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陽了,為何癥狀有輕重?哪些人更不容易被感染

2022年12月24日21:05:03 科學 1262

同樣是陽了,為何癥狀卻有輕重?難道有些幸運兒,真的是天選打工人嗎?

同樣是陽了,為何癥狀有輕重?哪些人更不容易被感染 - 天天要聞

有人甚至笑稱,上班的癥狀輕,在家休息的癥狀會更重。病毒進入人體後,免疫系統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

新冠病毒是一種典型的RNA病毒,從宏觀上看,它僅由蛋白質外殼和一段RNA組成。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新冠病毒自身並沒有移動和繁殖能力,而是大量藉助宿主的資源。

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會首先在口腔黏膜和鼻腔中潛伏,極具偽裝性的蛋白質外殼,成為它進入細胞的關鍵。

通常情況下,白細胞會不斷巡查,清理準備進入細胞的有害物質。神奇的是,新冠病毒的蛋白質外殼,會讓白細胞誤判為友軍,從而躲過一劫。

馬達蛋白接到指令後,會背著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內部,一旦時機成熟,新冠病毒蛋白質外殼破裂,釋放的RNA就會侵佔宿主,並大量繁殖。

同樣是陽了,為何癥狀有輕重?哪些人更不容易被感染 - 天天要聞

不過,入侵的新冠病毒,也會很快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

陽了之後癥狀有輕有重,真的與毒株的強弱有關係嗎?

如果僅是少量的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內部的白細胞和產生的抗體,會很快將他們消滅。如果病毒的數量太多,白細胞無法取勝,就會很快合成一種名為細胞因子的蛋白質。

這種蛋白質向人體發出警告,提醒有病毒入侵,並向整個免疫系統求助。

此時人體的血液流速會加快,集中更多的白細胞,用以消滅病毒。

與此同時,身體會發熱,以便產生更多的免疫細胞,肌肉中的蛋白質分解,產生的乳酸,會讓身體感覺酸痛。

除此以外,免疫細胞突破血管壁,消滅病毒的過程,還可能壓迫神經末梢,從而引起「吞刀片」似的嗓子疼。

同樣是陽了,為何癥狀有輕重?哪些人更不容易被感染 - 天天要聞

免疫系統大戰新冠病毒,人體感覺的癥狀,除了與病毒的數量和強弱有關之外,更多的取決於自身的免疫能力。

如果免疫能力強,消滅病毒的速度快,癥狀就輕;如果免疫能力弱,身體需要調動的資源更多,產生的癥狀也就會更加明顯。

小陽人越來越多,到底哪些人被感染的可能性會更小呢?

不知道你發現沒,身邊陽的那群人,有些酷愛健身,身體倍兒棒,但有些人看著體虛身弱,卻能一直不被感染。

甚至有人發現,那些抽煙喝酒的人,似乎感染的概率更低,到底哪些人不容易被感染呢?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具有普遍易感性,也就是說,同等條件下,大家都有很高的被感染概率。

同樣是陽了,為何癥狀有輕重?哪些人更不容易被感染 - 天天要聞

問題的關鍵在於,有些人即便被感染,也不會出現明顯癥狀,而有些人則會出現高燒、酸痛等現象。

因此,免疫能力越強的人,往往能更快的消滅病毒,甚至連自己也無法察覺。

值得一提的是,身體強壯的人,不代表免疫能力更強,人類個體之間的差異很大,免疫系統的反應速度、消滅病毒的能力,都有很大差異。

作為普通人,在面對病毒時,最應該做的,就是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讓免疫系統處於更好的狀態。

同時儘可能做好防護措施,減少病毒的入侵數量,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同樣是陽了,為何癥狀有輕重?哪些人更不容易被感染 - 天天要聞

在你的身邊,有那種始終不被感染的人群嗎?他們又有哪些特徵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 天天要聞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等眾多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相聚上海黃浦江畔,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十周年慶典·科學峰會」。這場峰會聚焦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在對話環節請科學家預測未來、寄語青年。西湖大學校長、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施一公院士認為,AlphaFold(阿爾法摺疊)人工智慧系統的問世,改變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