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資源特別是稀有資源的價值在顯著上升,而在我們的印象中,石油、煤炭以及稀土資源都是珍貴資源。
但是你知道嗎?要說我國最珍貴的資源,以上都不是第一位,而是北方最常見的黃土層。為什麼看似普通的黃土層會成為如此珍貴的存在?黃土層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黃土層是什麼?
黃土層顧名思義,指的就是黃色的粉土形成的沉積物,世界範圍內,有很多地方都有黃土層,它們主要集中在陸地北面的那些乾旱或者比較乾旱的地區。
那麼多黃土到底是哪裡來的才能形成土層呢?
這就是時間的神秘力量,在數百萬年前,風將含有石英和雲母等礦物顆粒在內的風積物質,從那些沙漠或者是乾旱地區吹到了特定的地區,並且在地形的影響下逐漸的堆積,慢慢的就形成了厚厚的黃土層。
在我國,黃土層主要分布在以秦嶺、泰山、昆崙山為界限的北部地區,比如我國的甘肅省、陝西省等北方省份,特別是黃河流域一帶,都是黃土層的主要堆積區。
其中黃土高原不但是我國,更是世界範圍內最大的,也是最典型的黃土層覆蓋區,它的面積達到了64萬平方公里,厚度從50米到200米不等,最深的地方達到了300米以上。
黃土層到底多重要
如果有機會,我們能夠站在厚厚的黃土層面前,相信大家一定會感受到土地的厚重和親切,但是如果告訴你,這樣的「普通」土層,竟可以超越石油和稀土等珍稀資源的地位,成為最珍貴的資源,你會相信嗎?黃土層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我們要了解黃土層的成分。黃土層的形成需要時間的磨練,它的珍貴之處就在它是含有碎屑狀礦物的土質,時間的力量賦予了這些土層中含有包括石英、方解石等碳酸鹽礦物質在內。
這些碳酸礦物質又讓黃土層形成了特殊的土層特點,就像我們站在黃土層面前,感覺就是摸到麵粉的感覺一樣,黃土層具備土質疏鬆、滲水性強、以及附著能力弱的土質特點。
可別小看這種土層特質,它們對農業發展來說,簡直是農業賴以生存的關鍵,是黃土層所在地區能夠成為各種農作物,比如小麥、玉米以及蘋果、梨生長繁盛的搖錢樹!
黃土層中包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比如鉀,鈣,鈉等,在這種黃土層中種植農作物,根本不需要額外施加對環境有影響的肥料,農作物直接就能從土壤中獲得所需的礦物質,從而實現茁壯的成長和大豐收。
黃土的生態社會意義
因為黃土層的滲水性高,所以即使在降水較少的乾旱氣候中,黃土層也能將之前保留的水分儲存,並在農作物需要的時機施加給農作物,讓農作物獲得足夠的成長。
也就是下雨的時候,土層會充分吸收雨水,並將它們儲存在土層中,等到農作物需要水分的時候再出現。
和南方的很多土地需要休耕養肥不同,在黃土層種植農作物不需要有休整期,可以全年都種植。特別是玉米、小麥這些農作物因為耐得住乾旱條件,所以是黃土層種植農作物的絕佳選擇。
雖然我們以為黃土的粉末特質會不容易管理,形成風沙,但是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這種粉末特質反而會削弱無雨時節天空中太陽的照射,從而保護當地的農作物或者其他植物的生長。
黃土之所以可以成為最珍貴的資源,黃土可以使用的地方極其廣泛,比如在陶器、中醫等方面都有相關的研究,特別是在研究古氣候和古文明方面,黃土層更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珍貴資源。
通過研究黃土層,我們可以揭示從古至今生物演化和氣候變化的規律,甚至可以預測未來氣候的變化和生物的演化。而站在文明的角度,黃土層是深植在我們中國人心中的一種文化傳統,比如有著大量黃土層的黃土高原就是我國文明發源的起源地之一。
在黃土土地上,我們不但培育了農作物,我們甚至還在這裡挖掘窯洞,形成可以矗立數百年的房屋,形成黃土文化和文明。
黃土層成為珍稀資源
雖然我們都知道,石油稀土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但是它們畢竟在如今的時代是有替代品的,比如石油資源的減少讓新能源開始崛起,但是如果黃土沒有了,我們還能找到什麼替代品嗎?
在我國,我們生活的最基礎可以說是建立在黃土層之上的,如果黃土層不再存在,我們靠什麼吃飯?靠什麼生活?所以黃土資源成為超過石油、稀土等珍稀資源成為最珍貴資源是合理的。
曾經,我們沒有意識到黃土層的重要性,黃土層是不可人造的,它需要千萬年的歲月的積累。於是我們對黃土層進行過度開墾,對黃土土地上的樹木植物亂砍濫伐,各種破壞土地的行為讓黃土層遭受到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
黃土層的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是及其嚴重的,它不僅讓黃土層原本的肥力下降甚至消失,更是讓土地資源遭受破壞,於是土地之上的農作物的產量越來越低,當地的極端氣候越來越多,我們人類也自食了惡果。
保護黃土國家在行動
黃土資源的意義是重大且深遠的,它不僅僅是經濟價值,更是關係著社會和生態的穩定和安全,更是對我國的文化傳承和文明的認同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國採取了多種措施來保護黃土層。
比如我們通過政策的確立和具體的行動,通過植樹種草和退耕還林還草來恢復黃土層上的植被,從而減少黃土的水土流失。
另外,我國還在需要建立的地區修建梯田和修擋土壩,來固定當地的黃土層,從而實現對黃土層的保護。
隨著經濟的發展的社會的進步,為了保護黃土,國家對黃土地的利用和規劃也越來越合理化,不但發展區域的經濟,更是和環境相結合,實現經濟轉型的同時也實現綠色的發展,比如以生態旅遊、生態農業,取代曾經破壞黃土的傳統農業和傳統旅遊方式,形成經濟的發展和黃土地的保護共生的雙贏局面。
當然我們也會藉助科技的力量,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的手段幫助當地精確掌握黃土地的變化,並實現黃土資源配置的優化。
這些措施的執行也獲得了相應的收穫,這些年來被破壞的黃土層逐漸得到了保護,黃土惡化和消失的趨勢也取得了初步的遏制,我們和黃土資源實現了和諧共生。
黃土層是老天贈送給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特別是我國擁有如此廣泛分布的黃土資源,黃土本身和它背後的深刻長遠利益值得我們萬分珍惜,這甚至是關係到子孫後代的福祉。
對我們來說,雖然這些年來黃土得到了保護,但是這才是戰役的開始,我們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這珍貴的黃土層資源。你有親自見過黃土層嗎?你認為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保護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