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2年06月16日10:46:23 科學 1184

如果要問大家生命之中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相信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可在眾多答案之中,「時間」一定會佔據相應的比例。

無他,只因對於我們人類而言,誰也沒有辦法穿越時空,過去了的便已經過去了,絕不會因為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短暫的停止。

到了現代社會之中,儘管我們已經擁有無數的工具可以「看到」時間的存在,但在面對時間的時候,每個人的態度依舊會不一樣。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英國《每日郵報》曾提出,在過去五十年的時間裡面,每一天的時間都會比二十四小時長一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從2020年以後,這個規律便被逐漸打破了。

一天不足二十四小時,這意味著什麼?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地球加快自轉的速度以後,對人類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時間是什麼

時間是什麼?其實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用來描述變化的一種計量,沒有變化也就沒有時間

在微觀物理未曾出現以前,這一直都是人們公認的道理。

可隨著人類科學文明的進步,人們逐漸發現,這個道理似乎並不完全可行。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轉動的時鐘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微觀世界之中,光子就有變化卻沒有時間。

這讓人產生迷茫,如果將微觀世界的一切放大,那麼時間這種東西真的還存在嗎?我們用來描述並記錄了上千年歷史的工具,難道都是虛無的?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微觀世界中的光子

事實上,如果就時間的本質進行分析的話,如果沒有對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有足夠的認知,其中的複雜程度足以讓人麻木。

可人類總是聰明而機敏的,我們無需分析時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只需要知道如何利用時間為人類生活提供幫助即可。

為此,古人發明了最原始的方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要有光芒照耀,人們就努力幹活,沒有光亮,就踏實休息。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太陽的影子變化幫助人類設計創造出了日晷,也順利讓古人發明出了時辰。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古人發明的計時工具日晷

到了現代社會以後,人類文明科技越發進步,每天二十四小時的計算方式也廣為人知。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為什麼是二十四小時制,其實這主要和數學計算有一定的關係。

總之,時間就這樣出現,並伴隨我們日日夜夜,在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地方,它從未停止,也從不疲倦。

一天不足24小時意味著什麼

如《每日郵報》所言,過去數十年的時間裡面,每一天都在二十四小時以上。

人類之所以沒有發現,主要原因就在於多出來的時間單位,完全以毫秒為主。

這就像沙漠之中突然多出了一粒沙子,自然很難有人觀察得到。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廣袤的撒哈拉沙漠

可在2020年以後,每一天的時間逐漸不到二十四小時,沙漠中突然少了一粒沙子,這又將意味著什麼呢?

關於這一點,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從力的變化進行分析。

了解地球運轉的人都知道,地球自身的運動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轉軸不停地自轉、另一種則是圍繞太陽進行公轉。

如果自轉的時間變短,那就意味著地球的離心力逐漸變大,而引力則逐漸縮小。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模擬地球自轉

關於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

如果家中有地球儀的話,不如用它做一個實驗,在地球儀緩慢運動的時候,放在地球儀上的物體其實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可如果地球儀移動速度加快,那麼置於其上的物體,自然更容易脫落。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小巧的地球儀

回到地球本身,現如今每一天的時間出現縮短,那就說明引力對人類的影響也在逐漸減小。

而我們之所以還沒有任何感受,主要原因就在於沙漠之中的一粒沙子實在太過渺小

不過即便如此,一秒的時間對於普通民眾的生活而言,或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對於尖端領域的科學發展來說,影響卻十分嚴重,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上,一點微小的誤差,都有可能導致相關實驗的失敗。

而這樣的情況就像《三體》之中的兩粒質子一樣,雖然渺小,卻能夠影響人類文明的進步 。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質子很渺小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下去呢?當聚沙成塔或者聚沙成沙塵暴以後,人類世界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對此,科學家們就做出推測,如果地球自轉速度變快到現如今的24倍以上,也就是地球每天自轉的時間甚至還不足一個小時的時候。

引力對人類的束縛已經微乎其微,在赤道周邊,我們甚至可以隨意地飛行。

有人可能會想,這對於追求飛行數千年的人類而言,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赤道周邊風景圖

是的,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而是一場災難

當人類可以隨意飛行的時候,地球表面的一切物體同樣可以「隨意飛行」。

以海洋為例,到了那個時候,人類最容易看到的便是肆意撒歡的滔天巨浪。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海嘯

而在外太空中,當地球引力無法束縛大氣層以後,我們人類也必將直面來自宇宙的輻射。

在這樣的天體環境下,人類想要生存並延續自己的文明,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困難。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來自宇宙深處的宇宙射線

好在就目前來看,科學家們觀察到的地球時間變化,僅僅只是加快了一秒左右的時間而已。

無論對地球還是對人類而言,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可這也免不了讓人擔心,在未來的發展之中,時間會不會越來越快。

微小的時間差是如何發現的?

