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2024年08月24日23:30:18 科學 9807

引言

拉曼光譜是一種通過檢測分子的非彈性光散射,獲取其分子振動和轉動信息的光譜技術。作為熒光或其它成像方式的補充,拉曼光譜成像具有「指紋圖譜」的高特異性、信號不易光漂白、易實現多重成像等優點,成為分析化學、材料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前景廣闊的成像技術。但是,每 1000 萬個入射光子中僅有 1 個會發生拉曼散射,因而小分子的自發拉曼成像信號是極微弱、難以檢測的。為增強信號,目前策略主要依賴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技術,即通過在金、銀等基底材料表面吸附拉曼小分子,使信號放大108-1011倍,以實現高靈敏成像【1,2】。sers技術自2006年用於活體成像以來獲得了顯著進展【3,4】。然而,這些sers基底材料存在生物安全性問題,成為長久以來制約拉曼光譜成像技術在活體生物醫學應用及轉化的瓶頸問題【5】

2024年8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肖澤宇教授、復旦大學陸偉教授、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所方曉紅教授團隊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 「self-stacked small molecules for ultrasensitive, substrate-free raman imaging in vivo」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特定結構的小分子,不需要依賴基底,僅通過自身的有序堆疊,實現在活體中的高靈敏拉曼成像,並提出一種新的拉曼散射增強機理-「堆疊誘導電荷轉移增強拉曼散射sicters」。該研究為設計生物安全的高靈敏拉曼影像探針,並推進拉曼影像分析技術的活體生物醫學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同期以「small molecules self-organized in an orderly manner to enhance raman signals 」為題,對該工作從領域問題、科學發現、未來方向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亮點介紹,並配發了國際同行專家的評價,認為「這個原創性的工作代表了活體拉曼生物成像技術的突破,並有潛力將其應用於臨床this original and innovative work represents a breakthrough for in vivo raman bioimaging and its potential translation to clinical use.

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 天天要聞
在本工作中,研究團隊揭示一類以雙噻吩基取代作為供體(d)、苯並雙噻二唑作為受體(a)的共軛有機小分子(如bbt)。該類分子具有 d-a-d 的平面構象和平面內的多環振動模式;分子能夠在空間中有序自堆疊,使其相鄰分子間d和a單元的間距在3.6Å左右,促進了相鄰分子供體d和受體a單元間在分子內及分子間的電荷轉移。一個受體可以完全接收來自六個供體(d2-a--d4)的電子,其中包括兩個分子內供體和四個分子間供體。同時,一個供體可以向三個受體(a-d--a2)提供電子,包括一個分子內受體和兩個分子間受體(圖1a)。這樣的空間排列及相互作用重新調整了電荷分布,形成了新型的三維電荷轉移,顯著增加分子自身極化率,並增強拉曼散射。研究團隊將此類增強拉曼散射定義為堆疊誘導電荷轉移增強拉曼散射(sicters)

為實現活體生物醫學應用,研究團隊進一步開發了sicters探針—臨床可用的dspe-peg劑型包覆的bbt納米粒(bbt nps),該納米劑型顯著提升了bbt在體內系統循環時的穩定性。此外,研究人員製備了與bbt nps尺寸相近的sers探針—金納米粒(au nps),並進行了拉曼散射增強能力的定量比較。研究表明,基於sicters技術的bbt nps每個粒子的拉曼散射截面是基於sers技術的au nps的1350倍。重要的是,基於sicters技術的bbt探針在組織臟器中的分布水平隨時間推移顯著降低,並經肝臟代謝糞便排出,血液學及組織學分析也展示了生物安全性;而sers技術的金探針在肝臟等組織臟器中長期滯留,難代謝消除。

最後,研究團隊探索該技術用於活體術中微小腫瘤成像、無創淋巴迴流成像及微小血管成像等生物醫學應用。結果表明,sicters探針能以最低1mg/kg的給藥劑量(相比sers探針4mg/kg)實現術中對微小腫瘤的高分辨成像,並指導切除,降低術後複發及轉移。重要的是,sicters探針能夠活體無創的對淋巴迴流及微小血管(~11微米)進行高分辨拉曼成像,這是sers探針難以實現的(圖1b)

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 天天要聞

圖1:(a) 堆疊誘導電荷轉移增強拉曼散射(sicters)機理:具有d-a-d平面結構的小分子通過自身有序堆疊,促進了平面內和平面外的分子間電荷轉移。這種空間排列重新調整了電荷分布,實現了三維電荷轉移,從而大大增加了共振拉曼散射。 (b) sicters探針用於活體術中微小腫瘤成像、非侵襲性淋巴迴流成像,非侵襲性腹部皮下微小血管成像。(credit: nature biotechnology)

綜上,sicters在活體拉曼成像分析方面具有兩個顯著優勢:首先,sicters不依賴於基底增強,從而避免sers可能帶來的生物安全性問題;其次,sicters技術在活體成像的靈敏度、空間解析度和成像深度方面均優於sers。sicters作為一種新的增強拉曼散射增強機理,為拉曼成像探針的分子設計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2.langer, j. et al. present and future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cs nano 14, 28–117 (2020). 

