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衛一可能存在第二個表面。
火衛一「福博斯」。ESA / DLR / FU Berlin (G. Neukum)
火星沒有地球大,但它也有衛星。而且火星有兩個衛星,比地球多;但火星的衛星很小。火星的第一個衛星叫火衛一,英文名「福博斯(Phobos)」寬度只有27千米;第二個衛星叫火衛二,英文名「戴莫斯(Deimos)」,寬度只有15千米。這兩個衛星的名稱均來自於古希臘神話。火衛一「福博斯」是恐懼(fear)之神,而火衛二「戴莫斯」是恐慌(panic)之神。
乍看之下,火衛一和火衛二不像是火星的原生衛星,倒像是被俘獲的小行星。這不但是人們看到它們不規則外形時的第一印象,而且它們的成分也與富碳C型小行星接近。然而奇怪的是,這兩顆衛星的軌道卻很規整,非常接近正圓,且其軌道平面與火星的赤道平面是重合的。這可不像是被俘獲的小行星。被俘獲的小行星軌道通常是狹長的橢圓形,且其軌道面通常會與行星的赤道平面有夾角。
於是,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火衛是被俘獲的小行星;有人認為火衛是與火星共同形成的;有人認為火衛是由一個更大的衛星解體而成的;甚至有人認為火衛是偽裝成自然天體的火星人太空船。
為了解開火衛的起源之謎,歐空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近日超近距離掠過了火衛一。為了得到更好的探測效果,工程技術人員提前修改了它的程序,以使其雷達計能夠比設計距離(250千米)更近地探查火衛一內部。
9月23日,「火星快車」從距離火衛一表面僅83千米的地方掠過,並在此過程中,用它那長達40米的天線,向火衛一發射低頻無線電波。
「火星快車」發射的雷達波大部分被火衛一表面直接反彈了回來,這部分回波在回波圖中呈現出一條亮線;而另一些則進入到了火衛一內部。這些進入火衛一內部的雷達波被反射回來後,回波圖上出現了另外一條較暗的亮線,表明火衛一內部可能存在著某種成分迥異的結構。
由於數據有限,研究人員現在還不能確定這個結構究竟是什麼,也不知道它是否與火衛一的起源有關,只知道它意味著火衛一內部可能存在著另外一個「表面」。
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探測器飛往火星的衛星。日本計劃2024年發射火衛探測器,探測火衛一和火衛二,採集火衛一樣本帶回地球,並向火衛一表面投放漫遊車(巡視器)。歐空局也打算讓服役已19年的「火星快車」繼續工作。「火星快車」計劃在2023至2025年之間,從距火衛一表面僅24.9千米的地方掠過。關於火星這兩個詭異衛星的起源,那時候我們可能會知道得更多吧。
「火星快車」探測器2022年9月23日接收到的火衛一表面雷達回波。回波顯示在火衛一內部可能存在著第二個表面。INAF - Istituto Nazionale di Astrofisica
參考
A close encounter with a mysterious moon
https://www.esa.int/Enabling_Support/Operations/A_close_encounter_with_a_mysterious_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