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試圖創造人造黑洞,是探索還是自殺可能毀滅地球?

2022年10月13日07:06:13 科學 1041

科學是偉大的,宇宙萬物的奧秘都無法逃脫科學的範疇。科學探索研究的這條道路上,並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著風險和機遇。走在科學探索前沿的就是引領人類科技不斷向前的那些偉大科學家,我們經常說科學家都是瘋子,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科學的探索充滿著各種風險,而科學家想要通過科學探索世界的奧秘,那麼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很多的實驗都具有相當大的風險,佛家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而科學的探索也是如此,科學家的一念有可能給人類帶來飛躍,也有可能讓人類陷入巨大的危機,甚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毀滅地球。

黑洞是結構極其緊密的天體,質量與海王星相同的一個黑洞直徑還不到2米,而其引力場差不多相當于海王星的100億×100億倍,連每秒30萬公里的光也不能逃脫它的吸附,更不要說其他的物體了。這正是黑洞的神奇可怕之處。主流物理學界認為,自然界的黑洞雖有輻射,但不湮滅,它會逐漸把周圍的東西都吸引進去,變得越來越大,直至崩塌。那麼,人造微型黑洞是否也具有與自然界黑洞一樣的特徵呢? 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科學家威廉?昂魯最早提出人造黑洞的設想。

科學家試圖創造人造黑洞,是探索還是自殺可能毀滅地球? - 天天要聞

能夠製造黑洞是一些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尤其是「弦理論」的研究者們恨不得明天就能親眼目睹讓他們心儀已久的黑洞真面目,哪怕是轉瞬即逝也沒關係。

據此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物理學家霍斯特?施托克和馬庫思?布萊吉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利用粒子加速器使氫原子核相互碰撞,使氫原子密度不斷增加,最終形成一個微小的黑洞,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收集這些能量為我所用,正好可以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

兩位科學家認為利用黑洞方法製造核能,將比生產普通核能的效率高1000倍。因為從理論上講90%的粒子在黑洞里都能轉換成核能。他們的設想如果能真正實現,未來世界能源年消耗只需要10多噸的海水作原料便足夠了。

科學家試圖創造人造黑洞,是探索還是自殺可能毀滅地球? - 天天要聞

據說,美國軍方正把眼睛瞄向人造黑洞的軍事用途,已撥付巨款進行專題研究。他們在遞交國會的秘密報告中預言,人造黑洞不僅很快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來,而且50年後,具有巨大能量的「黑洞炸彈」將會像二十世紀40年代美國投下的原子彈一樣,令世人瞠目結舌。

雖然科學是通過實驗一步步失敗走向成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的實驗研究在人類的缺點,任何事情都在一瞬之間,科學家很可能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很可能毀滅人類文明甚至整個地球。

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是眾所周知的----特斯拉,他的存在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偶像。他一生中至少有上千項發明,而我們現在使用的交流電就是來自他的雙手。

科學家試圖創造人造黑洞,是探索還是自殺可能毀滅地球? - 天天要聞

交流電、無線電等領域,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樣的科學家,不是沒有科學實驗,他也有一個綽號叫瘋狂科學家,因為他在不斷地做實驗。20世紀30年代,特斯拉在實驗室里玩得很好,並將各種鋼套管埋在井底下。

然後他把井口堵上後發現井在不同頻率的振動傳播,同時振動到一定頻率的井口發生強烈的震動,幾乎把紐約夷為平地,可見任何實驗的出現對人類都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實驗的危險性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在科學界,出現了這樣一種人為製造黑洞的實驗。

科學家得出結論,宇宙黑洞也並不是只有壞處,通過不斷研究探索,宇宙黑洞內部可能是時空隧道或異世界,對此科學家開始設想在地球製造黑洞,模擬黑洞。當地球出現人造黑洞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地球是否會毀滅?人造黑洞究竟是探索奧秘還是毀滅未來?