那麼如此微小的變化,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的呢?沙漠中無數的沙礫,科學家們也總不可能一粒一粒地去數數。

事實上,有關於這個問題,那就不得不提到現代社會中的原子鐘,也正是通過對「原子鐘」細微變化的觀察,才終於發現了這一特點。

對於原子鐘這個物件,很多人可能都比較陌生,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精準的計時裝置。

尤其是1967年經過對原子鐘的再一次升級以後,在長達百萬年的時間裡面,或許原子鐘才有可能會出現不到一秒的誤差。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原子鐘

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主要原因就在於原子鐘的原理是依靠原子吸收或者釋放能量時對外發出的電子波來進行計時。

在這種電磁波極其穩定的情況之下,科學家們在設計出一系列精密的儀器加以控制,原子鐘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並成為了時間計算上面的權威代表。

所以,在科學家們發現原子鐘上的時間比我們日常印象之中的二十四小時少了一秒以後,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也同樣少了一秒鐘的時間。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書本與時間

一天不足24小時的原因

了解上述相關情況以後,我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呢?

根據中科院研究院在採訪時做出的回答得知,地球時間變快,也就是地球時間不足一個小時,還要從地球自身的變化上尋找原因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正在融化的冰川

而最終的結果證明,其實全球變暖就是影響這一切的幕後黑手。

但兩極冰川融化並朝著低緯度前進以後,這一圈層的角動量變化最終影響到整個地球的角動量,自轉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雖然就目前來看,這種影響似乎並不大,可如果我們繼續放任全球變暖的情況發生。

地球自轉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時,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地球自轉

誰也無法想像,當地球的角動量圈層發生巨大變化以後,地球的自轉速度與引力,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聞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電子元器件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壽命直接關係到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許多因素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實際使用壽命。那麼哪些因素會容易影響到其壽命呢?一 過載與過壓當電子元器件所承受的電壓或電流超過其額定範圍時,容易造成內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 天天要聞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據新華社客戶端消息 連日來,在蔚藍色的南海北部,我國科研人員在「向陽紅10」號科考船上,成功開展了多種類型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科考試驗。由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科普機構開展的「深藍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風吹浪打中,實況檢測了各種無人科考設備的「i3」性能——創新...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 天天要聞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東方紅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個科考航次實現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船結束「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 天天要聞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圖為在鹽池灣濕地生態監測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卵孵化。(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10日電(呼和巴爾斯 朱倩)近日,鹽池灣保護站工作人員在濕地生態監測中,再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
數學專業太難?古生物學冷門?聽聽院士怎麼說 - 天天要聞

數學專業太難?古生物學冷門?聽聽院士怎麼說

編者按:日前,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包含93個專業類、845種專業,增列29種新專業。熱門專業該不該選擇?如何才能找准人生航向?不妨來聽聽院士們怎麼說。 監製:戰釗策劃:宋雅娟 蔡琳設計製作:李怡霏(實習) 來源:光明網...
雙面因素交織,有色ETF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擇? - 天天要聞

雙面因素交織,有色ETF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擇?

本月有色金屬來了一波先揚後抑,此前政策密集釋放「反內卷」信號,並明確指向「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退出」,而本輪「供給側」改革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此前供大於求的鋁、鋼鐵、煤炭等傳統工業賽道,國內"反內卷"及低庫存也支撐了其價格的上行。但市場風雲瞬息萬變,當地時間7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
廣東趕海潮來了!專家提醒→ - 天天要聞

廣東趕海潮來了!專家提醒→

炎炎夏日去海邊趕海是不少湛江街坊鍾愛的消暑活動但歡樂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少風險有毒的海洋生物鋒利礁石、變幻莫測的潮汐……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危險因素在社交平台上以「趕海受傷」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有不少網友都因沒有佩戴手套和防滑鞋等裝備,被礁石、貝
「中科隊」聯手出擊!中科星圖聯合中科曙光進軍太空計算領域 - 天天要聞

「中科隊」聯手出擊!中科星圖聯合中科曙光進軍太空計算領域

7月8日,中科星圖與中科曙光在「2025空天信息大會暨中科星圖生態發展大會」上,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按協議,雙方將圍繞技術研發、太空算網建設等課題,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本次簽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吳一戎、中科曙光總裁歷軍出席見證。中科星圖黨委書記、總裁邵宗有,中科曙光...