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2024年08月24日23:30:18 科學 9807

引言

拉曼光譜是一種通過檢測分子的非彈性光散射,獲取其分子振動和轉動信息的光譜技術。作為熒光或其它成像方式的補充,拉曼光譜成像具有「指紋圖譜」的高特異性、信號不易光漂白、易實現多重成像等優點,成為分析化學、材料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前景廣闊的成像技術。但是,每 1000 萬個入射光子中僅有 1 個會發生拉曼散射,因而小分子的自發拉曼成像信號是極微弱、難以檢測的。為增強信號,目前策略主要依賴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技術,即通過在金、銀等基底材料表面吸附拉曼小分子,使信號放大108-1011倍,以實現高靈敏成像【1,2】。sers技術自2006年用於活體成像以來獲得了顯著進展【3,4】。然而,這些sers基底材料存在生物安全性問題,成為長久以來制約拉曼光譜成像技術在活體生物醫學應用及轉化的瓶頸問題【5】

2024年8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肖澤宇教授、復旦大學陸偉教授、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所方曉紅教授團隊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 「self-stacked small molecules for ultrasensitive, substrate-free raman imaging in vivo」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特定結構的小分子,不需要依賴基底,僅通過自身的有序堆疊,實現在活體中的高靈敏拉曼成像,並提出一種新的拉曼散射增強機理-「堆疊誘導電荷轉移增強拉曼散射sicters」。該研究為設計生物安全的高靈敏拉曼影像探針,並推進拉曼影像分析技術的活體生物醫學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同期以「small molecules self-organized in an orderly manner to enhance raman signals 」為題,對該工作從領域問題、科學發現、未來方向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亮點介紹,並配發了國際同行專家的評價,認為「這個原創性的工作代表了活體拉曼生物成像技術的突破,並有潛力將其應用於臨床this original and innovative work represents a breakthrough for in vivo raman bioimaging and its potential translation to clinical use.

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 天天要聞
在本工作中,研究團隊揭示一類以雙噻吩基取代作為供體(d)、苯並雙噻二唑作為受體(a)的共軛有機小分子(如bbt)。該類分子具有 d-a-d 的平面構象和平面內的多環振動模式;分子能夠在空間中有序自堆疊,使其相鄰分子間d和a單元的間距在3.6Å左右,促進了相鄰分子供體d和受體a單元間在分子內及分子間的電荷轉移。一個受體可以完全接收來自六個供體(d2-a--d4)的電子,其中包括兩個分子內供體和四個分子間供體。同時,一個供體可以向三個受體(a-d--a2)提供電子,包括一個分子內受體和兩個分子間受體(圖1a)。這樣的空間排列及相互作用重新調整了電荷分布,形成了新型的三維電荷轉移,顯著增加分子自身極化率,並增強拉曼散射。研究團隊將此類增強拉曼散射定義為堆疊誘導電荷轉移增強拉曼散射(sicters)

為實現活體生物醫學應用,研究團隊進一步開發了sicters探針—臨床可用的dspe-peg劑型包覆的bbt納米粒(bbt nps),該納米劑型顯著提升了bbt在體內系統循環時的穩定性。此外,研究人員製備了與bbt nps尺寸相近的sers探針—金納米粒(au nps),並進行了拉曼散射增強能力的定量比較。研究表明,基於sicters技術的bbt nps每個粒子的拉曼散射截面是基於sers技術的au nps的1350倍。重要的是,基於sicters技術的bbt探針在組織臟器中的分布水平隨時間推移顯著降低,並經肝臟代謝糞便排出,血液學及組織學分析也展示了生物安全性;而sers技術的金探針在肝臟等組織臟器中長期滯留,難代謝消除。

最後,研究團隊探索該技術用於活體術中微小腫瘤成像、無創淋巴迴流成像及微小血管成像等生物醫學應用。結果表明,sicters探針能以最低1mg/kg的給藥劑量(相比sers探針4mg/kg)實現術中對微小腫瘤的高分辨成像,並指導切除,降低術後複發及轉移。重要的是,sicters探針能夠活體無創的對淋巴迴流及微小血管(~11微米)進行高分辨拉曼成像,這是sers探針難以實現的(圖1b)

Nat Biotechnol | 肖澤宇/陸偉/方曉紅團隊合作揭示小分子不依賴基底增強、僅通過自身堆疊實現高靈敏的活體拉曼成像 - 天天要聞

圖1:(a) 堆疊誘導電荷轉移增強拉曼散射(sicters)機理:具有d-a-d平面結構的小分子通過自身有序堆疊,促進了平面內和平面外的分子間電荷轉移。這種空間排列重新調整了電荷分布,實現了三維電荷轉移,從而大大增加了共振拉曼散射。 (b) sicters探針用於活體術中微小腫瘤成像、非侵襲性淋巴迴流成像,非侵襲性腹部皮下微小血管成像。(credit: nature biotechnology)

綜上,sicters在活體拉曼成像分析方面具有兩個顯著優勢:首先,sicters不依賴於基底增強,從而避免sers可能帶來的生物安全性問題;其次,sicters技術在活體成像的靈敏度、空間解析度和成像深度方面均優於sers。sicters作為一種新的增強拉曼散射增強機理,為拉曼成像探針的分子設計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2.langer, j. et al. present and future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cs nano 14, 28–117 (2020). 

