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2022年06月29日20:06:20 科學 1777

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 天天要聞

6月23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照相機(LROC)官網發布文章稱,項目團隊科學家在月球影像中發現了兩個大坑,可能與此前神秘的太空飛行物相關。這引發了國際深空探測學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月球表面的坑洞不計其數,為什麼這兩個大坑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它們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 天天要聞

兩張影像圖,捕捉「連環坑」

今年早些時候,眾多國內外通訊社和網路媒體報道,北京時間2022年3月4日20點25分,一個來歷不明、重約3噸的飛行物以每小時9290公里的速度衝撞上月球背面的赫茨普龍環形山。但由於撞擊點是在月球背面,而且當時沒有任何月球衛星在撞擊點的上空,人們沒能第一時間獲得這次撞擊的準確位置和狀況。

近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對比分析撞擊事件發生前後的兩張高解析度影像,分別是LROC在2月28日和5月21日過境赫茨普龍環形山時所拍攝,不僅確認了這次撞擊事件,而且還意外發現,這個身份不明的飛行物撞擊形成了兩個連環撞擊坑,東邊直徑18米的撞擊坑部分疊加在西邊直徑16米的撞擊坑上

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 天天要聞

2月28日和5月21日拍攝的高解析度影像揭示了神秘飛行物在月球背面(北緯5.226°, 東經234.486°)的歸宿。圖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是誰「坑了」月球?

造成這兩個「連環坑」的飛行物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7年前,有以下幾個猜測。

1

近地小行星?

首先,這個飛行物早在2015年3月14日就被美國卡塔琳娜巡天系統首次發現。被發現時,它的位置很高,離地球比較遠,被認為是一顆近地小行星,並賦予編號WE0913A。然而,一位巴西天文學家在分析了這個物體的飛行軌跡後發現,該物體是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運行,而不是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因此判斷它可能不是天然小行星,而是人造太空垃圾。

2

SpaceX火箭殘骸?

巧合的是,2015年2月11日,埃隆·馬斯克的SpaceX航天公司曾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射了深空環境觀測衛星DSCOVR。這個飛行物的發現是在DSCOVR發射的一個月後,並且DSCOVR曾於2015年2月13日穿越月-地空間。

據此,美國天文學家比爾·格瑞(Bill Gray)推測,這個飛行物應該是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殘骸。今年1月21日,格瑞在天文網站ProjectPluto上預報,這個獵鷹9號火箭殘骸將在3月4日撞擊月球。那將是大型人造太空垃圾第一次無意中墜落月球,因而立即引起了天文與深空探測學界的高度關注。

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 天天要聞

運載DSCOVR的獵鷹9號火箭。圖源:SpaceX

由於飛行物的數據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對格瑞的預報進行檢查驗算。美國航天局的一位專家在核對了相關的軌道數據後指出,DSCOVR與月球的距離太遠,它的運載火箭殘骸無法到達這個飛行物所在的高度,從而推翻了該飛行物是獵鷹9號火箭殘骸的推論。

3

嫦娥五號運載火箭殘骸?

獵鷹9號的猜測被推翻後,格瑞便往前追溯更早的航天發射任務,他找到了2014年10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T1試驗器的任務,並認為這個飛行物極有可能是執行那一次任務的長征三號丙火箭末級推進器的殘骸。

對此,我國航天界否認了他的這一推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明確表示,根據中方的監測,嫦娥5號任務相關火箭的末級已墜入地球大氣層,並完全燒毀。專門從事監測衛星和空間垃圾任務的美國空間部隊太空控制中隊18SPC公開的追蹤數據也顯示,執行CE-5T1任務的長征三號丙火箭的末級(國際代號2014-065B)已經於2015年重返大氣層。

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 天天要聞

長征三號丙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T1任務,圖源:新華社

兩個大坑有何神秘之處?

