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院士陷入了一場大辯論。影響之深,範圍之廣,直到現在都還是大家經常提成的話題。
當時,在是否建設粒子對撞機的問題上,中國科學家分成了兩派,一派反對,一派贊成,楊振寧院士在這個關鍵時期,投了關鍵的反對一票,最終建設粒子對撞機的項目就此擱置下來。
楊振寧院士的意見是,我國投資1400億建設粒子對撞機,極不划算:
首先,大型對撞機的盛宴己過,這個領域的研究將進入長達30年的衰退期,其次,我國缺乏高能物理的研究人才,花1400億建造粒子對撞機,到最後只能提供給外國科學家使用,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不如把這些資金投入到其它領域,比如通信技術,晶元,人工智慧等等。
作為這個世界百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教授對世界物理學研究方向的洞察非常精確,他表示我國應該大力發展量子力學和固體物理學,這才是未來物理學發展的方向。
他回國之後,進入清華大學任教,就強調清華物理研究應該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凝聚態的實驗,另一個就是量子信和量子物理,楊振寧的重視,直接影響了兩個人,一個研究反常量子霍爾效應的薛其坤教授,另一個,就是我國頂級量子力學專家潘建偉教授。
事實證明,楊老的預言完全準確。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公布,獲獎科學家分別為法國科學家阿蘭·阿佩斯 ,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瑟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他們獲得諾獎的理由,就是在量子糾纏實驗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量子力學的發展,將會為世界帶來了一次巨大的革命。
潘建偉院士團隊成功構建的100個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算還是快一百萬億倍,量子計算機一旦正式運用的日常生產和工作,所有的算力都不是問題,目前計算機需要幾十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量子計算機只要幾秒鐘就能搞定。
而在上個世紀30年代,量子力學卻被物理界所抨擊,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擔,就譏諷量子糾纏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還說出那句著名的:」我相信上帝不擲骰子「。在上世紀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學家貝爾,也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
此次,獲得諾獎的三位物理學家,花了幾十年時間,用大量的試驗證明了貝爾不等式的不成立,並以此開創了一門新的科學:量子信息科學。換而言之,他們成功證明了愛因斯坦錯了。
都是百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否定量子力學,而楊振寧對看到了量子力學的重大意義。雖然看到的事物不一樣,但絲毫不影響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因為科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證偽的過程。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回復在評論區。
關注我,聊更多有趣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