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多項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發生後遺症的可能性與參與者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無癥狀感染者不會發生持續性新冠後遺症。
「無癥狀感染者,不會發生持續性新冠後遺症」
10月12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Outcomes among confirmed cases and a matched comparison group in the Long-COVID in Scotland stu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是迄今為止關於後遺症的最大規模研究之一。研究顯示,無癥狀感染者不會發生持續性新冠後遺症,感染之前接種疫苗可降低某些後遺症出現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發生後遺症的可能性與參與者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雖然大多數人在感染後會迅速完全康復,但幾乎一半的感染者仍會出現持續癥狀。在有癥狀感染者中,48%的感染者在感染後6~18個月內仍有後遺症,包括42%的感染者僅部分康復,6%的感染者尚未康復。與從未感染組相比,感染者失去嗅覺的可能性幾乎高出9倍,喪失味覺的風險高出6倍,呼吸困難的風險高出3倍。此外,研究發現,接種疫苗的人不太可能報告持續性的後遺症,持續後遺症主要見於住院重症患者,包括高齡、有基礎疾病的人群①。
應對「長新冠」,最佳方法是避免感染
10月12日,英國《衛報》刊登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署名文章,譚德塞提出「五個關鍵要素」以應對「長新冠」。包括利用患者、醫療人員的第一手知識來制定更為有效的政策,改進國家之間的信息共享工作以迅速縮小全球知識差距,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法和臨床管理,促進對患者的多學科護理。譚德塞強調,避免感染是人們預防「長新冠」的最佳方法。
吳尊友:接種過疫苗的感染者患新冠後遺症的風險遠低於未接種人群
「新冠後遺症又稱新冠長期癥狀,常見於重症病例,但也可以發生在輕症病例。一般來說,接種過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後患後遺症的風險要遠遠低於那些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10月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
新冠後遺症可以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根據全球研究結果,新冠後遺症覆蓋範圍較廣的健康問題,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維障礙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難、頭痛、頭暈、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關節或肌肉疼痛、抑鬱或焦慮、發熱、嗅覺或味覺喪失等等。這些癥狀可以反覆發生,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
參考資料:
①Outcomes among confirmed cases and amatched comparison group in the LongCOVID in Scotland study,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10-12,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3415-5
②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JAMA,2022-10-10,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97443
來源:健康時報客戶端
w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