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這個宇宙,我們了解多少呢?不同時期的人類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這種答案並不是隨著了解的越多,就越接近於完滿的。
我們對於未知的了解,也許恰恰就是因為了解的越少,反而會感覺自己知道的越多,而了解的越多,卻也有著更多未知的感覺。
而關於宇宙的認知也正是這樣一種狀況。想一想物理學在19世紀末就曾經有人宣稱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基本完工,剩下的只是修修補補的工作。而宇宙的探索其實也就包括於物理學之中,現在回望那時候是多麼的無知和狂妄。
那麼我們現在呢?宇宙有著太多的未知等待著人類去探索,反而沒有任何人敢說對於宇宙的了解更為通透,科學家們也更加謹慎,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觀念,反而變得更加謙遜。
艾倫·萊特曼,同樣是一位物理學教授,而他基於現在對於物理學的研究、對於宇宙的探索創作了大量的相關文章,給我們展示著宇宙的各種可能性。
他的《宇宙三部曲》就是以一種極具浪漫的文筆,以一種科學家的探索精神,以他同樣具有文學家的寫作理念,用散文的形式幫我們科普著關於宇宙的相關知識。
而這一本《偶然的宇宙》就是艾倫·萊特曼《宇宙三部曲》之一,這篇小書之中收入了艾倫·萊特曼關於宇宙的七篇文章。都是從作者自身的感悟出發,從自己的身邊發現延展開去,探索到宇宙的無窮可能性之中。
這些文字讓我們讀來韻味十足,既能夠感受到一位科學家生活的浪漫,更能從這種浪漫之中增長關於宇宙的知識。
比如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書名同名文章《偶然的宇宙》就探索了歷史上對於宇宙的了解細節之中,探索到了每每感覺對於宇宙的了解越發全面的時候,未知的發現也就等待著我們。
科學家們對於宇宙的探索經歷著不斷的修正、不斷的「精心調整」過程,讓我們發覺宇宙總是充滿了未知,而未來依然有著大量需要我們去調整現有認知的空間。
現在多重宇宙也是這種對於宇宙認知思維中的一種。如果我們設定多重宇宙為真,那我們不就恰恰只能處於多重宇宙之中的一個,那我們的宇宙更是充滿了偶然性,所有的人生經歷也都誕生於偶然,《偶然的宇宙》也就會成為我們探知宇宙的一部分。
那麼關於文章《短暫的宇宙》呢?我們的宇宙已經有了138億年的時間,可是宇宙中的一切卻又都面臨著消亡的命運,又都是極為短暫的,我們人類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我們的自然也必然消亡,那麼宇宙本身也就難逃這樣的厄運,我們當然無法說宇宙是永恆的,只能以短暫來論述。
以宇宙的尺度來說,所有的生命都是短暫的,而我們現在這個宇宙如果放在多重宇宙概念之中,也許僅僅是眾多宇宙中短暫的一瞬,誰又能說的清呢?
宇宙的未知好有很多,但這不妨礙我們從現有已知更深入的探索現有宇宙。那就走近科學家的宇宙科普散文之中,從有趣的閱讀之中不斷探索宇宙奧妙,發現宇宙更多可能性吧。#宇宙##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