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數智化變革,鐵四院研發「數字地球」勘測千山萬水

2024年08月29日15:30:19 科學 3322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

通訊員 張啟山

7月底,滬渝蓉高鐵宜昌至涪陵段項目初設審查會在重慶召開,標誌著項目離開工又近了一步。

這一重大項目的重大進展背後,離不開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下稱「鐵四院」)智能勘察設計技術的鼎力支持。

作為中國高鐵設計的龍頭企業,伴隨著空間信息科學、5g、人工智慧等快速發展,以及新技術、新設備在鐵路規劃設計中的應用更廣泛,鐵四院近年來持續加大數智化技術研發投入,將數智化轉型作為企業「頭號工程」重點推進,結下了累累碩果:測量初測階段縮短工期30%;定測階段減少外業人員規模30%,平均每年減少數千萬元成本。

當前,鐵四院正全方位開展以400公里時速高鐵、600公里時速高速磁浮為主的「高端前沿系統集成技術」,以及以站城融合、綠色建設為主的「特色品牌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厚植世界一流專精特新沃土。

領跑數智化變革,鐵四院研發「數字地球」勘測千山萬水 - 天天要聞無人機空中勘察

解決「卡脖子」問題

讓鐵路工程測量更精準

以往,鐵路勘察高度依賴人工操作,手腳並用,費力又費時,gps信號也不穩定。

伴隨著我國高鐵的迅猛發展,需建立大範圍高精度控制網並對鐵路軌道進行精確測量。2022年,鐵四院智能勘察團隊接到新任務:基於北斗建立一張高精度工程式控制制網,讓勘察人員足不出戶,就能為鐵路建設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服務。

領跑數智化變革,鐵四院研發「數字地球」勘測千山萬水 - 天天要聞北斗高精度可視化監測系統

「利用北斗建立的測量網,24小時運行,實現自主可控,並降低了測量誤差逐級傳播的不利影響。」鐵四院數智化事業部智慧研發所所長鬍曉斌說,用自主研發的北斗星地一體化增強定位技術,即便沒有網路信號,只要看得到天空,勘察人員就可實現高精度定位。

去年,《基於北斗導航系統的鐵路及航運領域應用技術研究》通過結題驗收,成果推動了鐵路行業技術進步和智能化轉型。

滬渝蓉高鐵勘察現場,正是這一技術首次應用。勘測人員在沿線布設了12個地基觀測站和4個星基觀測站,建立起高精度工程式控制制網,勘察人員可以做到實時厘米級、事後毫米級的鐵路工程測量。

地下水下勘測都有尖板眼

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數據採集

走進鐵四院化希瑞創新工作室,地質雷達儀、超聲波陣列儀、水上多道地震反射儀、水底淺層剖面儀、瞬變電磁儀等高科技儀器隨處可見。

「這些儀器看起來高深,其實與醫院裡的ct掃描儀、核磁共振儀、b超儀類似,就是用來為地球『問診把脈』,探測地球內部結構與構造。」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化希瑞說。

鐵路建設在施工前,必須進行專業的物探,深入了解地下情況。創新工作室成員在多地開展試驗,嘗試了近10種新技術與方法設備,創新開發了多源頻率域地震勘探新技術與裝備。

運用新研發的物探裝備,解決了電磁機械干擾難題,有效克服建築交通阻隔難題,且裝備遠程監控、便攜高效。如今,僅需一部手機控制,即可完成數據採集,操作便捷、質量可控。

領跑數智化變革,鐵四院研發「數字地球」勘測千山萬水 - 天天要聞水上測量船

此外,2019年,鐵四院首次將智能測量船引入武漢樞紐直通線水上勘察。水上測量船將衛星定位、感測器與智能導航控制等多項技術相結合,能高精度、智能化、集成化解決水上勘察難題,船開到哪裡就測到哪裡,效率提升3倍,「以往需要一至兩天、五個人才能完成的水底地形圖,現在半天、兩個人就完成了。」