這個墜落月球的飛行物迄今仍然撲朔迷離,而它撞擊月球表面所形成的「連環坑」又給它添加了新的神秘色彩。

為什麼說兩個大坑具有神秘色彩?事實上,火箭殘骸墜落月球不足為奇,早在阿波羅年代就發生過多次,運載美國阿波羅13號、14號、15號等火箭的殘骸都曾墜落到月球表面。不同的是,通常火箭殘骸形成的都是單一的撞擊坑,這是因為火箭箭體一頭是發動機,另一頭是燃料罐,燃料耗盡後便是空的,只有發動機一頭是重的,因此殘骸墜落一般只會出現一個撞擊坑。這個飛行物卻撞出了兩個坑,表明它很可能是一個兩頭重的傢伙。這一發現將使科學家離揭開飛行物的真實身份更近一步。

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 天天要聞

讀特專稿 | 神秘飛行物留下「連環坑」,是誰「坑了」月球? - 天天要聞

新形成的連體雙撞擊坑與阿波羅運載火箭殘骸墜落月表形成的單體撞擊坑形成鮮明對照。圖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讀特+新聞

美方稱太空一火箭殘骸來自中方探月任務,外交部回應

2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一枚火箭殘骸預計會在3月4日撞上月球背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分析認為,該殘骸可能來自中國於2014年為執行探月任務發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近期關於此事的專家分析和媒體報道。根據中方的監測,嫦娥五號任務相關火箭的末級已安全墜入地球大氣層並完全燒毀。中方始終基於國際法發展航天事業,切實維護外空活動的長期可持續性,我們願就此同各方開展廣泛的交流合作。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 液體鋰鹽「商業秘密連環案」揭秘 - 天天要聞

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 液體鋰鹽「商業秘密連環案」揭秘

財聯社7月2日訊(記者 曾楚楚 王平安)【引子】今日盤後,天賜材料(002709.SZ)公告,就「商業秘密侵權案件」民事起訴永太科技(002326.SZ)等。這是自今年2月初,天賜材料首次公告披露,對浙江研一、永太科技「將另案處理」後,天賜方面就液體鋰鹽「商業秘密」系列案件的再次公開曝光。在兩家百億級上市公司,以及作為鋰業「...
晶圓鍵合工藝及鍵合設備市場情況 - 天天要聞

晶圓鍵合工藝及鍵合設備市場情況

一、晶圓鍵合發展背景在摩爾定律的引導下,集成電路行業一直高速發展,晶體管特徵尺寸己經從90nm向7nm邁進。然而,由於隨著晶體管特徵尺寸已日益接近物理極限,量子效應和短溝道效應越來越嚴重,內部電子自發地通過源極和漏極,導致漏電流增加,進而限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 天天要聞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點板塊宣介會上,「真如翠谷」與「真如之心」兩大優質地塊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塊即銅川路水產市場原址,被譽為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目前已完成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隨著這一核心地塊即將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車行通道(以下簡稱「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貫通也將提上...
多面性的雙氧水 - 天天要聞

多面性的雙氧水

‌‎‎‌‎‎‌‎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H₂O₂),是一種常見且獨特的化學物質。它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正如許多化學物質一樣,雙氧水具有著複雜的性質和多面的特性,這些特性既可能帶來巨大的益處,也可能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邁威生物為爆發中的創新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兩項BD合作,與齊魯製藥就長效G-CSF產品8MW0511達成的合作(3.8億元首付款+1.2億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業化的經典雙贏;而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圍繞IL-11單抗9MW3811的聯手(2500萬美元首付款+5.71億美元里程碑款),則彰顯全球視野下的價值挖掘能力。兩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緊扣全年任務目標,以「大幹100天 決勝上半年」勞動競賽為載體,全面掀起奪油上產熱潮。廣大幹部員工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用汗水書寫擔當,用實績回應挑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平穩受控,經營業績穩健向好,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石...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 天天要聞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期間,第四屆「漢江灣」漢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動在硚口區漢江灣上演。武漢雲豹救援隊聯合台灣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苗栗縣救難協會、桃園市水上救難協會,首次以完整建制展開跨海峽救援協作綜合演練。 聯合救援協作綜合演練現場。圖/九派新聞 上午9時,隨著信號彈升空,雲豹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