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Guard地球衛士日報: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11月30日01:21:46 科學 9254

Earth Guard地球衛士日報: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 - 天天要聞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作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四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經濟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關於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強化系統觀念、加強統籌協調、狠抓工作落實,紮實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進展。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成效顯著

  (一)非化石能源加快發展。截至2024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已達12.06億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實現向國際社會承諾的裝機容量目標;水電、核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底分別增長了5819萬千瓦、819萬千瓦。從2020年到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由15.9%提升至17.9%。

  (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持續深化。「十四五」以來,完成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超7億千瓦。與2020年相比,2023年全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了1.6個百分點,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提高了約15個百分點。2023年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3克標準煤/千瓦時。

  (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穩步推進。跨省跨區電力資源配置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國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到3億千瓦,比2020年底提高4000萬千瓦。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23年底,具備靈活調節能力的火電裝機容量近7億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抽水蓄能裝機容量5439萬千瓦,新型儲能規模達到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2小時。

  二、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全面推進

  (一)節能管理能力持續提升。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實施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加強綠證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嚴把新上項目准入關口,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初步測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後,「十四五」前三年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約7.3%。

  (二)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深入推進。實施重點行業和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十四五」前三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6.5%、完成城鎮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超3億平方米。推進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2023年全國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與2020年相比下降約3%,截至2023年底,90%縣級及以上機關單位建成節約型機關。

  (三)加力實施新一輪節能降碳行動。今年5月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分領域、分行業細化分解「十四五」後兩年目標任務,部署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十大行動。實施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電解鋁、數據中心等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推進煤電低碳化改造和建設。

  三、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進展順利

  (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引導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推動電解鋁、水泥等行業落後產能基本出清。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8%,較2020年增加0.7個百分點。

  (二)綠色製造體系持續完善。充分發揮綠色製造標杆示範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國家層面累計培育綠色工廠近510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超600家。大力推行產品綠色設計,累計遴選451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推廣綠色產品約3.5萬種。

  (三)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基礎能力不斷夯實。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更新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杆水平和基準水平,更新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組織建設重點裝備製造業、重點原材料行業等「雙碳」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建設重點產品碳足跡基礎資料庫。

  四、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穩步推進

  (一)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化。大力推廣綠色建造方式,2023年新開工的保障房中應用裝配式建築的比例已達到80%。積極應用綠色低碳建材,建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制度,完善產品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目前綠色建材認證企業超過4000家、認證產品突破10000個。推行綠色低碳設計理念,全國9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成效顯著,氣候韌性有效增強。

  (二)建築能效水平不斷提升。實施建築領域節能降碳行動,進一步提升建築節能標準,推動既有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優化新建建築節能降碳設計,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築。2023年全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築面積約20.7億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築面積的94%。截至2023年底,節能建築占城市既有建築面積比例超過64%,累計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超過4370萬平方米。

  (三)建築用能結構持續優化。積極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209億元,帶動地方各類投入超過4000億元,有力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2023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近80%。持續提高建築終端電氣化水平,推廣太陽能熱水器、電炊事等。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取得實效

  (一)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九年穩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是2020年底的近5倍。據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今年8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53.9%,連續兩個月突破50%。截至2023年底,在城市公交車中,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天然氣車、氫能源車佔比分別達到69.4%、11.1%、10.8%、0.7%;全國鐵路電氣化比例達到73.8%。

  (二)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公轉鐵」「公轉水」成效顯著。今年1—8月,全國鐵路累計完成貨運量33.8億噸,同比增長1.7%;今年1—7月,水路累計完成貨運量54.9億噸,同比增長5.4%。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1018萬標箱,同比增長15.9%。組織109個城市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截至2023年底,共有55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06條。

  (三)綠色交通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網路加快構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累計建成充電樁1060.4萬台,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累計建成充電樁2.72萬台,基本實現服務區全覆蓋。綠色公路建設加快實施,目前高速公路廢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六、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步伐加快

  (一)廢棄物回收管理體系不斷健全。持續推進工業、農業、社會源回收管理體系建設。今年1—8月,全國新增5900餘個智能化社區廢舊物資回收設施。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中,注重加強回收循環利用,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今年1—8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42.4%。

  (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穩步提升。強化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加快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引導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規範化,推進汽車零部件等再製造。2023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8%,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8%,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廢鋼鐵、廢紙回收利用量分別達到2.6億噸、6750萬噸,為生產環節提供原料佔比分別約21%、70%。

  (三)支持政策和保障機制持續完善。實施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政策,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強化用地保障,指導各地將循環經濟發展用地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加強標準引領,組織開展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

  七、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不斷深化

  (一)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機制持續完善。出台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推進綠色技術成果轉化。建設「雙碳」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有關專項中持續強化低碳零碳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強化人才培養,目前全國共設有31個「雙碳」相關一級學科、38個「雙碳」相關本科專業。

  (二)強化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組織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公布首批47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項目清單,正式啟動第二批示範項目申報工作。發布《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建立「十四五」能源科技規劃實施監測項目庫,第一批入庫項目超過700項。

