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賦能女科學家?大灣區科學論壇上,她們建議→

2024年11月18日02:42:05 科學 1354

「在我們出海的團隊里,從首席專家、骨幹學者,到青年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其中都有女性的身影。」

在11月17日舉行的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女科學家分論壇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廣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唐丹玲自豪地說道。

如何賦能女科學家?大灣區科學論壇上,她們建議→ - 天天要聞

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女科學家分論壇。

為分享前沿科技成果和個人成長曆程,優化女科學家科技創新環境,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女科學家分論壇邀請9位女性科技工作者進行主旨報告與圓桌討論,圍繞如何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大灣區科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對女科技工作者的賦能等話題展開探討。

「最強大腦」「乘風破浪」

她力量」助力前沿創新

人工智慧演算法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為什麼近幾年迎來了爆發性的成果?算力的提升是一個重要推手。」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分享了人工智慧與超級計算大數據融合發展的前景與機遇。

她指出,人工智慧技術憑藉對複雜高維空間的快速處理能力,極大縮短了計算的時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但它在用於科學計算的時候,精度依然不夠高。」盧宇彤表示,科研工作者正在把超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融合,搭建科研平台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除了「超級大腦」,「她力量」在深海同樣得到彰顯。

深海油氣資源怎樣精準探測開發,海底滑坡、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如何及時監控?女科學家分論壇主旨報告環節,唐丹玲分享了團隊最新開展的海洋重力儀研發進展。

「由於衛星數據無法對水下情況進行探測,水下導航常常依賴水面測量數據進行修訂。一旦海洋環境發生變化,數據準確性就會受到影響,甚至誘發危險。」唐丹玲介紹,為了提升深海探測的準確性,她和團隊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發新型的海洋重力儀,依據重力分布特徵和變化規律,探究深海構造。

從事海洋生態環境衛星遙感等研究數十年,唐丹玲深知海洋科考任務條件艱苦,可這幾年她發現,身邊的女性科學家身影逐漸多了起來。「我的團隊里有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都是女性,是實驗室里女性比例最高的科研團隊。」她鼓勵年輕女性科學家,要將個人研究興趣與國家、區域發展需求結合起來,勇敢邁出第一步,實現個人的夢想。

如何賦能女科學家?大灣區科學論壇上,她們建議→ - 天天要聞

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女科學家分論壇。

破解「女科學家去哪了」

呼籲更多政策資金支持

「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佔比與男性基本一致,但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佔比中,女性只佔6%。」主旨演講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提到的一組數據引發了不少在場女性科學家的討論。

「女科學家去了哪裡?」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博士生導師趙靜表示,女性科研工作者在本職工作外往往還承擔著照顧家庭、養育子女等責任。「在人才成長與考核的周期里,應當給予女科學家,尤其是青年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時間。」她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生物安全基礎科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楊青表示,男女之間在智力與科研素養上並不存在差異,除了要鼓勵女性科研工作者積极參与社會活動,敢於突破創新之外,友好的外部環境同樣重要。

對此,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燕結合個人求學與工作經歷建議,可以為女性科學家提供資金、政策等支持,進一步拓寬女性在前沿科技創新領域的機會和空間。

采寫:南方+記者 陳子陽

攝影:南方+記者 許舒智

【作者】 陳子陽;許舒智

大灣區科學論壇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四年內美國能把宇航員送上火星嗎? - 天天要聞

四年內美國能把宇航員送上火星嗎?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編者的話: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在就職演講中聲稱要在任期內實現「星條旗飄揚在火星上」,引起各大媒體的好奇——有美媒認為,特朗普的目標並非沒有成真的可能,或許能促進美國航天的重大進步。也有媒體質疑,當前美國困難重重的「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尚沒有實現,如何能在短短4年內實現載人登...
壞消息:研究發現上班會讓人發臭,就像炒蔥,好消息:馬上放假啦! - 天天要聞

壞消息:研究發現上班會讓人發臭,就像炒蔥,好消息:馬上放假啦!

