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禦超級細菌,它會不會是那個超級抗生素?

2023年02月09日21:50:13 科學 1934

2022年2月,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的一項研究系統性分析了全球耐葯的嚴峻形勢:2019年,抗生素耐藥性導致約有127萬人死亡,當年死於細菌感染的人數甚至超過死於艾滋病毒或瘧疾的人數。

2023年2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一份報告試圖從根源上揭示耐藥性問題:氣候變化及其他環境因素可能使細菌增強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產生更多「超級細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在一份聲明中說:「抗菌素耐藥性的影響可能會破壞我們的健康和食品系統。」

抵禦超級細菌的入侵,應對耐藥性細菌的大面積危害,人類需要從整體布局和應對,但當務之急,仍需研製出應對耐葯菌的新葯。眼下若有一種新型抗生素顯示潛力,都會引起行業興奮。

近期,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植物毒素,其消滅細菌的獨特方法有望用於創製強大的新型抗生素,其應用前景令醫生感到鼓舞。

抵禦超級細菌,它會不會是那個超級抗生素? - 天天要聞

最近,一組英國、德國和波蘭的科學家團隊於《自然-催化》發表論文稱,新型抗生素——阿爾比塞德啉(albicidin)能以完全不同於現有抗菌葯的方式攻擊細菌,提供了一條對付細菌性疾病的新途徑

論文作者之一、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的生物學家德米特里·吉拉羅夫(Dmitry Ghilarov)表示:「我們無法在實驗室里引發對albicidin的任何耐藥性,並因此而無比興奮——這意味著細菌應該很難對衍生自albicidin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Albicidin由一種名為白條黃單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的植物病原細菌產生,後者會導致甘蔗發生一種毀滅性疾病,葉灼病,或者稱甘蔗白條病,而其攻擊植物體的武器就是albicidin。

幾十年前,科學家發現這種植物毒素在殺死細菌方面非常有效。不過根據吉拉羅夫說法:「當時人們並不清楚albicidin如何攻擊細菌,因此不能將其用作新型抗生素的基礎,因為它可能會引起各種併發症。」

抵禦超級細菌,它會不會是那個超級抗生素? - 天天要聞

在應用它之前,我們必須準確地闡清它殺死細菌的機制——現在我們做到了。

抵禦超級細菌,它會不會是那個超級抗生素? - 天天要聞

吉拉羅夫團隊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和波蘭雅蓋隆大學的科學家合作,使用一系列先進技術揭示了albicidin如何殺菌。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已經對毒素結構有充分了解,並能進行修飾,提升其功效和藥理特性。

「我們相信這是多年來最令人興奮的新型抗生素候選者之一。它在低濃度下具備極高效力,且對致病菌(哪怕是耐葯菌)非常致命。」

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導致某些菌株的進化更加難以控制,進而導致醫療費用增加、住院時間延長和死亡率升高。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稱,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健康、糧食安全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研究顯示,如今耐藥性問題每天造成約3500人喪生,2019年有超過120萬人直接死於耐葯菌感染。約翰英尼斯中心的另一位專家托尼·麥克斯韋(Tony Maxwell)教授表示:

抵禦超級細菌,它會不會是那個超級抗生素? - 天天要聞

製藥公司對新抗生素的研究和開發根本不夠。過去一直有新化合物上市,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從事抗生素研發的大型製藥公司越來越少,因此獲得葯監機構批准的也越來越少,其中原因在於研發者很難再從抗生素裡頭賺錢了。

另一方面,也確實沒有什麼能比抗生素更好地治療細菌性疾病了。

抵禦超級細菌,它會不會是那個超級抗生素? - 天天要聞

在麥克斯韋看來,基於albicidin工作原理的新思路將開闢全新抗菌藥物系列。「當然,我們距離創建真正臨床有效的抗菌新武器,可能要等待數年時間。」

吉拉羅夫認同麥克斯韋的觀點:「為推動進程,政府需要介入,就像疫苗開發那樣。政府需要提供激勵措施或建立專門的抗生素開發機構。」

資料來源:

Plant toxin hailed as 『new weapon』 in antibiotic war against bacteria

END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數學家發現了一種解決代數最古老的難題的新方法 - 天天要聞

數學家發現了一種解決代數最古老的難題的新方法

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分校的一位數學家發現了一種解決代數最古老的挑戰的新方法——求解高等多項式方程。多項式是涉及一個變數的冪方程,例如二次多項式:1+ 4x -- 3x2= 0 的這些方程式是數學和科學的基礎,它們在數學和科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科學家也有辦公室政治,本想攜手創業,沒想到屢屢被騙……丨葉檀回信 - 天天要聞

科學家也有辦公室政治,本想攜手創業,沒想到屢屢被騙……丨葉檀回信

長期徵集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復,並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
空氣炸鍋里的紙,真的勸你別亂買! - 天天要聞

空氣炸鍋里的紙,真的勸你別亂買!

硅油紙是空氣炸鍋的「神仙搭子」,更是懶人的超級福音,用完直接一扔,刷碗都省了。那麼,硅油紙到底是什麼紙?我們買的硅油紙,真的安全嗎?硅油紙到底是什麼紙?硅油紙是一種由原生紙漿、淋膜層和食品級硅油層構成的食品接觸用紙。
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 天天要聞

洪緯讀《製造三文魚》 | 毒素纏身的水生雞

《製造三文魚:海洋生態危機與經濟不平等》,[挪]西蒙·塞特爾 、[挪]謝蒂爾·厄斯特利著,梁友平、李菁菁譯,中國工人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420頁,88.00元三文魚因鮮嫩的紅色肉質和富含優質的Omega-3脂肪酸,備受食客喜愛,被譽為高顏值的健康食材。不過,我不確信的是,讀完《製造三文魚》之後,還有多少讀者能毫無顧慮...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 天天要聞

美國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葯,中國現在靠大米就能生產?

繼去年的空氣造澱粉之後,這段時間我在網上就看見個更逆天的:武漢有一家公司實現了從稻米里生產人血......「稻米」,「生產」,「人血」,每個字都能看懂,連起來一讀差評君我是真納悶了,這還是中文嗎?再一看,好好好,這居然還是人民日報發布的......由於這些關鍵詞太過魔幻,差評君我這不得不連夜查資料調查一番,看看...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