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頂尖科學家因涉華被抓,已申請前往香港,準備赴陸為中國效力

2024年08月27日20:12:03 科學 1642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科技大國,其科研實力、創新能力等始終位於世界領先的位置。而取得這樣的成就必然少不了科研人才的貢獻。

但是近些年來美國對科研人才所採取的一些手段卻是讓人大跌眼鏡。最近,就有一位納米科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為自己所遭遇的不公發聲。

這位科學界的世界領軍人物就是查爾斯·利伯,曾經的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科學界的泰斗。

作為美國開展的「中國行動計劃」的受害者,查爾斯·利伯遭遇了一場無妄之災,被誣陷「與中國有關」,隨後被關押了兩年。

美國頂尖科學家因涉華被抓,已申請前往香港,準備赴陸為中國效力 - 天天要聞

現如今,美國雖然已經還他清白,但是他毅然決定離開美國,前往中國大陸、香港工作。

美國迫害,頂尖科學家出逃

查爾斯·利伯是於2020年1月被FBI逮捕。究其原因是他曾從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實驗室獲得了一筆金額較大的生活費和研究經費。

美國司法部門宣稱是查爾斯·利伯隱瞞了獲得資金的實情並做出虛假陳述。但實際上,這根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

這起冤假錯案在當時引起轟動,在多方協助的情況下,最終查爾斯·利伯仍舊被判兩年監外看管,並被處以罰款。

讓人震驚的是,除了查爾斯·利伯之外,還有很多的學者和科學家莫名遭遇了FBI的調查,並且也都被逮捕,其中多數是華裔科學家。

他們基本上都是被誣陷「與中國有關」而後被指控有罪。至於被判有罪的證據是完全沒有的,全憑FBI認為其「可疑」。

隨後經過長時間的調查,這些科研人員也都被無罪釋放,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已經失去了相應的職位或者是實驗室。

於是這些科學家都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是恐慌,於是便紛紛選擇離開美國去往歐洲或者亞洲重新開始工作和生活,而查爾斯·利伯就是選擇前往中國的眾多科學家中的一個。

美國頂尖科學家因涉華被抓,已申請前往香港,準備赴陸為中國效力 - 天天要聞

「疑心病」太重,美國瘋狂計劃

在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這個世界第一科技強國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壓力。中美之間在科技領域的實力對比隱隱有了逆轉的態勢,美國因此變得十分恐慌。

面對中國的進步與強大,美國首先考慮的竟然不是如何加強自己國家的科研實力,反而是絞盡腦汁思考該如何打壓中國。

於是各種陰謀論不斷爆發,幾乎都是在污衊中國將美國的先進技術「偷走」了。

在質疑聲和污衊聲最高的時候,一場瘋狂懷疑和迫害科研人才的行動應運而生,這就是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

而這場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迫害行動,就是美國針對中國科技實力崛起所作出的應激反應。

美國頂尖科學家因涉華被抓,已申請前往香港,準備赴陸為中國效力 - 天天要聞

這個計劃是在特朗普時期提出,是一場針對在美國的華裔科研人才以及和中國有交流合作的美國科學家的陰謀。

美國司法部門以「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為借口,很有針對性地對相關科研人才進行系統性的調查。

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這些科研人才被起訴、指控、逮捕,很多人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同時還會被處以莫須有的罰款。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甚至要求美國各地區司法部門每年都必須提出一到兩起專門針對中國的訴訟,從而防止中國「從美國竊取信息」。

該計劃實施之後,冤假錯案頻發,真正涉及到「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的案件幾乎沒有。

一時間美國科學界人人自危,很多華裔科學家都感到危險和恐慌,紛紛選擇離開美國,造成了美國科學界的人才大量流失。

儘管該計劃於2022年被美國司法部終止,作為當時曾主導許多調查工作的美國政府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卻從未停止。

美國頂尖科學家因涉華被抓,已申請前往香港,準備赴陸為中國效力 - 天天要聞

國家支持,中國匯聚天下英才

就在美國大搞「恐怖行為」的時候,中國仍舊在科技飛速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2023年,世界權威的學術刊物《Nature》上中國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位居榜首。而在此之前,國際專利申請總數上中國也早已連續三年排在全球第一。

在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國外科學家。

而除了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之外,吸引國外科學家來中國的原因是什麼呢?

查爾斯·利伯就曾表示過,他需要一個能夠有著安全的環境、讓他能在最好的狀態下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

在這個機構之中,他不僅可以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還可以幫助其他研究人員,最終使得所有人受益。而中國就是這樣的最佳選擇。

正如查爾斯·利伯所描述的那樣,中國有著非常優越的科研環境,也可以為外來的科研人才提供相當多的福利和保障。

美國頂尖科學家因涉華被抓,已申請前往香港,準備赴陸為中國效力 - 天天要聞

中國為了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已經實施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政策。

而這些政策的實施少不了需要大量的高端創新人才。只有足夠多的人才集聚中國,才能使得中國的就業結構調整,進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這其中,外來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才。為此,中國一直在加快改革外國人才使用機制,並且逐步健全外國人才管理服務保障政策,同時還大力營造外國人才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在中國政府這樣的大力支持和推廣之下,外國人才在中國所享受的待遇越來越好,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才來華髮展了。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十分包容、任人唯賢的國家。只要是有才華、有抱負的人,不論來自哪裡,都可以在中國找到自己實現理想的機會。

與美國動不動就對別人進行「迫害」不同,中國從來都是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這些對世界發展、人類進步有貢獻的人。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全球命運共同體也必將是世界最終的結局。所以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敵人」,有的只是美國這種心胸狹隘的「小人」。

只希望類似美國這樣的「鬧劇」將不再上演,要不然實力倒退、走向滅亡就會成為最終的結局。


參考文獻:

美頂尖科學家要來中國工作!曾因涉華遭迫害! 泉州晚報 2024-08-26

最新調查:「中國行動計劃」引發的寒蟬效應仍在持續,超70%華裔科學家擔驚受怕 觀察者網 2023-07-06

美國頂尖科學家因涉華被抓,已申請前往香港,準備赴陸為中國效力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