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2022年06月25日03:52:38 科學 1246

從1969年美國首次完成人類登月開始,到1972年,美國一共完成了6次登月行動。

但直至今日,五十年的時間裡,除了這6次有明確記錄的登月行動外,人類再也沒有踏足過月球的土地。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美國阿波羅十一號登月照片

有的國家可能是礙於科技、技術等原因,但即便是過去在3年內完成6次登月的美國,在這五十年間也不再派人前往月球。

是月球上有什麼神秘力量嗎?還是說人類最初的登月就是一場騙局

讓我將目光投向月球、投向過去,來看看人類如今為何不再親身踏足月球。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從地球直接觀測的月球畫面

相生之月

月球,或是說月亮,只要夜晚降臨,我們總有機會在深邃的天幕中發現它醒目的身影。

作為太陽系中體積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的半徑僅僅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一,質量更是不到地球的十分之一,其最大特點便是會圍繞地球自行旋轉。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月球與地球存在很大體型差異

關於月球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假說推測月球實則與地球本為一體,後因隕石與地球的碰撞導致月球從地球分離;也有論點提出月球與地球可能自太陽系形成時就相互獨立存在,後來月球被地球引力捕獲才慢慢成了地球的衛星。

但不論是哪種理論,比起遠在以光年為單位計算距離的其他行星,月球確實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其距離僅有38.44萬千米

這不僅使得它成為了我們人類最早認識的外星球,也成為了我們為數不多可以直接探索的外星區域。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月球是人類最早觀測的星球

月球表面分布著大量由暗色火山噴發出的玄武岩熔流形成的廣闊平原,如今我們稱那為月海」。

不過雖說名字帶個海,但其實裡面一滴水都沒有,是滿滿的各類礦物稀有元素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月球表面存在許多隕石撞擊留下的坑洞

同時月球也因為受到地球的引力影響,存在「潮汐鎖定」現象,這種現象最直觀的反應就是該星球自身的自轉公轉周期相等,因此月球的某一面會一直面向我們,這也使得月球有一部分區域存在永夜現象。

自遠古時期開始,我們人類就已經學會了如何觀測月球,並利用其規律推演出了許多科學理論,登上月球的祈願不僅存在於許多神話故事裡,也從那時起就根植在了我們的基因中。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人類最早的登月飛船阿波羅11號

登月的舞台

登月,一直是人類對探索太空的一大心愿,但人類的任何行動光有理想往往不足以推動它走向現實。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二戰結束丘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世界自那時起可是被劃成兩瓣,一面是歐美,一面是蘇聯,一場沒有硝煙的「冷戰」就此拉開。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上世紀四十年代美蘇冷戰開始

不同於普通戰爭血與火的較量,冷戰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個機遇

在冷戰數十年間,人類的科技水平幾乎是成幾何式的增長,那是一個每天幾乎都會出現數種乃至百種全新科技的時代。

而我們人類千年來的登月夢就是實現於這個瘋狂的舞台上。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冷戰時蘇聯發明用於太空的激光手槍

1955年美國率先提出了2年後向太空發射探測器的計劃,但到了1957年蘇聯卻領先一步,打開了人類宇宙的元年。

這顆由蘇聯送入地球軌道的人造物體,讓當時的美國上下全體都充斥著不安焦慮

「如果那是一顆核彈會怎麼樣?」這就是冷戰下人們的普遍思維,而在這種壓力的促使下,美蘇的太空競賽正式拉開了帷幕。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冷戰時期世界籠罩在核危機中

在蘇聯發射衛星的一年後,美國也成功發射了自己的人造衛星,並與同年成立了如今著名的「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

而不甘示弱的蘇聯則於1959年再度領先美國發射了世界第一顆月球登錄探測器「Luna2」,並在2年後的1961年4月,將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太空,成為了第一個完成載人饒地球軌道飛行的國家。

而在三個月後,美國才將人類第二名宇航員艾倫·謝福德送入太空,這幾輪的較量下來,隨從科技成果上,兩國幾乎持平,但論成績美國無遺是失敗的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第一位進入宇宙的人類——尤里·加加林