領跑數智化變革,鐵四院研發「數字地球」勘測千山萬水 - 天天要聞工作人員使用3d眼鏡

鐵路工程現場地質資料測繪後,戶外測量人員用無人機拍回來的圖像,戴上3d眼鏡,就像行走在現實的山川河流中一樣。

記者在鐵四院的系統上看到,宜涪鐵路等鐵路沿線的山川、建築、道路等地物、地貌信息,一目了然,真正實現了大數據總覽全局。

生成逼真影像

把地球「搬」進電腦

測量完成後,海量數據彙集到了鐵四院數據中心:以tb(太位元組)計算的數據,經後台處理系統的編譯、整理、匯總,最終生成逼真的影像——「數字地球」。

領跑數智化變革,鐵四院研發「數字地球」勘測千山萬水 - 天天要聞「數字地球」系統

「數字地球」是鐵四院於2019年研發的綜合系統,裡面建築物每一面都有逼真的影像、確切的數據,可以不斷放大圖像,解析度達5厘米。同時,它還是一個實時共享平台,不同專業不同工種的人員可以同時上線操作,即時獲得最新數據,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協同成本。

記者看到,隨著電腦滑鼠不斷移動,上面顯示的每座山峰、每棟房屋的立體圖像清晰可見,連山峰的高度、坡度,房屋的長、寬、高等都一一顯現。

數據這麼多、這麼精準,實操中如何讓渲染效率高、不卡頓?對此,鐵四院項目團隊在地理地質信息系統中增加演算法,讓數據更輕量化,數據調度和動態載入效率也更高。

依託「數字地球」,鐵四院還開發出智能選線系統,只要輸入起點、途經點、終點,人工智慧就能自動設計線路。系統1小時生成方案群,並從上千個方案中選出最優的5個方案。而以往,鐵路選線設計主要依靠工程師識別圖紙相關信息,一條線路擬訂往往需要半個月。 

》》》新聞鏈接《《《

「一鍵成圖」

1分鐘完成長100公里的鐵路三維建模

設計師夢想的場景:輕點滑鼠,如同「神筆馬良」一樣,從海量資料中提取資源,實現「一鍵成圖」。鐵四院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能設計系統的突破,已將這逐步成為現實。當前該系統在20餘個項目中成功應用。

領跑數智化變革,鐵四院研發「數字地球」勘測千山萬水 - 天天要聞鐵路三維建模

在「滬渝蓉高速鐵路」宜昌至涪陵項目五峰—恩施南段的示範應用中,鐵四院設計師輕點滑鼠,30公里長的路橋隧方案「一鍵生成」,設計效率提升超過30%,而以往,100公里線路的三維建模,需多名設計人員加班加點一周才能完成。

據解釋,該系統集成了設計方案智能決策、二三維模型自適應創建、設計成果自動輸出等多項智能化功能,有效解決了傳統設計依賴人工經驗、設計效率低、聯動更新難等問題。

鐵路智能勘察設計平台已陸續推出了100餘個設計功能模塊,從點到面,大幅提升了鐵路勘察設計效率和質量,其中,路、橋、隧等鐵路關鍵結構工程設計軟體採用脫平台技術,可基於國產圖形引擎運行,自主化率達90%以上,打破了過去20年對國外圖形平台的過度依賴。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在全國科普日,探索廣州規劃展覽中心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 天天要聞

在全國科普日,探索廣州規劃展覽中心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南都訊 記者莫郅驊 感受奇妙的「意念控制」、探索地底下的科學秘密……近日,2024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主會場活動暨第七屆科普嘉年華在廣東省科學院琶洲科普小鎮舉辦。今年,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再次助力廣州市全國科普日,在廣州市全國科普日主會場(琶洲科普小鎮)和分會場(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為市民帶來「知識點...
大連森林動物園長頸鹿萌寶滿月啦 - 天天要聞

