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腦機介面首例人類測試結果即將出爐 情況看起來很樂觀

2024年02月21日14:01:19 科學 3231

劃重點

騰訊科技訊 2月6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旗下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本周將發布首位大腦晶元植入患者的初步測試成果,以證明人類的確可通過意念控制手機或電腦。馬斯克表示,如果此次測試取得預期效果,今年將有更多患者接受大腦晶元植入手術。然而,似乎並沒有太多人願意接受大腦植入物。

馬斯克:腦機介面首例人類測試結果即將出爐 情況看起來很樂觀 - 天天要聞

本周有望公布首例人體測試結果

在洛杉磯舉行的電影《蘿拉》(lola)首映禮上,馬斯克興奮地宣稱,neuralink有望在本周末前提交初步測試報告。這份報告預計將證明:通過先進的腦機介面技術,患者能夠僅憑意念操控手機和電腦。

在採訪中,馬斯克表示:「我們希望本周晚些時候能夠從首位人類患者那裡獲得確切的反饋。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跡象都顯示情況非常樂觀。」

據悉,這位匿名患者在上周成功植入了neuralink的革新性產品——「心靈感應」(telepathy)。馬斯克在一篇帖子中進一步闡釋道:「這款設備能夠實現通過意念直接操控手機或電腦,並通過它們進一步控制眾多其他設備。」

馬斯克:腦機介面首例人類測試結果即將出爐 情況看起來很樂觀 - 天天要聞

上周,馬斯克曾透露,患者在術後恢復良好,且初步測試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成效顯著。對於外媒business insider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提出的置評請求,neuralink方面沒有立即做出回應。

儘管neuralink的晶元研發歷程歷經多年,但之前由於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出於安全性的審慎考慮,曾數次推遲了人體試驗的啟動。直到2023年5月,這項技術才終於獲得了監管機構的批准,並吸引了數千名潛在患者報名參與。他們願意接受開顱手術,以植入這款前沿的大腦植入物。

馬斯克始終堅信,這項技術將為癱瘓患者帶來希望。他甚至大膽預測,這款植入物未來有可能「治療」包括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在內的多種神經系統疾病。

在x平台的一篇帖子中,馬斯克充滿激情地寫道:「想像一下,如果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著名物理學家)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還快會如何。而這,正是我們在努力實現的目標。」

機器人植入大腦晶元只需25分鐘

這家腦機介面公司由馬斯克於2016年與人聯合創立,其宏偉願景是創造出一種能夠讓人們通過心靈感應進行交流,甚至用意念操控遊戲的設備。然而,在此之前,neuralink的首要任務是為患有嚴重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提供幫助,讓他們僅憑大腦活動就能控制設備和進行交流。

經過數年的研發與等待,neuralink在去年5月終於獲得了批准,得以開展人體試驗。9月,該公司正式開放試驗申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潛在患者(四肢癱瘓者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排隊等待接受其大腦晶元的首批植入手術。

據了解,neuralink的大腦晶元小巧如硬幣,卻能夠記錄並傳輸大腦活動。這款設備擁有64條超細線程,從晶元延伸而出,總計連接超過一千個電極。這些細如髮絲的金屬線,精細到無法用手工植入,只能依靠機器人來完成。

馬斯克:腦機介面首例人類測試結果即將出爐 情況看起來很樂觀 - 天天要聞

據neuralink介紹,公司專用的機器人身高超過2.4米,能夠精準處理這些超細導線,並以避免破壞大腦血管的方式將其植入。在機器人進行設備植入前,人類外科醫生需要切除患者的一部分顱骨。雖然顱骨切除術需要數小時的時間,但機器人完成設備插入僅需25分鐘。這一裝置將取代被切除的顱骨部分,為患者提供新的交流與控制方式。

馬斯克表示,他希望手術時間能夠進一步縮短,並期望公司最終能夠實現無需人工干預的全自動手術。對於患者而言,neuralink設備被巧妙地設計在耳後。當設備安置妥當後,電極將被插入大腦。目前,大腦晶元的電池續航時間為「幾個小時」,但馬斯克的目標是讓其持續工作約12小時。此外,這款設備還配備了「定製棒球帽」進行充電,確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方便地使用。

在研發過程中,neuralink已經成功完成了150多例植入手術,這些手術都是在各種實驗動物身上進行的,包括羊、豬和猴子。2021年,neuralink展示了其技術如何讓猴子僅憑大腦信號玩電子遊戲。在一個演示視頻中,猴子pager使用與遊戲控制台斷開的操縱桿玩遊戲,通過大腦信號控制游標移動。作為獎勵,neuralink通過連接在電腦顯示器上的吸管給猴子餵了一杯奶昔。

馬斯克:腦機介面首例人類測試結果即將出爐 情況看起來很樂觀 - 天天要聞

然而,這一創新技術也引發了動物權利保護人士的聲討。在獲取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2017年至2020年間用於neuralink研究的猴子的700多頁文件後,負責任醫學醫師委員會於2022年向美國農業部提交了一份關於neuralink的投訴。該組織表示,這些記錄表明這些動物經歷了「極度的痛苦」。

對此,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neuralink均予以否認,雙方的合作也在2020年宣告結束。neuralink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堅稱:「在neuralink,我們始終致力於以最人道和道德的方式與動物合作。」

公眾不買賬,八成以上受訪者不願植入

儘管neuralink正致力於開發大腦植入物,以調和大腦與技術之間的聯繫。然而,英國在線市場研究公司yougov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儘管這項技術確實在科幻小說粉絲中贏得了忠實的擁躉,許多人對植入該設備的興趣似乎並不高。

馬斯克:腦機介面首例人類測試結果即將出爐 情況看起來很樂觀 - 天天要聞

這項於2024年1月30日至2月1日進行的調查共涉及1000名受訪者。結果顯示,如果這項技術成功通過試驗階段並推向商業市場,僅有8%的受訪者會考慮將計算機晶元植入他們的大腦。

調查還發現,高達82%的受訪者可能或肯定不會這樣做,而10%的受訪者則尚未做出決定。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於參加測試的興趣也相當低,僅有2%的人「肯定」會在「明年之內」考慮將電腦晶元植入大腦。總體而言,僅有5%的受訪者會考慮在明年購買晶元。

此外,男性對商業化生產的大腦晶元感到失望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三倍多(13%比4%)。民主黨和無黨派人士考慮這一技術的可能性是共和黨的兩倍(10%對5%)。(編譯/金鹿)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慧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