  八、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有序推進

  (一)生態系統固碳作用持續鞏固。堅持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優化各類空間布局。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審查監管和保護成效評估,持續推進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著力穩定現有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岩溶等固碳作用。據測算,目前我國林草年碳匯量超過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居世界首位。

  (二)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穩步提升。大力實施「三北」等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統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防沙治沙和濕地保護修復,整體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我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森林蓄積量約195億立方米,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

  (三)生態系統碳匯基礎不斷夯實。建立健全林草碳匯計量監測評估體系,積極推進海洋碳匯標準體系建設。《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推動生態保護補償工作進入法治化新階段。不斷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入開展碳匯能力和潛力調查研究。以鞏固提升林草碳匯能力為目標,在18個市(縣)和21個國有林場開展森林碳匯試點。

  九、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成效積極

  (一)宣傳教育培訓持續深化。利用全國生態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深化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大力推進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資源環境國情教育。加強領導幹部教育培訓,出版《碳達峰碳中和幹部讀本》等,舉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專題研討班。

  (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國家節水行動紮實推進,累計遴選發布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推廣目錄四批194項,2023年全國人均綜合用水量為419立方米、同比下降1.4%。反食品浪費工作深入開展,將反食品浪費納入各類文明創建、村規民約等,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生活垃圾分類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9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9%。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深入推進。

  十、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有序實施

  31個省(區、市)都結合本地區資源環境稟賦、產業布局、發展階段等,出台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科學合理確定有序達峰目標,紮實推進本地區綠色低碳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確定首批35個試點城市和園區,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為全國提供了一批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此外,今年以來實施的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正在加快釋放政策效能,有力拉動了投資增長、釋放了消費潛力,今年1—8月,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8%,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64.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5%。這項政策也是推進「雙碳」工作的有力舉措,有效促進先進節能高效設備推廣應用,使更多綠色低碳高質量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將推動全社會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降低。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經濟思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履行「雙碳」有關協調職責,堅持以我為主、保持戰略定力,會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Earth Guard地球衛士日報: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 - 天天要聞

  earth guard地球衛士環保基金會積極響應國家碳中和政策

  earth guard地球衛士環保基金會當前也積极參与並推動碳達峰十大行動,作為一家致力於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投資平台,earth guard地球衛士環保基金會始終積極響應國家碳中和戰略,充分發揮其在綠色投資與環保領域的作用。基金會通過實施與促進多項綠色項目,推動清潔能源發展與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促進社會各界加大碳中和行動的力度。同時,earth guard也積极參与與政府部門、企業合作,共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基金會將繼續盡心盡責,履行環保責任,為中國乃至全球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推動綠色低碳事業向前發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小老虎爪印日曆走紅網路!多家動物園推動物「簽名」文創​ - 天天要聞

小老虎爪印日曆走紅網路!多家動物園推動物「簽名」文創​

近日,印有小老虎爪印的日曆在社交媒體上走紅,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有網友表示,「好想要,哪裡可以買?」「這要是虎年,肯定是爆款!」「小老虎也要被迫營業了」。小老虎爪印掛曆「我非常喜歡這款日曆,主要是因為它既有實用性又有紀念意義。老虎爪印的設
長影80年:流進血液的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長影80年:流進血液的紅色基因

2025年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建廠80周年。 長影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更是中國電影的一面紅色旗幟。作為新中國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時代賦予了它太多的責任與標籤,它也收穫了無數的榮譽和掌聲。在國家的不斷改革發展進程中,它經歷了從榮光到低谷的疼痛,也經歷了鳳凰涅槃一般的重生。 在長影正門的廠史大道上,22塊大事記銅板在...
珠海近岸多地水色異常 專家:形成原因有多方面 - 天天要聞

珠海近岸多地水色異常 專家:形成原因有多方面

近日,廣東省的多個沿海城市的海邊出現了大量「球形棕囊藻」。同時引發赤潮,相關部門提醒市民近期應減少親水活動。 2024年12 月底起,珠海市海域相繼發現水色異常現象,經巡查發現,珠海近岸多....
飛行在「薩福諾沃」博物館上空 - 天天要聞

飛行在「薩福諾沃」博物館上空

薩福諾沃(Сафо́ново)是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薩福諾夫斯基區的行政中心。這座小鎮位於沃佩茨河畔,距離州行政中心斯摩棱斯克東北約102公里(63英里)。人口也不過不到五萬人口。城雖然不大,但是這裡....
首個公開發表的SAR圖像目標識別基礎模型! - 天天要聞

首個公開發表的SAR圖像目標識別基礎模型!

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作為一種基於電磁波的主動探測技術,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對地觀測能力,已發展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對地觀測工具,在軍民很多領域均有著重要的應用。
科大訊飛申請註冊多枚大模型商標 - 天天要聞

科大訊飛申請註冊多枚大模型商標

每經AI快訊,天眼查知識產權信息顯示,近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註冊多枚「煙火大模型」「火炬大模型」「星光大模型」商標,國際分類為科學儀器、網站服務、教育娛樂等,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等待實質審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劉慶峰,註冊資本約23.1億元人民幣,由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