3.stuart, d. a. et al. in vivo glucose measurement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al. chem. 78, 7211–7215 (2006). 

4.qian, x. et al. in vivo tumor targeting and spectroscopic detection with surface-enhanced raman nanoparticle tags. nat. biotechnol. 26, 83–90 (2008). 

5.dykman, l. & khlebtsov, n. gold nanoparticle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chem. soc. rev. 41, 2256–2282 (2012).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國標落地 女性健康被陽光照見丨中聽 - 天天要聞

新國標落地 女性健康被陽光照見丨中聽

評論員 王曉娜7月1日,一項關乎所有女性(和部分男性)日常生活的強制性國標正式落地!《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不僅把衛生巾、護墊、成人紙尿褲等產品划進「重點監管區」,還新增了pH值、熒光劑檢測等硬核指標。簡單來說,以後廠家再想用「毒衛生
生態頭條 | 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物種新記錄 - 天天要聞

生態頭條 | 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物種新記錄

記者7月2日從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聯合組織的貢嘎山植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順利收官。科考團隊在此次野外調查中,發現大量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及珍稀瀕危植物,也收穫了多項物種新記錄,為保護區生態保護與科
用TEM您能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用TEM您能看到什麼?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是一種功能強大的分析工具,利用高能電子束穿透超薄樣品,通過收集透射電子和相互作用產生的信號,能獲得極其豐富的信息,解析度可達原子級別(亞埃級)。
低煙無鹵光纜 - 天天要聞

低煙無鹵光纜

低煙無鹵光纜(Low Smoke Zero Halogen, LSZH Optical Fiber Cable)是一種採用環保材料製造的光纜,其核心優勢在於燃燒時釋放的煙霧極少且不含鹵素(如氯、溴等),從而顯著降低火災風險,保護人員安全和設
從治療神經疾病到增強人類智能 馬斯克腦機介面科幻式藍圖,現實嗎? - 天天要聞

從治療神經疾病到增強人類智能 馬斯克腦機介面科幻式藍圖,現實嗎?

Neuralink腦機介面的目標是實現全腦介面,打造生物大腦與外部機器之間的「高帶寬連接」,甚至讓人類與AI集成。圖片來源: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官網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在最新一次發布會上展示了其腦機介面(BCI)研究成果和發展願景。此次令人矚目的不僅是他們的現階段成就,還包括其未來3年的科幻式藍圖。人們驚呼BCI...
超千歲荔枝樹再結碩果!迄今有1024歲,是廣州目前樹齡最老的荔枝樹 - 天天要聞

超千歲荔枝樹再結碩果!迄今有1024歲,是廣州目前樹齡最老的荔枝樹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盧佳圳 通訊員 馮冬枚在廣州黃埔玉岩書院,有一棵千年古荔,是廣州目前有記載的樹齡最老的荔枝樹,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7月2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時驚奇發現,雖已經歷千年滄桑,這棵荔枝樹依舊枝繁葉茂,時隔4年再度結滿碩果。據史料記載,這是一棵「宋荔」,從北宋即已存在。明代時,荔樹...
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 液體鋰鹽「商業秘密連環案」揭秘 - 天天要聞

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 液體鋰鹽「商業秘密連環案」揭秘

財聯社7月2日訊(記者 曾楚楚 王平安)【引子】今日盤後,天賜材料(002709.SZ)公告,就「商業秘密侵權案件」民事起訴永太科技(002326.SZ)等。這是自今年2月初,天賜材料首次公告披露,對浙江研一、永太科技「將另案處理」後,天賜方面就液體鋰鹽「商業秘密」系列案件的再次公開曝光。在兩家百億級上市公司,以及作為鋰業「...
晶圓鍵合工藝及鍵合設備市場情況 - 天天要聞

晶圓鍵合工藝及鍵合設備市場情況

一、晶圓鍵合發展背景在摩爾定律的引導下,集成電路行業一直高速發展,晶體管特徵尺寸己經從90nm向7nm邁進。然而,由於隨著晶體管特徵尺寸已日益接近物理極限,量子效應和短溝道效應越來越嚴重,內部電子自發地通過源極和漏極,導致漏電流增加,進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