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瞰湘林丨陳振法:從護林員到植物專家,他是壺瓶山植物分布「活地圖」

2022年10月07日20:12:12 科學 1932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林業人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近期,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走進森林、濕地、草原,訪問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地的基層林業工作者們,描摹林區發展面貌,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湖南林業的生動實踐,通過筆頭、透過屏幕,全景呈現。紅網時刻推出《一起瞰湘林》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一起瞰湘林丨陳振法:從護林員到植物專家,他是壺瓶山植物分布「活地圖」 - 天天要聞

陳振法。

一起瞰湘林丨陳振法:從護林員到植物專家,他是壺瓶山植物分布「活地圖」 - 天天要聞

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院內的珍稀植物,珙桐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李璐 綜合報道

頭戴草帽,手持彎刀,一邊開路前行,一邊俯身查看已標記植物的生長狀態;發現未曾見過的新植物,立即影像記錄留存……走入湖南省常德市壺瓶山,60歲的陳振法如飛鳥歸林,歲月似乎未在他身上留下一絲痕迹。

「我就是個普通農民,一個大老粗。」陳振法這樣介紹自己。可正是這位「大老粗」,利用工作之餘自學植物學知識,能分清三千餘種植物,工作四年間便發現壺瓶山新紀錄種16種,湖南新紀錄種2種,並以第一作者發表《湖南省蘭科植物新紀錄種——天府蝦脊蘭》,成了真正的本土植物專家。

30年前,陳振法還只是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簡稱壺瓶山管理局)頂坪哨所的一名護林員。頂坪哨所作為湖南省海拔最高的森林哨所,素有「湖南第一哨所」之稱。而其所在的壺瓶山保護區,更是以全省3‰的國土面積保存著全省60%以上的物種,被譽為「華中地區彌足珍貴的物種基因庫」「歐亞大陸同緯度帶物種譜系最完整的一塊寶地」「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域之一」。

長期的巡護工作使陳振法認識到,只有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野生動植物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守護這片生態沃土。2006年,陳振法開始利用巡護之餘自學各種植物學知識,按照《壺瓶山植物志》中記載的內容和相關標本,在山林中一一尋找對照、識別。

2008年,壺瓶山管理局組織植物資源綜合考察,要求哨所人員協助採集植物標本,以此提高巡護員的工作水平。儘管每採取1份標本就能換得1元(人民幣,下同)錢的補貼,但巡護工作已不輕鬆,沒有人願意為此花費過多精力。陳振法打趣,僅這一年,他就比其他同事多了2100元工資。

陳振法說,他見證了壺瓶山植物種類從2004年的2836種增加到2021年的3121種的巨大變化。

出於人盡其才的考慮,2018年,陳振法被調入管理局科研所從事植物研究工作。自此,陳振法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山上度過。潛心的學習與研究,讓陳振法成為了壺瓶山植物分布狀況的「活地圖」。

陳振法感慨,初到頂坪巡護時,黃土裸露,幾乎全是低矮灌叢。如今,群山已是層林染綠,飛鳥歸林,萬類競發。

「得益於生態環境的恢復,壺瓶山與湖南的新物種圖鑑也在不斷擴大。」陳振法介紹,這十年來,隨著壺瓶山生態保護力度與科研監測水平的提高,他和他的同事們已先後發現湖南植物新紀錄種151種、新種12種、新紀錄屬10個、新紀錄科1個。現在,保護區設有標本儲藏室,室內存有43037份動植物標本,這不僅在湖南省各保護區中名列前茅,還被中科院列入「中國植物標本索引」。

蒼山披綠,樹影婆娑。採訪結束時,記者問及陳振法退休後的打算,他說仍想守在壺瓶山,見證更多新物種的出現。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家使用 AI 模型發現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 - 天天要聞

科學家使用 AI 模型發現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

IT之家 5 月 7 日消息,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在宜居星球探索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通過使用新開發的具有 99% 準確率的 AI 模型,科學家成功鎖定 44 個可能存在類地行星的恆星系統。伯爾尼大學與瑞士國家行星研究能力中心(NCCR PlanetS)的聯合研究團隊於 2025 年 4 月 9 日宣布,他們開發出一款機器學習模型,能夠識別可能...
祈福英校《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問鼎世界發明金獎 - 天天要聞

祈福英校《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問鼎世界發明金獎

南都訊 記者梁艷燕 通訊員林亭 近日,第5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圓滿收官。祈福英語實驗學校參展的發明《低風速啟動垂直風力發電裝置》,在眾多發明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國際發明展金獎,同時還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大學頒發的傑出創新金獎。作為世界上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發明展之一,這場全球矚目的發明盛會匯聚了...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 天天要聞

湖南新寧發現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

近日,湖南邵陽新寧縣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鵐。5月5日,新寧縣林業局、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生鳥類監測,在長湖河邊的一處油菜田中,發現黃胸鵐種群,種群中有黃胸鵐雄鳥和雌鳥,它們在田間自由地飛翔、覓食,與近處油菜花田,遠處綠水青山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 天天要聞

中央氣象台: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

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7日,沙塵天氣過程趨於結束,但內蒙古西北部、甘肅西部、新疆南部和東部、陝西中部、湖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具體預報如下: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7日,區域南部部分地區有浮塵天氣。長三角區域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門禁」,識別友軍阻擋敵人兩不誤 - 天天要聞

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門禁」,識別友軍阻擋敵人兩不誤

豆科植物既能「熱情招待」根瘤菌來獲取氮肥,也能堅決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麼讓它能如此「有禮有節」地對待不同微生物?這個謎團的關鍵部分被上海科學家解開。昨天深夜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 天天要聞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來源:本溪市統計局_林業新聞】鴨綠江口濕地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之上,是東亞水禽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尤其是鴴鷸類在本地區通過的種類多、數量大,因此做好鴨綠江口濕地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對我省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科學家發明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明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這種輕巧靈活的設備無需傳統的金屬電極、導線和粘合凝膠,而是直接貼在頭皮上,使長期監測更加輕鬆舒適。腦電圖掃描是診斷癲癇、睡眠障礙和腦損傷等疾病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