3.stuart, d. a. et al. in vivo glucose measurement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al. chem. 78, 7211–7215 (2006). 

4.qian, x. et al. in vivo tumor targeting and spectroscopic detection with surface-enhanced raman nanoparticle tags. nat. biotechnol. 26, 83–90 (2008). 

5.dykman, l. & khlebtsov, n. gold nanoparticle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chem. soc. rev. 41, 2256–2282 (2012).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去年因為颱風錯過的天文氣象地震科普之旅,這個春天安排上啦! - 天天要聞

去年因為颱風錯過的天文氣象地震科普之旅,這個春天安排上啦!

每次一推出就秒殺完名額的徐家匯-佘山「『向光而行 海派尋源』市民修身巴士」探源之旅,去年8月的計劃因為颱風「泡湯」,讓許多市民大呼遺憾。春暖花開的日子,這趟天文氣象地震科普之旅又安排上啦!上周末,同樣是秒殺到名額的親子家庭們坐上巴士,從徐家匯源出發,最終到達佘山,一一打卡徐家匯觀象台(上海氣象博物館)...
全球首展!航天迷必看的「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在國博開幕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展!航天迷必看的「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在國博開幕

今天起,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展覽在全球首次對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樣品,上百件珍貴實物與圖文史料首度集體亮相。展覽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為主線,圍繞工程歷史背景、研製歷程、主要成就、未來任務等,以實...
14秒生死戰!奧特曼逆轉擊穿怪獸,數據分解特效封神 - 天天要聞

14秒生死戰!奧特曼逆轉擊穿怪獸,數據分解特效封神

深夜,巨型章魚怪獸"深海吞噬者"突然出現在濱海城市,觸手掀翻橋樑與建築,市民驚慌逃竄。鹹蛋超人研究所的實習生小海發現實驗室警報閃爍,抓起裝有鹹蛋超人軟膠人偶的金屬箱沖向天台。小海打開金屬箱啟動能量裝置,鹹蛋超人軟膠人偶雙眼亮起金光。
最新消息:4月2日凌晨1點前,中國迎來10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 - 天天要聞

最新消息:4月2日凌晨1點前,中國迎來10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

今天是2025年4月2號,星期三,今日要聞有:一、格爾木±400千伏換流站擴建工程進入關鍵階段,採用智慧化安裝實時監測系統和自動補氧裝置,確保換流變壓器抽真空注油工作高質量完成。該項目是國家電網服務「雙碳」目標的重要工程,將提升青海新能源外
祝賀!北大兩項成果入選! - 天天要聞

祝賀!北大兩項成果入選!

剛剛閉幕的2025中關村論壇集中發布了19項重磅成果北京大學有兩項成果入選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團隊首創「晶格傳質-界面生長」晶體製備新範式極大提高了晶體結構的可控性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志博團隊開創了放射性藥物共價技術引領腫瘤診療新變革
中國氣象局:預計4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過程有5-6次,強度略偏強 - 天天要聞

中國氣象局:預計4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過程有5-6次,強度略偏強

4月1日,中國氣象局舉行4月新聞發布會。前段時間,北方多地出現沙塵天氣。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預計4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過程有5-6次,強度略偏強。具體來說,賈小龍表示,北方地區沙塵天氣日數為2.5-3天,較常年同期(2.5天)略偏多,其中東北地區(常年1.6天)、華北(常年1.1天)偏多1-2天。賈小...
首場陝西——2025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活動開講啦 - 天天要聞

首場陝西——2025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活動開講啦

4月1日,以「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探索自然奧秘、勇攀科學高峰」為主題的極地知識進校園活動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普講座、連線南極、現場互動……極地工作者帶領師生,開啟了一場與極地的跨時空對話。活動現場,與會者首先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南極秦嶺站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重要賀信精神,觀看了中國極地...
太性感了!中國蟲子愛好者越來越多了 - 天天要聞

太性感了!中國蟲子愛好者越來越多了

「媽媽,今年暑假我想去山裡抓蟲子!」「傻孩子,蟲子有啥可抓的?媽媽帶你去三亞海邊度假。」「我不,我們班同學好幾個都和老師一起出去抓蟲子,抓的大甲蟲可帥了。」以上對話可能暫時還沒有辦法引起大家的共鳴,甚至讓大家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沒有人會大老遠
DEAI 2025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國際學術會議在廣東舉辦 - 天天要聞

DEAI 2025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國際學術會議在廣東舉辦

3月29日—30日,DEAI 2025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國際學術會議(以下簡稱「DEAI 2025」)在東莞和惠州成功舉辦。本次大會首次雙城聯動,主會場設在廣東科技學院松山湖校區,分會場設在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東校區,以「賦能未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的融合發展」為主題,通過主旨報告、優秀論文口頭彙報、海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