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衛星互聯網走向大眾 三年內「中國星鏈」初步完成組網【大咖說】

2025年02月09日06:02:03 科學 1213
2025年衛星互聯網走向大眾 三年內「中國星鏈」初步完成組網【大咖說】 - 天天要聞

對話網翎總經理張海明

作者/ IT時報記者 孫妍

編輯/ 郝俊慧

科技革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席捲而來。

回首2024年,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衛星星座、生物醫藥……諸多科技的螺旋上升,讓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被逐漸滿足,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也正在被重塑。

如今,2025年科技發展的脈絡初現端倪,一系列令人期待的成果有望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變革。

《IT時報》邀請九位學界和產業界大咖,以專業的視角和前瞻性的眼光,共話2025科技新趨勢。

九九歸一,所有科技曙光都指向同一個未來:碳基和硅基共存的世界。

對話者

2025年衛星互聯網走向大眾 三年內「中國星鏈」初步完成組網【大咖說】 - 天天要聞

網翎總經理 張海明

2024年8月6日,千帆星座(G60星鏈計劃)的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18星」成功升空入軌。2024年12月16日,中國星網GW星座的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10星」成功升空入軌。G60和GW的雙雙發射,開啟「中國版星鏈」的里程碑時刻。

2025年,衛星互聯網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關鍵年。正值商業航天十周年之際,我國低軌衛星星座的加速組網,將推動整個產業規模化發展。

民用衛星寬頻何時爆發?《IT時報》記者對話網翎總經理張海明。

《IT時報》:

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是否會迎來規模化發展?

張海明:2025年,衛星發射頻率和部署的數量都會有很大的增長,當低軌衛星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就會帶動整個產業鏈,空間段的衛星火箭發射,地面段的終端和應用都會應運而生。今年是關鍵年,因為衛星發射數量決定整個組網質量,這就為以後的運營打下了基礎。

《IT時報》:

馬斯克的星鏈構建了從衛星製造、發射到應用的產業鏈閉環,國內商業航天是否會加速實現產業鏈閉環?

張海明:產業鏈閉環可以更好地將成本降下來,用商業應用反哺衛星製造與發射。從產業鏈各環節來看,我國已經具備很強的衛星生產製造能力,民營企業也加入火箭發射中,火箭技術日趨成熟。這個鏈條里離用戶最近的是終端,終端又便宜又好用才能普及,整個產業才能實現落地。

商業航天爆發的基礎是把價格打下來,才能讓衛星從小眾市場走向大眾市場。

《IT時報》:

「中國版星鏈」的競爭非常激烈,對國內低軌衛星企業來說,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張海明:低軌衛星的壽命一般在5年左右,對於低軌衛星企業來說,最大的考驗是如何讓發上去的衛星儘快發揮作用。馬斯克的星鏈為了讓用戶先用起來,一開始就補貼終端,將個人用戶終端價格降到幾百美元左右,相當於一部正常智能手機的價位。只有在低價格的前提下,市場規模才會起來。

「中國版星鏈」的競爭,也要靠終端來推動,而網翎的思路就是設計和推出小巧輕便、價格低廉的衛星終端,當然這要依靠全產業鏈一起努力才能達成。

《IT時報》:

2025年,哪些衛星通信應用場景會先迎來爆發?

張海明:一直以來,應急通信是衛星通信的主要應用場景,2025年,它仍舊是佔比非常大的衛星應用。

目前,使用高軌衛星實現了手機直連衛星通話,但它僅限於窄帶通信;而低軌衛星能提供數據、視頻的傳輸,相當於寬頻,網速能達到地面移動通信水平,在很多場景包括無人機巡檢等場景中會被廣泛應用。

《IT時報》:

消費級衛星上網業務的資費是否會進一步降低,以覆蓋牧區、海洋等信號盲區?

張海明:衛星流量資費會不斷下降,其中低軌衛星組網的速度是主要推動因素。

馬斯克的星鏈大概花了三四年時間組網成功,我認為國內的低軌衛星星座能在三年內完成初步組網。屆時,全球的信號盲區會被大幅度消除。

《IT時報》:

三大運營商都在布局衛星互聯網,2025年,商業航天企業是否會與三大運營商聯合探索星地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張海明:地面通信運營商和商業航天企業趨於融合,正在認真探討星地融合的標準,有了標準,就能快速推動應用,而這一融合的意義也是把價格降下來。

國外也有這種合作模式,比如通過衛星把通信基站放到低軌道上,不用做任何手機終端的改動,就可以達到無縫隙的覆蓋。地面運營商有用戶,有頻率資源,擴展了低軌衛星產業的應用,當然還要解決對頻率兼容和潛在的信號干擾問題。而衛星通信填補了地面運營商網路覆蓋盲點、應急通信等需求,雙方的融合勢不可擋。

《IT時報》:

一些衛星互聯網正在海外展開試運營業務,全球範圍的商業航天競賽是否會更激烈?

張海明:衛星通信的特點就是全球化,出海是必須要走的路。出海的路並不好走,因為會直面馬斯剋星鏈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如果比衛星數量,我國起步較晚,公開消息我國將有約2.5萬顆衛星級別的星座,包括千帆星座和中國星網GW星座計劃,而馬斯剋星鏈已累計發射7000多顆衛星。如果捲起價格戰,就要做到衛星流量和終端都有價格競爭力。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採訪對象 豆包AI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E N D

請加「星標」不錯過我們

2025年衛星互聯網走向大眾 三年內「中國星鏈」初步完成組網【大咖說】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聞早點|美滯留宇航員今日返回 - 天天要聞

新聞早點|美滯留宇航員今日返回

「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3月17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提振消費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比如針對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痛點問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專門就「保障休息休假權益」提出了相關的舉措,通過強化執行監督來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明確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同時鼓勵...
新民僑梁 | 泰國歷史性突破!成功培育出大象幹細胞 - 天天要聞

新民僑梁 | 泰國歷史性突破!成功培育出大象幹細胞

泰國近日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成功培育出大象幹細胞。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將為治療致命性的大象皰疹病毒(EEHV)帶來新希望。泰國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副教授、獸醫學博士素帕佩·西披汶透露,團隊已用幹細胞為患病的大象提供治療,它們的健康狀況在治療後均明顯改善。據研究團隊介紹,大象幹細胞是通過採集剛分娩母象的胎盤來制...
澳心衰患者靠「鈦心」度過百日 - 天天要聞

澳心衰患者靠「鈦心」度過百日

來源:雲南網原標題:澳心衰患者靠「鈦心」度過百日鈦制心臟裝置BiVACOR。 圖片來源:BiVACOR公司據《自然》網站報道,一名澳大利亞男子在等待人類捐贈心臟移植手術前,依靠一款鈦制心臟裝置BiVACOR度過了100個日夜。
饒毅卸任!首都醫科大學,迎來院士校長! - 天天要聞

饒毅卸任!首都醫科大學,迎來院士校長!

據《大連日報》今日(3月17日)報道,東北首家國家卒中學院分院在大連理工大學掛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吉訓明等人出席了揭牌儀式。該信息表明,吉訓明已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截圖來源:大連市人民政府2019年6月,國際知名生物學家饒毅出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公開資料顯示,饒毅教授現年63歲,任職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