化問題,這下全國動物園都給老年虎加上了軟骨素保健品。
最牛的是2018年,東北林業大學通過分析虎骨成分,合成了人工虎骨粉,現在某些中藥用的全是這玩意兒,再不用殺真老虎了!
火化深埋講環保
要是老虎死於傳染病(比如禽流感),或者屍體殘缺不適合做標本,就得走無害化處理。大型動物園都有專用動物焚化爐,溫度必須燒到850℃以上,確保炭疽、狂犬病毒全滅。
瀋陽怪坡虎園2020年火化過一隻死於犬瘟的老虎,骨灰埋園區里還立了碑。要是選擇土葬,得挖5米深坑,先鋪生石灰再撒漂白粉,最後澆混凝土封頂:比核廢料處理得都嚴實!
背後的門道比宮斗劇還精彩,這裡頭學問可大了去了:
2016年河南某動物園私藏虎屍被舉報,園長直接撤職;
2022年修訂的《動物防疫法》規定,違規處理病死動物最高罰100萬;
現在全國動物園聯網,每隻老虎從出生到死亡都有「虎臉識別」檔案,想偷梁換柱?門兒都沒有!
所以說啊,下次逛動物園看見老虎標本,別光顧著拍照,那背後可藏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二十年的血淚史。從差點被殺絕到如今科學化管理,這些大貓用命給咱上了一課:保護不是嘴上喊喊,得落實到每根虎鬚子上!
圖片來自網路侵聯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