撰文 | Ziv審校 | 劉六七手頭的任務堆成山,截止日期卻馬上就要到了;跟甲方周旋八百六十個回合才能確定一個方案;每天有各種填不完的表格、寫不完的彙報……上班帶來的壓力可太多了,難免會染上「班味兒」,但是「班味兒」具體是什麼?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感受到壓力時散發的氣味,很像炒蔥。每個人的身體都會散發不同的...
祁連山的一場雪 - 天天要聞

祁連山的一場雪

祁連山腳下,踏雪而歸的氂牛隊(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冬季的河西走廊像一條靜止的銀河,城鎮,村莊,農田,公路,鐵路,長城……鑲嵌在河面上。我們驅車從甘肅武威到肅南,然後再從肅南翻越祁連山到青海。農耕與游牧在河西走廊交匯,田地與畜群不時出現在眼前。村莊散落在道路兩側,土坯壘成的院牆高過屋頂。墳地零...
DNA正式確認:是她! - 天天要聞

DNA正式確認:是她!

「沒想到第二次來湖州是為自己找到了家!」1月18日上午67歲的果女士在浙江湖州織里鎮見到了多年來翹首以盼的親兄妹這場跨越千里的重逢遲來67年的擁抱無不訴說著果女士尋親的艱辛千言萬語都在瞬間化作淚水掉落視頻截圖2024年12月27日同樣是在湖州織里鎮離開家鄉66載的吳女士在德清警方的幫助下與自己的親人團聚當時陪伴在旁...
哈工深團隊提出多模態智能體Optimus-1,在MineCraft長序列任務表現接近人類水平 - 天天要聞

哈工深團隊提出多模態智能體Optimus-1,在MineCraft長序列任務表現接近人類水平

構造一個能像人類一樣推理、規劃、反思、並執行各種複雜任務的智能體一直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長久願景。近年來多模態大模型的發展為智能體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契機。但是,現有的智能體在開放世界中執行複雜任務的能力與人類仍有較大差距。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聶禮強團隊,受到人類大腦及認知科學相關理論研究的啟發,即「...
上天 入地 下海 我國找礦成果何以「井噴」? - 天天要聞

上天 入地 下海 我國找礦成果何以「井噴」?

「油」多「鈾」好!從世界級銅資源基地到世界級鋰成礦帶,從鋯鉿資源改變全部依賴進口到改變鈮資源「受制於人」局面……進入2025年,我國發布一系列重大找礦成果。 重大找礦成果為何不斷湧現?21....
「科普之光——《科普法》開啟新篇章」網路直播活動舉辦 - 天天要聞

「科普之光——《科普法》開啟新篇章」網路直播活動舉辦

1月21日,「科普之光——《科普法》開啟新篇章」網路直播活動在京舉辦。科普中國、中國科協之聲、「學習強國」學習平台、學校共青團視頻號、中國科技網、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網等多個主流媒體及網路平台進行同步線上直播。 本次活動通過「點亮、啟迪、齊飛、匯聚」四個篇章,宣傳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
完全放棄棒狀硅,協鑫科技all in顆粒硅的底氣何在? - 天天要聞

完全放棄棒狀硅,協鑫科技all in顆粒硅的底氣何在?

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協鑫科技的顆粒硅成本再降,比棒狀硅低了15%-20%。1月21日晚,協鑫科技(03800.HK)發布顆粒硅業務最新進展相關公告,該公司稱去年四季度顆粒硅現金成本創造行業新低。公告顯示,2024年四季度,協鑫科技顆粒硅產量7.09萬噸,銷量7.46萬噸,含研發費用現金成本28.17元/公斤,較三季度的33.18元/公斤降低1...
「換道超車」!珠海企業在晶元關鍵技術上填補國內空白 - 天天要聞

「換道超車」!珠海企業在晶元關鍵技術上填補國內空白

僅成立兩年,硅芯科技便憑藉其創新產品在國產晶元產業嶄露頭角。這家位於珠海的新興企業專註於2.5D/3D堆疊晶元EDA研發,成功打造出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的3Sheng Integration Platform EDA平台,逐漸吸引了業界的關注。南都記者獲悉,去年6月,硅芯科技已成功完成由華髮集團旗下珠海科創長青基金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硅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