大連森林動物園長頸鹿萌寶滿月啦

9月29日,大連森林動物園為一位新成員——長頸鹿寶寶精心籌備了一場「滿月宴」。作為園區內今年誕生的第一隻長頸鹿幼崽,它的到來不僅為動物園增添了無限生機,更為即將來臨的國慶佳節平添了一份喜慶與歡樂的氛圍。        一個月前,長頸鹿媽媽「樂樂」歷經15個月的孕期後順利產下長頸鹿寶寶。年...
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首屆科技成果轉化大賽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首屆科技成果轉化大賽正式啟動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深做實「科技興蒙」行動,服務好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9月27日,由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的首屆科技成果轉化大賽啟動儀式在研究院和林格爾中試基地拉開帷幕。大賽以「聚創新、促轉化、興產業」為主題,積極聯動「蒙科聚」創新驅動平台,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園區企業等線上線下參會...
雷蛇:到 2030 年所有產品 100% 採用可回收環保材料 - 天天要聞

雷蛇:到 2030 年所有產品 100% 採用可回收環保材料

IT之家 9 月 29 日消息,在北京時間今日凌晨 1 點舉行的雷蛇 RazerCon 2024 活動中,雷蛇官方宣布,到 2030 年所有產品 100% 採用可回收環保材料。在今年初的 CES 2024 上,雷蛇宣布將加大對可持續發展的投入,在其遊戲外設中使用回收材料,包括滑鼠、耳機和鍵盤等 PC 配件在生產過程中都將使用回收材料。這一舉措旨在幫...
聚焦「海洋與科普研學」  第六屆中國科普研學與旅遊大會舉行 - 天天要聞

聚焦「海洋與科普研學」 第六屆中國科普研學與旅遊大會舉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獲悉,主題為「海洋與科普研學」的第六屆中國科普研學與旅遊大會,9月26日至28日在山東青島舉行,旨在深入探索海洋資源在研學與旅遊中的利用,推動中國科普教育事業與旅遊產業的繁榮發展。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徐延豪致辭表示,本次大會不...
理論物理前沿講座:引力波物理 | 周末贈書 - 天天要聞

理論物理前沿講座:引力波物理 | 周末贈書

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它能告訴我們宇宙起源、演化和時空結構。儘管100多年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它的存在,但是它一直戴著神秘面紗,人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都沒有直接探測到它。 2016 年2 月11 日,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LIGO) 宣布在
從災星到宇宙浪子 - 天天要聞

從災星到宇宙浪子

馬王堆漢墓遺址的帛書中記載的形態各異的彗星。「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春秋》。星孛,是中國古代對彗星的稱呼,因為彗星在天空中出現時往往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中國民間又有「掃把星」這一說法。提起彗星,很多人會想起哈雷彗星,這是第一顆被證實的會周期性回歸的彗星,每次回歸時又均能被肉眼所見,回歸周期...
寶應縣檔案館榮獲全省檔案期刊宣傳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 - 天天要聞

寶應縣檔案館榮獲全省檔案期刊宣傳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

【來源:揚州檔案館_工作動態】 近日,全省檔案期刊宣傳工作會議在常州召開,會議通報表彰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寶應縣檔案館榮獲2023-2024年度《檔案與建設》期刊宣傳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縣檔案館檔案指導科副科長王玉蓉榮獲「期刊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2023年以來,寶應縣檔案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建立健全檔案...
從一粒種子到萬畝豐收,我國科學家破解大豆豐產密碼 - 天天要聞

從一粒種子到萬畝豐收,我國科學家破解大豆豐產密碼

金秋時節,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欄杆鎮王莊村,成片的大豆鼓粒飽滿,即將成熟。今年是南京農業大學在王莊村開展「良種配套良法,助力大豆單產提升」示範的第三年,一場推廣示範現場會近日在這裡舉行。在萬畝高產示範片的千畝核心區,村民們種了1600畝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抗病、高產、優質新品種「南農47」,並配套了「大豆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