未知領域對人類的吸引力有增無減,所以在迷亂之下,人們做出了很多不計後果的瘋狂實驗。也許探索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前進的路上漸漸變質,成為了危害人類自身的一顆定時炸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蒲慕明院士:好的科普應以「質疑、討論公眾關切的科學問題」為切入點 - 天天要聞

蒲慕明院士:好的科普應以「質疑、討論公眾關切的科學問題」為切入點

·公民的科學素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指標。科普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沒有科學基礎的中小學生和成年人,另一類是針對有科學基礎、多學科的科研人員的「高端科普」,這類科普有助於學科交叉的發展,我們現在缺乏高端科普。公民的科學素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指標,科普工作是科學家回報社會最直接的方式。5月17日,在上海科技...
張朝陽談人工智慧發展:人類要時刻保持清醒 - 天天要聞

張朝陽談人工智慧發展:人類要時刻保持清醒

【CNMO科技消息】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當天,2025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多位院士、科學家與產業界人士出席。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在致辭中表示,進入2024年、2025年,人類關於AI方面的進展進入快車道,具身智能百花齊放。但是,科技進步帶來驚喜,同樣也帶來挑戰。同時他強調,A...
新疆出現不明飛行物 - 天天要聞

新疆出現不明飛行物

嘿,寶子們,來聽個超逗的事兒!5 月 16 日晚上呀,新疆烏魯木齊的夜空就像個大舞台,突然闖進個不明飛行物這個 「怪咖」,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嘮嗑的熱門話題,這到底是啥呀?那晚,烏魯木齊的夜空里這個神秘傢伙一現身,市民們就像小偵探發現寶藏一樣興
發射後失聯 印度地球觀測衛星發射任務宣告失敗 - 天天要聞

發射後失聯 印度地球觀測衛星發射任務宣告失敗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18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使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地球觀測衛星「EOS-09」。該衛星原計劃被送入太陽同步軌道,但發射後不久,發射基地與衛星失聯。隨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衛星未能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失敗。(記者 薛璟)...
印度宣布:失聯!衛星發射失敗 - 天天要聞

印度宣布:失聯!衛星發射失敗

當地時間18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使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地球觀測衛星「EOS-09」。該衛星原計劃被送入太陽同步軌道,但發射後不久,發射基地與衛星失聯。隨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衛星未能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失敗。來源丨央視新聞排版丨聶倩玉編輯丨劉瑩審校丨曾子瑾監製丨王雲霞更多精彩內容 搜索微博「直新聞...
99.999%的深海海底仍未被人類探索 - 天天要聞

99.999%的深海海底仍未被人類探索

深海潛水器已經潛水幾十年了,但美國科研人員對深海潛水的第一次全面分析顯示,人類只直接觀察到全球深海海底的一小部分,不到0.001%。5月7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探測器在阿拉斯加附近深海拍攝的圖像。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海洋佔地球總表面積的71%,其中約93%是深海海底,被歸類為深度在200...
新疆多地現不明飛行物,氣象部門回應 - 天天要聞

新疆多地現不明飛行物,氣象部門回應

5月16日晚,新疆烏魯木齊夜空中出現不明飛行物,引髮網友熱議。多位目擊者表示,該飛行物分為上下兩個扇形,中間有一條很明顯的分隔線,在夜空的襯托下特別明亮,當時有很多市民都掏出手機拍下了這一畫面。烏魯木齊網友xerman稱,當天22時56分,他和朋友正在從昌吉回烏魯木齊市的路上。突然,天空中出現一個非常亮的物體,...
情侶入住酒店遭無人機懟窗拍攝!當事人發聲 - 天天要聞

情侶入住酒店遭無人機懟窗拍攝!當事人發聲

情侶入住酒店遭無人機懟窗拍攝!當事人發聲昨天,話題#情侶住麗思卡爾頓遭無人機懟窗拍攝#引發關注並衝上微博熱搜第一5月16日晚,陳先生(化名)入住南京新街口麗思卡爾頓酒店55層的套房,晚上9點左右,他驚訝地發現房間窗外有無人機繞圈拍攝。陳先生說,「我女朋友指向窗外問,那是飛機嗎?起初我不以為然,直到第二次,該...
新質生產力的壯美圖景 - 天天要聞

新質生產力的壯美圖景

【新時代記錄】作者:韓 丹(浙江省攝影家協會航拍專委會副主任、杭州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近幾年,「新質生產力」是絕對的社會熱詞。它是指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
科技助殘,需以人文關懷為尺度 - 天天要聞

科技助殘,需以人文關懷為尺度

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當下,很多人對智能機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許不太為人所熟悉的是,這類機器人還有一個非常具體的應用場景:為殘疾人群提供出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