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殼郎(學名蜣螂)這種昆蟲很不討喜,關於它的歇後語也大都是貶義的,比如屎殼郎搬家——滾蛋,屎殼郎滾糞球——愣當足球健將,屎殼郎推球——連滾帶爬,屎殼郎趕車——倒推。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它是會利用銀河系導航的昆蟲。
大家都知道屎殼郎會推糞球,那是它為了繁衍而掌握的技巧,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屎殼郎推糞球的時候雖然多是倒著推,卻是沿直線前進的。通常它都會將做好的糞球沿直線推走,推到某個土質較軟的地方時就會挖坑把球推到坑裡面,然後將其埋起來。
蜣螂直線推球的原因,一般認為是它為了避免同類搶它的糞球。那它是怎麼做到推球成直線的呢?原因曾經十分讓人費解,有人認為屎殼郎有著非凡的記憶力,所以推球時能以最短的直線距離推過去,但實際上它先前所走的線路是十分曲折的,只有推球跑時才會成直線,而且是倒推就能直線前進。
難道它會分辨方位嗎?若要分辨方位就必須利用參照物做好導航,那它利用什麼導航呢?先前有人猜測它用光線偏振、風向、太陽方向,月亮光線,比如古埃及的赫拉波羅就提出屎殼郎會參照太陽方位將糞球從西推向東,但目前取得廣泛認同的一個觀點是蜣螂會利用銀河系導航。
這一觀點是瑞典科學家、隆德大學生物學家瑪利·達克在 2013 年發現的,它長期研究屎殼郎導航問題,發現無論在月明星稀或是沒有月光、只能在遠處看到銀河的夜晚,蜣螂都能以直線運送糞球,但在陰天時就失去了這樣的能力,所以認為它應該是以銀河系導航的。相關研究曾發表於《昆蟲學年鑒》雜誌。
這是首個表明昆蟲具有依靠太空導航能力的有力證據,也是已知的首個依靠銀河而不是個別星體辨識方向的動物。
瑪利·達克這名學者也曾因此獲得2013年搞笑諾貝爾獎生物學和天文學獎項,評委中有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該獎項主要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入選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頒獎儀式每年十月,在諾貝爾獎頒獎前一至兩周舉行,地點為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
瑪利·達克的研究啟發了澳洲南澳大利亞大學遙感工程師 Javaan Chahl 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團隊,他們以蜣螂使用的相同技術為模型,開發一種人工智慧感測器,可以在弱光下精確測量銀河的方位。8月24日有媒體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生物仿生學》雜誌上。
Chahl教授解釋稱:"蜣螂在夜間的田野里滾動糞球時,頭部和身體會大幅度移動,這時候需要夜空中有一個固定的方位點來幫助它們沿直線前進。而它們的複眼又很小,移動中很難分辨出發光的單顆星體,但是條狀的巨型銀河系旋臂卻清晰可見。"
後來該團隊又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進行驗證,也發現與單個恆星不同的是,構成銀河的巨大光條不會受到運動模糊的影響。
Javaan Chahl據此認為蜣螂的這種能力可以幫助工程師改進無人機、機器人和衛星的導航系統,以使這些飛行物可以利用銀河系導航,這樣也就不必完全依賴一些人工導航系統了。
消息來源:《中文業界資訊》8月24日報道《蜣螂1.3億年前的導航技巧可能改變人類的太空和無人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