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就點進來的老爺
請大家先跟我一起
做一下下面幾個動作——
首先
用舌頭舔一舔門牙
感受一下門牙的內側
是不是個小鏟子的形狀
然後
觀察一下眼睛
注意看內眼角的位置
是不是有一小塊耷拉下來的皮
再然後
掏一掏自己的耳屎
看看是不是乾乾的
最後
對著鏡子照照屁股
看看有沒有一塊灰藍色胎記
如果以上的問題
你的答案都是「是」
那麼恭喜你
咱中國人的特色身體BUFF
你全都擁有!
1-門牙是個「鏟子」
相關考古研究發現
元謀人(就是歷史書上那個)的牙齒
就已經是「小鏟子」了
這是因為
從很久以前的老祖宗開始
體內的「EDAR基因」
就變異成了「EDARV370A」型
就是這個變異的基因
讓門牙長出了稜角
變成了小鏟子
絕大多數中國人
門牙都是鏟子形狀的
在日、韓等國
類似的情況也比較普遍
但在歐美大部分國家
「鏟子」門牙就非常罕見了
但是有個例外
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也有類似的門牙
向前追溯
印第安人是從東北亞
遷入美洲大陸的
跟咱們確實有一些淵源
2-乾乾的耳屎
去國外上學的老爺
應該都注意到了
很多國家都買不到掏耳勺
很多老外從小到大
完全沒見過這東西
這是因為
大部分的歐洲人
都是油乎乎的「油耳屎」
需要用棉簽來掏
而我們基本都是「干耳屎」
掏耳勺就非常合適
出現這樣的差異
也是基因不一樣導致的
體內的「ABCC11」這個基因
發生突變後
會讓耵聹腺分泌的「油」變少
耳道里就比較清爽
相關研究發現
這個基因的突變
主要發生在亞洲人群中
其它地區發生比例很低
這個變化發生後
還帶來了另一個「巨大的好處」
體味變小!
沒有這個變化的歐美人、非洲人
身上的體味就比較上頭
3-眼角耷拉的一塊皮
這塊皮
學名「內眥贅皮」,俗稱「蒙古褶」
也是個亞洲人常見特徵
有超過50%的亞洲人都有
另外
北方人出現的概率
要比南方人高一些
這種情況
大部分都是先天遺傳帶來的
一般沒啥大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
有時還會慢慢減輕
很多人的「內雙」眼皮
可能就是被「內眥贅皮」繃住
「雙」變「內雙」了
但這個特徵的存在
也帶來了一個好處
那就是讓我們擁有了
漂亮的「中式丹鳳眼」
4-屁股上的胎記
在新生兒屁股上
這塊斑會更加明顯
一般是灰藍色的
有些民間傳說
說這塊斑是小孩不聽話
投胎的時候被打青了屁股
這塊斑的學名是「蒙古斑」
是先天性的良性斑
在黃種人里比較普遍
其他人種就不咋能見到了
除了屁股
像後背、胸前、上肢等等位置
有時候也會出現
大部分人的這塊斑
一般4、5歲前就會消退
也有少數人直到成年後
也依然保留這塊藍色的痕迹
以上
就是今天要分享的4個
中國人特色BUFF
最後
再給大家留個小問題——
據說
很多中國人還有個「特殊標記」
左手食指有道疤
知道這是啥回事兒的老爺
筆給你
我們評論區不見不散~
博士一分鐘,姿勢漲不停
我是好奇博士
很高興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