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國空間站又迎來了下一步計劃,那就是為迎接夢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已經實施了在軌轉位。
不得不說,中國空間站的進度又提升了。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為什麼每次進行新一輪的計劃,都需要進行介面對換,那麼多介面,非要用這一個嗎?是什麼原因?下面我們就來一步一步地說明一下。
夢天實驗艙
夢天實驗艙是我國問天實驗艙之後又一個新的實驗艙,當然,兩個實驗艙的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而這個實驗艙也是我國空間站的第二個實驗艙。
問天實驗艙的功能主要是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支持開展多種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在空間條件下的生長、發育、遺傳、衰老等響應機理研究,相當於是生物性質上的一個實驗艙。
當然,這個研究對微重力或無重力狀態,與重力狀態對生命機制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國在空間站建設之下,未來有利於突破。
而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這個方面是以材料研究方面為主。
該實驗艙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基礎物理以及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櫃,支持開展重力掩蓋下的多相流與相變傳熱、基礎燃燒過程、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
所以,這兩個實驗艙的功能完全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也說明了中國空間站是多功能的模式,並不是什麼單一的研究實驗。
所以,我們還是比較其他早點發射,對接空間站之後,能夠實施相關性的研究,並且早點獲取相關性的成果。在夢天實驗艙發射之後,整個空間站的基本構型就包含了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
而在運行期間,我國也將多次實施載人飛船任務,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為什麼發射夢天實驗艙,還要轉位?
上面我們也說了,無論是在執行問天實驗艙發射,還是神舟系列等相關性任務的時候,我國都要進行相關性的轉位,而夢天實驗艙已經發射準備了,所以問天實驗艙要轉位等待。
而這次問天實驗艙首先完成相關狀態設置,而後與天和核心艙分離,之後採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並與節點艙側向埠再對接。
這也是我國首次利用轉位機構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問天實驗艙轉位完成後,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構型。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的確,這樣做讓很多人感覺到多此一舉一樣,並且還要考驗各種技術,這完全是為自己「找麻煩」?其實,這並不是。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進行轉為階段,本身就是我國進行相關性技術驗證的階段。
例如: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國採用了「組合拳」的模式進行轉為,並且利用百餘公斤的轉位機構驅動20多噸的實驗艙進行大範圍轉移,而這個過程之中,我們必須保證關閉組合體姿態主動控制,讓空間站進行懸浮狀態的轉為,稍微控制不好,兩端就會出現「失衡」,就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這只是其中的一點,但是要做到精確,需要融合前向撤離、艙段轉位、側向對接等高難度動作。而這個轉為的目的也非常簡單,那就是更加有利於操作性。
雖然中國空間站的介面非常多,但是,在每次進行任務的時候,我們需要尋找一個最有利於對接的口子,達到完美地配合對接,那才是我們最想要的。所以,在每次進行任務的時候,都要進行相關性的介面調節,這就是原因。
隨著夢天實驗艙發射倒計時,中國空間站的完成建設也算是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了」。而在這個時候,不少人可能又想到了,中國空間站的發展對國外開放的事情。的確,中國空間站的建設的確是對國外開放了。
印度,日本等17國加入中國空間站
雖然,中國空間站還在「衝刺」階段。但是中國空間站的發展目標很明確,那就是要全球共享,共同創造價值等。
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也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了。其中在首批科學實驗項目之中,就有17個國家加入中國空間站,其中包括瑞士、波蘭、德國、義大利、挪威、法國、西班牙、荷蘭、印度、俄羅斯、比利時、肯亞、日本、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17個國家。
所以,中國空間站的項目發展趨勢很明顯,也是允許其他國家進入的。而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其他國家搞破壞,其實這個沒有必要,那就是中國空間站也具有自己的規則,並且不符合要求的都是一律禁止。
在首批科學實驗項目之中,我國就把美國給拒絕了,就是因為美國的項目不符合中國的要求。所以,中國空間站雖然是開放的,但是只要不符合要求,我們就是不允許加入。這就是中國的「原則」,中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