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時間縮短70%中國發明新型稀土開採技術

2023年09月17日21:16:03 科學 1971

據媒體報導,中國研發出最新的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將更加鞏固中國的全球稀土供應霸主地位。

開採時間縮短70%中國發明新型稀土開採技術 - 天天要聞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礦儲量,這不僅使中國成為稀土高科技產品的重要資源,而且最近中國還研發了最新的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這項技術不僅能夠將稀土開採時間縮短70%,還能提高稀土回收率約30%,降低雜質含量約70%,對中國的稀土產業鏈將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稀土被認為是推動世界科技經濟發展的關鍵原料,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戰鬥機設備,都需要稀土。這些金屬具有光澤且易變色,製造出來的稀土磁鐵比傳統鐵磁鐵更強大,對電動車發動機和電腦硬碟也產生影響。

據報道,風化殼型稀土礦是中國的特色資源,目前普遍採用的銨鹽原地浸取技術提取稀土存在一些問題,如生態環境問題、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浸出周期長等,這制約了中國稀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需求。

為了解決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團隊基於風化殼型稀土礦中稀土分布狀態的研究,開發了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

報道稱,通過模擬實驗、放大試驗和現場示範,與現有開採工藝相比,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在稀土回收率、浸取劑用量、開採周期和雜質去除等方面都有顯著優化,是一項高效且環保的風化殼型稀土礦開採新技術。

近年來,稀土礦受到地緣政治的重大影響,西方國家正設法繞過中國在稀土供應鏈各階段,美國正在與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展開稀土領域的跨國合作。例如,美國與歐洲稀土公司合作,在猶他州進行加工,然後將產品運往愛沙尼亞進行精鍊;或者將在加拿大開採的稀土礦石在當地進行初步加工,然後運往挪威進行提煉。日本也增加對澳大利亞的稀土巨頭萊納斯的投資,以確保重稀土的供應。預計日本在未來十年內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將從90%以上降至58%。

至於中國,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專家認為,在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下,中國尚未適應新的全球稀土競爭格局。根據美國估計,中國在全球稀土產量中的佔比已從十年前的90%降至去年的約70%。但專家認為,中國的優勢很難被取代,其他國家很難與中國大規模生產的成本結構競爭。西方國家的解決方案是改進和開發需要較少稀土的技術,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首屆「騰衝科學大獎」揭曉:兩位科學家盧煜明、張鋒各獲... - 天天要聞

首屆「騰衝科學大獎」揭曉:兩位科學家盧煜明、張鋒各獲...

12月1日,首屆「騰衝科學大獎」在2023騰衝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頒發,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無創產檢之父」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美籍華裔科學家、國際公認的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先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獲獎。兩位科學家各自獲得1000萬元人民幣獎金。
穆勒:電磁學的奠基者 - 天天要聞

穆勒:電磁學的奠基者

穆勒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尤其是電磁學的發展。穆勒出生於1879年,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學問的德國教師,母親則是一位熱情的家庭主婦。穆勒從小就表現出了對物理學的興趣,尤其是電磁學,他曾經讀過許多有關電磁學的書籍,從而產生了對電磁學的深入研究。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 天天要聞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應求,為何釣到要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正經的燒杯編輯|正經的燒杯«——【·前言·】——»在北方人的餐桌上鐵鍋燉完全稱得上是一種特色,其中鐵鍋燉鯰魚的味道讓很多人意猶未盡。鯰魚雖然肉美刺少,但是這類常見鯰魚的主要食客還是在北方。
宇宙萬物都是假的嗎?人類看到的夜空,其實是幾千萬年前的假象 - 天天要聞

宇宙萬物都是假的嗎?人類看到的夜空,其實是幾千萬年前的假象

宇宙的奧秘與無限性: 探索星空的時間之旅引言:宇宙,一個無盡的星空,蘊含著無窮的奧秘與無限的可能性。每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是否能夠與古人看到的星空相一致呢?本文將探討光速的限制以及時間尺度的變化對於我們所看到的星空的影響,帶領我們一起思考宇宙的巨大和複雜性。
不該存在的「肥胖」行星被發現,顛覆科學家對行星系統形成的理解?丨科技觀察 - 天天要聞

不該存在的「肥胖」行星被發現,顛覆科學家對行星系統形成的理解?丨科技觀察

封面新聞記者 馬曉玉天文學家注意到了一顆「肥胖」行星,對於它的小宿主來說似乎太大了些。這顆技術上不應該存在的系外行星被發現後,科學家們開始質疑行星形成的理論。11月30日,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已知質量最大的行星在超冷矮星的近距離軌道上運行。
「雪龍」號抵達南極中山站,將開展卸貨作業 - 天天要聞

「雪龍」號抵達南極中山站,將開展卸貨作業

北京時間12月1日,正在執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號歷經一個月的航行,抵達中山站。接下來,全體人員將按照分工,盡全力完成中山站區域全部卸貨任務。本次卸貨是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重要環節,是考察隊此行首次大規模作業。
星空有約|12月觀星指南來了 - 天天要聞

星空有約|12月觀星指南來了

天文科普專家介紹,水星東大距、金星伴月、小行星掩參宿四、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木星伴月等多個天象將亮相2023年末的星空,帶來年度收官表演。2023年8月10日水星東大距,這是浙江星空攝影愛好者李欣然7月24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拍攝的水星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