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替約8000億美元石化產品的生物基產品,TPU是如何分得一杯羹

2022年06月28日11:12:07 科學 1672

全球低碳環保的浪潮下,生物基材料憑藉其低碳、環保可持續,廢棄後對環境友好的特性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材料。TPU作為應用廣泛的熱塑性彈性體之一,其生物基發展也不甘落後。

能代替約8000億美元石化產品的生物基產品,TPU是如何分得一杯羹 - 天天要聞

6月17日,萬華化學基於生物基一體化平台進行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款100%生物基原料製造的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產品。

該款生物基TPU使用玉米秸稈製得的生物基PDI(戊二甲基二異氰酸酯),添加劑如米糠蠟也均來自非食物鏈玉米、篦麻等可再生資源。憑藉資源節約、原料可再生等優勢可最大程度上減少終端消費品的碳排放。

同時,這款生物基TPU還以優異的高強度、高韌性、耐油、抗黃變等性能,不斷為鞋服、薄膜、消費電子、食品接觸等領域的綠色轉型賦能。

/生物基TPU製造流程/

生物基TPU部分原料源自可再生的天然資源(如玉米澱粉、小麥、馬鈴薯、纖維素等),運用生物、化學及物理方法,經過精鍊、發酵、合成等程序製成。

能代替約8000億美元石化產品的生物基產品,TPU是如何分得一杯羹 - 天天要聞

從目前的一些公開資料來看,生物基TPU的常見製備路線是將主要單體部分替換成生物基來源,利用可再生生物,包括農作物、樹木、其他植物及其殘體和內含物為原料,通過生物化學、物理等方法生產,具備低碳環保、可回收,質量輕、堅固耐用等優點。

生物基TPU常見的製備方法就是在聚合過程中引入生物基單體或中間體,比如生物基異氰酸酯(如MDI)、生物基多元醇(如BDO丙二醇)等。

能代替約8000億美元石化產品的生物基產品,TPU是如何分得一杯羹 - 天天要聞

/生物基TPU環境效益/

•節約全球的石化資源,以再生原料替代使用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經濟發展不使環境退化

•重視資源使用效率,產品與資源價值最大化

•可持續廢棄物管理,資源循環再生永續使用

能代替約8000億美元石化產品的生物基產品,TPU是如何分得一杯羹 - 天天要聞

能代替約8000億美元石化產品的生物基產品,TPU是如何分得一杯羹 - 天天要聞

近年來,國際油價起伏很大,導致丙烯苯胺價格的波動,揮發性多元醇和MDI的價格也有很大的變化,這些原材料的價格直接影響了傳統TPU行業的利潤。投資開發生物基TPU市場,有望能抵消原油價格波動,生產經營可控性高,同時降低了成本。

據了解,目前各大廠商推出的生物基TPU在性能上已經能做到傳統石化TPU不相上下,區別主要在於生物基含量的高低,一般在30%~40%,個別能做到更高,比如盛禧奧有生物基含量高達64%的TPU牌號。相較於傳統石化TPU,生物基TPU具有碳減排、原料可持續再生、綠色生產、資源節約等優勢

在「雙碳」和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生物基材料產業及市場正在快速發展。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預測,未來十年至少有20%(約8000億美元)的石化產品可由生物基產品替代,而目前替代率不到5%,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TPU作為常見的一種熱塑性彈性體,其生物基發展進程自然也不甘落後。

文章來源:彈性體門戶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