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為啥「開了鍋」?

2022年10月11日15:34:52 科學 1271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廖洋 通訊員 李河昭


海上為啥「開了鍋」? - 天天要聞

2021年1月7日的黃海「海浩」照片。課題組供圖



2021年1月7日,青島黃海海面「開了鍋」,茫茫海面升起大片白色雲霧,朝陽之下,如同仙境。這一罕見奇觀被稱為「海浩」現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曉峰團隊融合數種在軌衛星數據對「海浩」現象的相關熱力學、生物學以及動力學過程進行了綜合觀測分析,並利用區域海洋氣象耦合模型(ROMS-WRF)準確模擬出了該現象。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大氣科學雜誌》。


研究發現,冬季強寒流誘發的上升流彌補了因氣溫急劇下降損失的海洋上層熱量,使當日最大海氣溫差達到近20攝氏度。在巨大的海氣溫差和對應的相互作用下,海水快速蒸發,使得海面附近的水蒸氣接近飽和。這是產生「海浩」現象的主要原因。


李曉峰介紹,「海浩」現象發生是由熱力不穩定因素所主導的,而非動力因素引導。熱力學不穩定促進了表層海水的蒸發。「海浩」現象的出現通常需要「凝結核」和「溫度差」兩個條件。


團隊將化學氣溶膠輻射傳輸模塊(GOCART)嵌入耦合模型中發現,0.5~1.5微米的海鹽粒子作為主要凝結核隨著蒸發過程釋放到低空大氣中,促進了「海浩」的形成,同時這也使得當日PM2.5含量增加了50%。


除此之外,針對「海浩」現象呈現出的海面特殊粗糙紋理特徵,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圖像分析方法——SAR橢圓形長度演算法。結果表明,離岸線越遠,大氣不穩定性越強,使得底層大氣對流不斷發展,形成了更大的海面細胞紋理結構。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75/JAS-D-22-0065.1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慧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