於是,在1962年,美國時任總統肯尼迪發表了足以影響人類太空探索的演說——《我們選擇登月》。

但諷刺的是僅在一年之前,肯尼迪才因太空項目投入預算太多而把登月計劃給斃了,也正是加加林的成功,才讓美國人不得不選擇了這項彎道超車的登月計劃。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肯尼迪發表登月演說

啟程登月

在當時那個沒有強大的電腦算力、沒有先進AI的時代中,許多關於登月的技術環節都要人為的去操作、記錄,而關於太空航行的許多知識,人們也只是處於一個剛剛摸到門路的階段。

這樣的條件無疑是給登月計劃提升了不小的難度,可以說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登月就是一個自殺式的瘋狂計劃。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美國NASA總部

在最初的阿波羅計劃實驗階段,為測試阿波羅一號的性能,三名宇航員就因為事故被活活燒死,而這場悲劇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工程時間緊張,研究人員圖快而忽視了飛船的安全隱患

就是在這樣充滿悲劇的一次次實驗中,美國在後續的1968、69年間,美國先後共計發射了四次阿波羅載人飛船,共完成了多次繞地球飛行繞月球的任務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美國宇航員繞月飛行時拍攝的月球照片

隨後在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十一號搭載著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邁克爾·柯林斯三人成功登上月球。

在那之後,阿姆斯特朗也邁出了著名的「人類一大步」,完成了人類千年來的登月夢想,也為美國在美蘇競賽中扳回一成。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而在此次登月成功之後,美國在後續3年中共計又發射了6艘載人航天飛船前往月球,其中除了阿波羅13號因為意外損毀,其他飛船成功將美國的12名宇航員送達月球完成登月。

可以說此次的登月計劃美國是瘋狂的不惜一切代價的,但或許也正因如此,我們人類才能有親身踏足月球的機會。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宇航員於月球插下國旗宣告登錄計劃成功

昂貴的一步

既然美國曾經能在3年內完成數次登月,那為什麼美國如今不再派人前往月球了呢?

想問此類疑問的人不佔少數,甚至有人就此懷疑美國登月是一場造假表演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多方質疑美國登月疑似影棚拍攝

但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後續科學研究結果來看,美國幾乎沒有造假的可能性,如果美國敢在冷戰期間搞登月造假這種操作,那蘇聯絕對不會放任這個打擊美國的大好機會。

要知道當時蘇聯已經擁有了數顆人造衛星,想要監控美國太空登月並不困難,而且目前在月球表面仍能找到美國在月球的登錄點遺址,這也是一項有力證明。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觀測月球表面發現美國登月遺址

其實與其懷疑美國登月是否造假不如從另一個方面來考量一下,那就是「」。

千萬別看登月說著就和發火箭一樣,其實際要耗費的資金數額之龐大,光阿波羅這一項計劃美國就投入了255億美刀,召集科研工作者30餘萬人,整個項目一年就要消耗美國全年GDP0.57%

要知道這可是上世紀60年代的財報,如今2022年NSAS的年預算也不超過200億美元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人類登月所需的設備與工程價格高昂

而且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登月為美國帶來的除了政治上的優勢外,在科學技術領域其實沒有太多收穫,或者說收穫的東西無法折算成實際效益

就比如,通過登月美國確實發現了月球上有許多地球上稀少的核反應材料,但問題在於哪怕使用如今技術成熟的無人機,你去一趟月球收集的那點核燃料恐怕還不夠你的油錢。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火箭進入太空需要大量燃料提供動力

所以自蘇聯衰落後,美國已經不需要通過人為登月來進行政治宣傳和科學研究了,而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探索月球的任務也可以交由機器人來處理,可以說除非未來人類打算殖民開發月球,不然再派遣人類前往月球探索的機會恐怕難見咯。

這樣看來,與其花費高昂的財力追求人為登月這種表面工作,不如踏踏實實發展建設經濟,相信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能帶領人類仰望星空的一定是一個擁有強大實力的國家。

為何人類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在收集月球樣本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著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