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向中國發邀請函,共建「行星核電站」,給月球基地「充電」

2024年03月06日15:45:17 科學 1164

俄羅斯向中國發邀請函,共建「行星核電站」,給月球基地「充電」 - 天天要聞

去年俄羅斯航天器「月球25」號升空的失敗似乎並沒有重創俄羅斯探索太空的積極性,最近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鮑里索夫再次向中國發出了合作邀請。

據環球網報道,5日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鮑里索夫在俄羅斯「世界青年聯歡節」表示,俄方正在認真考慮在2033年至2035年左右,「與中國同行」一起在月球表面建設一座「核電站」,以便為月球基地輸送電力。

鮑里索夫將這座不同尋常的核電站稱為「月球行星發電廠」,號稱是俄羅斯太空探索計劃中「最具挑戰性的項目」,因為這將是首次在「沒有人類的環境中」,只依靠機器人自動建設一座核電站。

俄羅斯向中國發邀請函,共建「行星核電站」,給月球基地「充電」 - 天天要聞

鮑里索夫

俄航天部門計劃在未來3年內發射三架探月器,並在2030年製造出核動力太空拖船「宙斯」號,這艘飛船可以收集空間碎片、將大型物體從近地軌道運送到近月軌道。去年4月鮑里索夫曾表示,「宙斯」號預計將參與中俄月球基地建設中,之後兩國將開展月球核電站計劃的論證工作。

月球核電站的優勢,也正如鮑里索夫所說,雖然月球也能被陽光照射,但僅靠太陽能板的發電量肯定解決不了未來月球基地的電力供應問題,而功率更大、體積更小的核反應堆無疑是給月球基地「充電」的最佳選擇。

從鮑里索夫的表態來看,俄羅斯方面對核電站的主要「貢獻」就是在核能領域的基礎和積累,雖然蘇聯已經解體33年,但俄羅斯在熱中子核反應堆等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鮑里索夫聲稱,「建造核反應堆的技術難題幾乎被俄方解決,月球探測和自動化工作則與中國有關。」

俄羅斯向中國發邀請函,共建「行星核電站」,給月球基地「充電」 - 天天要聞

月球基地概念圖

中俄之所以分工如此明確,不是沒有原因的。過去哪怕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軍工、航天等領域仍是以「老大哥」的姿態看待中國,但俄羅斯畢竟不是當年能把加加林送入太空的蘇聯。

尤其是當我國嫦娥五號探月器已經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後,直到去年俄航天部門才進行了蘇聯解體後首次探月任務,結果探測器在降落時未能及時關閉推進系統,最終導致任務以失敗告終。

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這次探月任務的失敗讓俄羅斯不得不推遲了之後幾次發射任務。之前俄媒就曾表示擔憂說,中俄早在2021年就簽署了有關建設月球科考站的諒解合作備忘錄,但如今只有中國正在有條不紊地實施自己的探月計劃。

俄羅斯向中國發邀請函,共建「行星核電站」,給月球基地「充電」 - 天天要聞

另一種中國月球基地想像圖

與中國相比,俄羅斯的探月進展明顯已經落後一步,去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已經公布了中國載人登月方案,計劃在2030年進行首次載人登陸月球,並為後續建設月球科考站開展技術論證。

我國的官宣也令俄媒擔憂俄航天部門能否及時追趕上中國的腳步,畢竟最尷尬的事情莫過於,中國航天員已經登上月球,而俄羅斯連探月航天器都沒有搞定。

俄羅斯向中國發邀請函,共建「行星核電站」,給月球基地「充電」 - 天天要聞

俄羅斯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場發射

不過,鮑里索夫最新表態足以證明,儘管俄羅斯在核能和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等方面仍有一定優勢,但似乎也認清了在其他航天技術領域落後於中國的現實,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然了,中俄分工合作肯定是一個共贏的結果,畢竟哪怕是蘇聯已經解體30餘年,那些技術遺產仍對中國航天工程具有借鑒和參考意義,而俄羅斯也需要加入中國探月工程以確保自己不會在太空探索中掉隊。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著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著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慧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