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的創意融合舞蹈《秧BOT》火了!其中16名「演員」引起廣泛關注——
蛇年春晚,一場由張藝謀導演,由杭州宇樹科技和新疆藝術學院共同表演的創意融合舞蹈《秧BOT》令人眼前一亮。舞台大幕拉開,16個來自杭州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宇樹H1「福兮」,身著花襖、手持花絹,踏著節奏明快的舞步,與真人舞蹈演員一同上演了「AI機器秧歌」。
不少觀眾感到好奇:除了扭秧歌,人形機器人還能幹啥?對此,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接受央視總台記者採訪時介紹,人工智慧驅動的人形機器人能在多種場景中執行任務,長期來看,可以理解為所有事情都能由人形機器人來做。
■登上蛇年春晚舞台的人形機器人宇樹H1「福兮」。新華社發
「福兮」能完成真人難做到的高難度動作
在蛇年春晚的表演中,伴隨著喜慶的秧歌調和富有律動的鑼鼓點,機器人方陣便由長方形的緊湊隊形快速向整個舞台展開,其間機器人動作整齊劃一,令人直呼「訓練有素」。
據悉,依靠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導航、多智能體協同規劃、先進組網方案等技術,宇樹H1不僅能夠在舞台上確保精準定位和穩定連接,讓動作和隊形實現「複製、粘貼」的效果,同時強大的集群協同控制系統讓它們能及時隨舞台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除了腳下隊列的整齊劃一,「手上功夫」的靈巧多變更是這次機器人演出的一大亮點。扭胯、挑簾、甩手、擺臂、轉手絹,形式豐富而活潑靈動的扭秧歌動作被機器人演繹得活靈活現,而這一切少不了一項「秘密武器」——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的幫助。
■蛇年春晚節目《秧BOT》表演者及工作人員合影。新華社發
作為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電驅人形機器人,宇樹H1的最大關節扭矩能達到360 N·m,這幫助它完成許多真人表演者都難以實現的高難度動作。同時,宇樹H1還配備了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就像長了許多雙眼睛,能將周圍環境看得一清二楚,這為其完成如「轉手絹」「丟手絹」等「技術活」提供了強大的適應性和穩定性。
如此精彩的「人機共舞」,在春晚舞台上並非首次。此前,同樣來自杭州宇樹科技的機器牛「犇犇」就曾登上2021年牛年春晚與表演者共舞,當時便憑藉可愛的外形和靈活的動作引發人們關注。而此次登台的「福兮」機器人,自2023年亮相以來,也有在張藝謀導演的舞台劇《澳門2049》的表演經歷。隨著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創新突破,越來越多科技與文化藝術的跨界融合正在「閃亮登場」。
國內多款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廠打工」
此前,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接受央視總台記者採訪時介紹,人工智慧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更加智能,能夠在多種場景中執行任務。
不僅可以跳舞,國內多款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入工廠實訓。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進入量產元年。
此前,工信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介紹,傳統機器人基本上是按照人編寫的程序完成特定任務,具有專屬性,也就是說一種機器人只能幹一件事情。而人工智慧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更加智能,能夠在多種場景中執行任務,極大地提高了通用性。
具體來說,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人形機器人更準確地理解人類語言,聽懂人的指令,識別環境信息,並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和行動。
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譚旻表示,此輪人工智慧的發展意味著,大家在想像中或者科幻電影中看到的真正智能化的機器人,實現的可能性不再遠在未來,而是近在眼前。
有機構表示,2025年,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量產元年,商業化落地可期。
早在2024年初,國內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經開始在新能源汽車工廠中實訓。一年來,越來越多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
此前,優必選CEO周劍曾公開表示,工業製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機器人的三大應用場景。其中,家庭和商業場景具有更複雜的環境和更多元的人機交互需求,使得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尚有不確定性,但在工業製造領域已具備較好的商業化基礎,智能製造將成為人形機器人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工業人形機器人在3年內有望大規模放量。
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處於全球第一梯隊
在蛇年春晚的表演中,我國人形機器人秀了一把實力。表演中人形機器人的所有19個關節都要進行大幅度的運動,檢驗了機器人的可靠性。AI軟體精細捕捉舞蹈演員在鏡頭前的動作,形成指令代碼,再由工程師進行精細調整,大模型讓機器人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人形機器人可以做出一些精細的動作。來源:央視新聞
宇樹科技工程師張陽光介紹,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中國目前已處於全球第一梯隊,無論是機器人動作的複雜度還是整體協調性都展現出領先水平。
王興興認為,硬體方面,中國在生產製造、迭代速度、成本等多方面都更具優勢。軟體方面,就人工智慧技術本身來說,我們的差距並不大,但在算力晶元和AI人才儲備方面需要補齊。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DeepSeek震動全球AI圈。專家介紹,DeepSeek最大的優勢在於演算法的改進和優化,其新模型DeepSeek-R1以十分之一的成本達到了GPT-o1級別的表現。DeepSeek的亮眼表現,展示出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也將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助力。
專家
它專干險活、累活
不會搶人類飯碗
不過,一些人擔心,人形機器人是否會搶走人類的工作機會?對此,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譚旻表示,這個問題很簡單。「人形機器人不是搶人類工作,而是代替人類去做人類不想做的那些危險、枯燥、辛苦的工作。而生產力革命也將催生大量前所未見的工作機會,讓更多人可以從事更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來源:新華社、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